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创新

2020-08-31 09:42吕慧文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全球化

吕慧文

摘 要:全球化的历史格局下,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在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一往无前众志成城的魄力与勇气,再次深刻展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凝聚信心、引领方向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全面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新挑战,并与时俱进改进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全球化时代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往来的日益密切,国家意识形态逐渐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一)高校教育理论体系完善,积极引导实践。高校在设置传统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础之上,不断扩展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专题学习,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精神实质。结合党的发展历程、时下社会热点,引发学生共鸣,生动形象地展现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切身认识到党和国家与人民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并指导学生社團等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感悟。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深厚,民族自信心昂扬。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位一体统筹发展布局也不断提振着国民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互联网快速更新着世界各国各地的时事要闻,相较于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战乱暴动,和平一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平发展道路所带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这种民族自豪也鼓舞着青年学生不断维护国家发展道路与制度,参政议政的热情日渐增强,对于损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能够坚决抵制,爱国行为也趋于文明和理性,具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自觉。

(三)部分教育效果难以实现,方法手段有待商榷。现阶段思政课堂仍然是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方法依然有赖于老师的单向灌输,缺乏有效的双向互动,学生对于课程重视程度不足,难以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更新速度较慢,与当代大学生存在一定距离,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理论学习难以入脑入心;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多依托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特定节点举办纪念活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在活动当下能产生一定反响,但教育效果难以延续。

二、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一)复杂的国际环境震荡着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今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的多重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制造国际争端与贸易摩擦,干涉我国内政、放大香港问题,妄图动摇我国良好的发展态势,制造西方国家的繁荣表象,让青年学生对我国的制度、道路产生怀疑,在急剧的变革中动摇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制造信仰危机,不断争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

(二)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改变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孜孜不倦进行着意识形态入侵,通过文化作品塑造其“救世主”形象,鼓吹贩卖其虚假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并善于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对我国进行无端指责,高校学生处于三观最终定型的关键时期,往往缺乏理性的价值判断,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爱国情感举不义之行。而网络互通时代,发达国家制造舆论,为其意识形态渗透不断造势;同时一些金钱至上的奢靡享乐之风也席卷而来,助长青年学生的攀比虚荣心,瓦解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动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根基。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更迭跟不上时代发展。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在知识传授的系统化、标准化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书本知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及时反映当下的新形势与新变化;教育手段简单生硬,只注重认知目标,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与生活学习实践并未真正结合,效果不佳。

三、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带来的新挑战。

(一)着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教材的选编、教师的讲授都应求实求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更新变革,加强对重大会议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以点带面层层深入,让青年学子深入领会爱国与爱党是统一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还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涵养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在今天更应当倡导学生读史明智,提升文化自信。另外也要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理性爱国的关系,善于学习外国文化中的有利部分,推动爱国主义向着更加包容宽广的方向迈进。

(二)不断变革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长久以来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可能适得其反,应加紧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变革,扩宽学生学习渠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便于学生随时学习的线上、线下课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参观走访中加深理解体悟。同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堂引到实践中,通过“爱心四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中感受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依托校园文化的有利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展演等活动,提升青年学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与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由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另外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模范的宣传,这些榜样不仅限于历史上、新闻中大家所熟识的爱国志士,更应该有大家身边的先进分子,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少青年学子在社区一线当起了志愿者,不惧风险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爱国主义在当下最生动的体现,这些事迹具备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教育意义。

(三)更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解释容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样性思潮的话语表达”,爱国主义话语要想准确、生动、对当代青年有吸引力,必须更改内在逻辑、扩充内容含量;分析当下很火的直播产业,能够带动大批粉丝流量,他们的话语体系符合了年轻人接收讯息的习惯,思政教育不妨借鉴其中有利部分,把距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青年人熟悉的话术,更好地服务于讲授内容,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大胆尝试包装知识明星,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红课。开展讲座、巡讲、沙龙等,利用好学生的向师性,在校园里引领崇尚知识的风潮,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永恒课题,特别是在全球发展局势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熟悉学生成长环境特点,加快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力扩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善于更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在人才意识形态争夺中占据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精神力量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 4) : 143-147.

[2] 王娟,杨少波.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社科纵横,2009(02):150-152.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