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效果分析

2020-08-31 14:48曾振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曾振芳

【摘 要】目的:分析使用两种方法对患者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的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样本。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例数65例。研究组行钝针扣眼法,对照组行锐针绳梯法。比较研究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与AVF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V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钝针扣眼法的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小,同时也更加安全可靠,建议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有效方案就是血液透析(HD),构建良好通路是成功实施血液透析的要点。动静脉内瘘(AVF)是选择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最佳选择。血液透析AVF穿刺目前包括区域穿刺、绳梯穿刺与扣眼穿刺三种方法。现如今,由于区域穿刺十分容易造成患者并发内瘘血管瘤以及导致血管狭窄,现已不再使用。锐针绳梯是十分常用的穿刺法,透析治疗过程中通过改变穿刺位置实施治疗,由于我国患者存在体型结构特点,动静脉血管较短,因此在我国临床应用受限[1]。纯针扣眼穿刺需要护士应用锐针在患者机体某一位置,采用一个角度多次穿刺,直至形成穿刺通路,之后再使用钝针穿刺。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样本对选择绳梯穿刺的效果与选择扣眼穿刺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样本。130例患者经由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例数65例。研究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27-68(49.54±8.3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8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28-68(49.74±8.6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24例,高血压肾病14例,梗阻性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9例。2组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疾病类型等相关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会诊与患者及其家属认可选择使用血液透析治疗;②血管通路是AVF,血管长度大于10cm;③每周需行3次血透;④AVF流量每分钟大于500mL;⑤参与本研究期间未参与其他研究。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不足;②精神疾病者;③急诊血透者;④AVF存在动脉瘤;⑤行肾移植者;⑥行腹膜透析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锐针绳梯法。护士遵循绳梯穿刺步骤施针,每次施针点与前次相距0.5-1.0cm。结束后,用适当力度按压穿刺点,力度以不出血为限且存在血管两端搏动/震颤为最佳,按压20-30min。

研究组:行钝针扣眼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初次穿刺使用锐针,保持20-25°角进针,针进入血管之后降低角度,再用相同的角度、深度使用锐针穿刺7-14次。②护士评估隧道形成换用钝针,常规消毒清理血痂,再次消毒,从扣眼处保持25°角进针,缓慢进入血管,此时若评估穿刺较为困难,则用锐针穿刺3次后再使用钝针,结束后,按压5-10min。

1.3 观察指标

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AVF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每次穿刺时记录非一次成功穿刺数目,最终汇总比较,一次成功率越低效果越好。采用NR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统计各阶段次数,无痛0分,1-3分疼痛度较轻,4-6分疼痛度较重,7-10分剧烈疼痛。统计无痛与轻度疼痛例数,占比越高效果越好。统计与分析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包括內瘘阻塞、血管硬化与假性动脉瘤,总发生率越低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使用SPSS22.0计算,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组间差异,如若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

研究组共计穿刺1798次,一次成功率98.11%;对照组共计穿刺1794次,一次成功率93.98%;经检验确定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穿刺疼痛程度

研究组无痛与轻度疼痛1533例,占比85.26%;對照组无痛与轻度疼痛1143例,占比63.71%;经检验确定研究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AVF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内瘘阻塞1例(1.54%),血管硬化2例(3.08%),假性动脉瘤1例(1.54%),总发生4例(6.15%);对照组内瘘阻塞3例(4.62%),血管硬化4例(6.15%),假性动脉瘤6例(9.23%),总发生13例(20.00%)。经检验确定研究组AV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构建血管通路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第一环节,血管通路构建效果对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临床多会应用动静脉内瘘方法,但是年龄偏大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临床越来越需要安全可靠的穿刺方法[2]。本文对照分析了目前锐针、钝针穿刺法,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V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示在目前较为先进的穿刺法中,于我国患者而言,选择钝针扣眼法更安全,因此,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边梅芳,张三红,钟黎娟,等.分析两种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27):57-60.

罗海芸.两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31):3920-3921.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尿毒症患者复杂难建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高频血管彩超的临床价值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