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20-08-31 01:27沈张婷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沈张婷

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也在一步步深入。据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170万名0~6岁的特殊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同时全国230万名幼儿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特殊儿童学前教学课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以及社会对于残障幼儿的偏见,认为特殊儿童应接受特殊教育。但对于一些社会性较强的幼儿来说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学习生活自信心。

关键词:融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005-01

引言

在高校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着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同时学生缺乏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轨的问题同时在日常课程设置中艺术类的教学比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时期是身体、性格、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幼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差,不能意识到周围潜在的危险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学前教育专业负担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不论是身体健康的还是有特殊障碍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在学前专业的幼师培训中渗透融合教学理念非常重要。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创造相关条件让残障儿童无限接近同龄人,这种接近不是指生活上物理性的接近而是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等幼儿学习的本质上无限接近,最终使得残障幼儿可以完全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对于幼儿的融合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师资,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学校学习的引导者和保护者。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成年人有很强的依赖感,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师也是如此,有很多幼儿是因为喜欢老师才积极主动的去学校的。残障儿童的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引导,同时融合教学也不是适应所有的残障儿童的,学校的融合教育仅适合社会性以及智能较好残障儿童。幼师在融合教育中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残障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幼儿教育工作。

2.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2.1 专业课程设置。为了适应当下全民化、多元化的幼儿教学发展模式,进行学期教育课程设置改革非常重要。学期教育专业是培养专业性的幼儿教学人才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是以大多数健康儿童为主,在课程教育设置方面将健康儿童的学前教育和特殊儿童的教育区分开来,二者之间没有相互融合的地方。融合教育的本质是站在正常教育的角度接纳具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稍弱的特殊儿童,增强其社会性与学习能力,为了满足这一点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学前教育与特殊儿童教学之间的融合增添相关专业课程,例如:特殊儿童行为心理学、特殊教育技术、聋童心理与教育等。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中要注意普通学前教育与特殊儿童教学之间的占比,将特殊儿童教学作为一门辅助学习的课程。[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二者之间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不要过分特殊对待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前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有许多相关专业知识很扎实的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出现了面对突发情况无法应对的问题。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普通幼儿教育还是特殊儿童教育都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将胳膊横放在胸前,手背向上五指相捏,然后缓缓向上抬起,五指渐渐张开,表示这天色由暗转名,这个动作代表“早上”,这个动作结束后深处大拇指表示“早上好”的意思。[2]学校在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时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不要盲目的追求专业授课质量进行大量的教学设备投资,但学生在日后教学活动中实用性不强。现代化的特殊教育教育教学设备的设备的购买需要大量资金,学生进行学习的确能增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的大多数都是普通儿童,幼儿园内并没有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专业设备。在学前专业教学中特殊儿童教学相关设备实践主要了解就可以了。在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为学生创造一些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到有融合教学的幼儿园实习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面对残障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不同之处,为学生进入社会更好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融合教育中学生容易产生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特殊儿童老师以及其他学生家长即使知道该学生对于日常教学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是会特别对待,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会对其进行特殊对待,无意间给特殊儿童贴上了隐形的标签。[3]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做要求,不关心这一类学生的学习只希望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教学甚至会产生反作用,特殊儿童因为老师和同学的“特殊照顾”感到自卑,产生情绪失控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在对幼师进行培训时应让教师充分的认识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成长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培养特殊儿童的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信心同时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可以培养其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教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改变一直以来大众对于残障人士的偏见。

同时应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認识到教育的公平性,不要因为个人偏见而放弃对于残障儿童的教学。[4]在日常教学大纲的设定中对于残障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普通学生相比可以稍低但不能不做要求,放任自流。

4.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学生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因此在学期教育中增加融合课程培养残障幼儿的社会性与自信心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全晓燕.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6,000(003):P.45-50.

[2] 曾乐平.学前教育本科生早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3] 夏蔚.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2015,000(013):P.113-113.

[4] 周春艳.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融合教育素养的培养:困境和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5-59.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