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2020-08-31 18:11宗锦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中介语英语写作教学

宗锦

摘 要:本文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中介语入手,着重从词汇、语法、篇章的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让师生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

一、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Selinker(1972)最早将中介语定义为独立于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第二语言的系统知识。它既具有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又接近目的语。对教师而言,中介语在教学中有其优势和不足。在英语教学中,中介语可以很好地起到“手脚架”作用,教师使用中介语来形成学生英语理解和应用的目的语系统。但在中介语的影响下,往往伴随着不正确和不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一)中介语词汇石化

Nation(1990)将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分为两类: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接受性词汇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中介语,因为这种词汇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然而,很多学生接受性词汇的输入在增加,而产出性词汇的增长并不明显。这种语言输出停滞现象是石化的最初表现。此外,词汇上的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与词汇的深度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其相应的意义匹配。因此,对词汇深度的关注不够也会导致石化。

(二)中介语语法石化

教师通常利用英汉句子的相似性作为中介语,帮助学生习得第二语言。但是英汉句型在语法上有很大的差异,长期避免这种差异,句子的石化现象会日益明显,比如英语句子短小,时态混乱,结构不完整,句式单一。英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和语态都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此形式严谨。英语句子有多种时态,如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等;而在汉语中,一些虚词用来表示时态和语态,但许多学生无法理解这种转换。

(三)语篇中介语石化

语篇层面的石化主要来自固化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很难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反映在语言上,汉语强调意合,即意义或内涵的完整性,而不追求严谨的形式;而英语则强调形合,即结构的严谨性和语言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人的螺旋性思维方式在写作中不直接点明主题,而是将主旨含蓄地隐藏在段落之中。西方人的线性思维方式在写作中开门见山。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接受性语言与产出性语言的衔接不紧密

“中介语输出的基本前提是有充足的相关的可理解性输入”(Krashen,1985)。在英语写作的早期学习中,学生对母语有很强的依赖感。英语教师经常利用这种依赖性来促进母语的正迁移,但在使用母语或其他中介语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中介语的接受性语言输入与产出性语言的衔接不当。在教学中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那么学生的中介语的结构系统就不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导致僵化。

(二)过度概括

中介语石化现象也源于目的语的过度泛化。Richards(1971)认为过度概括现象是指在英语写作的词汇、语法和语篇中表现出来的由于目的语规则延伸到不恰当的语境中而导致的错误。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一些规则和句法产生了误解,导致了过度概括。在词汇上,学习者经常将一般词汇变化规则用在特殊变化词汇中;在语法上,学生对动词的形式和句子结构感到困惑;在语篇上,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使学习者无法顺利完成语言结构的转换,中式英语是英语写作中的普遍现象。

(三)文化语境引起的思维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干扰,文化差异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接触程度很低,那么输入的语言就不能被内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弥补母语文化语境的不足是很常见的。

四、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中介语语义背景下的扩展输出

针对接受性词汇明显增加而产出性词汇停滞的石化现象,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基于中介语的语义背景的中介语输出。因为学生习惯于依靠中介语的翻译来理解和运用词汇。由此可见,中介语作为一种原型输出,使学生的语义网无法向外扩展。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固定搭配外,教师还需区分基本意义、引申意义、隐喻意义及其用法的区别。此外,在中介语输出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以致用,多给学生自己创造语言的机会,使中介语的接受性语言输入与产出性语言的衔接更加緊密。

(二)运用隐喻消除语法干扰

概念隐喻是Lakoff&Johnson(1980)提出的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中介语对目的语的过度概括会导致句子僵化,尤其是在语法层面。隐喻作为一种抽象的发散思维方式,可以减少语法形式学习对学生语言转换的干扰,比如虚拟语气中事实与虚拟之间的时间隐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隐喻思维,避免直接套用模板。隐喻可以拓宽学生对语法形式的僵化认知,跳出对语法形式和模板句的依赖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

(三)构建文化背景图式,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思维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外,还需通过不同语境下文化内涵的输入,使学生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异,逐渐在写作中写出地道的英语。在学生的文化适应中,对于相同文化语境的中介语教学,学生可以利用中介语的联想推理来激活文化理解。当学生在母语语境中找不到类似的文化图式,教师可以从词源入手,追根溯源。在不断的文化输入中,让学生明白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而写作表达更为地道。

五、结束语

写作是语言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它客观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中介语石化是第二语言写作中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总结中介语石化的原因,加强对中介语的理解和控制,帮助学生尽量避免中介语石化。更重要的是,教师有必要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根据其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写作教学策略,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外语学习者习得真实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Selinker,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

[2]戴炜栋,牛强.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 外语研究,1999.

[3]胡玲玲. 英语教学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猜你喜欢
中介语英语写作教学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句酷网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与“结果写作”教学法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