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居环境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0-09-01 10:29李晓媛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生态文明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人居环境的时代背景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问题,提出了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 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才能够有生态文明,它既是生态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其产物。其次,要想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那必须将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前提和基础。人居环境科学,这一学科将人与环境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可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为人类聚落的基础的话,那么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一、人居环境的时代背景

随着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在《温哥华宣言》中联合国认为人居环境是人類社会作为集体的产物,人居环境这一概念涵盖了大小城市,各大乡村镇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要素。其实在人居环境概念的正式提出之前,就有众多学者提出过相关的观念,例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构想意在主张应该联系城乡关系来建设田园城市从而来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他主张“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建设一个结合城乡优势的“花园城市”,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来疏散城市中的多余人。盖迪斯提出城市建设规模形式要多样。他还提出了“城市规划不仅是地点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对于人本理念与精神文化在城市规划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视的。芒福德,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霍华德和盖迪斯的理论,对城市和地区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研究,从而把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推向了发展的高峰。1958年,由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萨迪亚斯指出:“作为人类生活地域空间的所有城市型和乡村型聚居的本质都是人类聚居,城市、城镇、乡村等所有人类的住区应该是一个整体”。因此,早在1954年,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doxiadis)等创立了以建设创造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理论,全方位地对人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1993年,吴良镛先生的灵感来自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他认为应该建立“人居环境科学”这一学科,是在道氏学说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在他提出的基础上对于人居环境的释义及构成进行了详细地阐述,2001年他出版了《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他提出该学科是结合了地理、生态、社会、工程等相关学科,主要探讨人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人类聚居(包括城市、村庄、集镇等)为研究对象,并且强调应以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为核心,将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的一门学科,使得人类对人居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建立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充分勾勒出我国在原始、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生态文明未来的宏图。在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为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态经历了许多变化,从认识和实践两个角度分别来看这一变化过程,从认识转变过程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初步意识逐渐到实现社会价值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意识到生态问题,从而进行环境的治理,再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该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及生态问题的恶化,都没有形成实际上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依旧是客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五六十年代人类虽然对山林进行大规模地破坏,但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并不是很突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进行多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开发新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建设。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把生态环境发展忽略,使得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两者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了。在此期间,我国生态环境非常严峻,人口的过快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加剧了生态破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环境问题来说,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变成以经济、人口和资源协调发展。在这个时期,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没有明确地提出,但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国家对于深化认识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一个高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在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为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明确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虽然在持续加剧,但是我国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污染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加剧势头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虽然当地环境和生态问题明显改善,但是对于环境的保护任务我国依旧得重视起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七大中提出,在新修改的党章中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对这一任务非常重视,在认识和实践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转变,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还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体现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贯穿了国家的发展理念。

三、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城市生态人类住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改善,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部性,或许是因为经济各方面的原因所导致人类对于人居环境建设的认识还不全面,甚至存在误区,也或许是眼前的高高耸立的建筑物和各种商业大厦存在于城市之间,这些都是因为城市建设的无秩序所导致的后果,导致人类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渐渐减少,不仅对最初生态环境进行盲目破坏,还临摹别国城市的建设,使得人类对于本国原有地貌、种族、生态的全面认识统统失去。

(一)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缺乏总体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土地的地形和测量规模以及水文气象等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关于地形地貌的生态价值却常常被忽视,例如植被和山坡等。这种现象的来因包括两点,首先,是因为生态价值无法用货币进行准确的计量,投资者对土地价值的判断大多集中于地本身的市场价值,而却忽略了它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的价值;此外,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表面特征进行改造,可以使其焕然一新,让人们眼前一亮使人们的期望与其展现的面貌相符,充分突显其自身价值。

2.缺乏创新性

现如今大多数地区的建设都存在于对别的城市的模仿,往往看来都如出一辙,这样的模仿造成的结果就是使城市看起来完全相同,毫无差别之处,从而使城市缺乏个性的深度。城市若想要在充分展现城市特色和魅力以及城市的突出亮点,就得使用创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创建生态人居环境,要对当地的自然、物质、人类环境进行整合从而来构建和谐生态人居环境。地方都各具特色,不仅要突显当地特色,还要展示当地的历史风貌、传统风俗,用最新的方式大胆规划城市环境空间,让过去与现在相辅相成。

(二)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二者是不可区分的,之间存在密不可分地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会使得人类过上健康、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该成就也将造福于群众。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基础上,我们也应该采取积极行动,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以先进理念推进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是采取行动的前提,正确的思想将指导实践,要实现人类住区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设的观念,使人类对于城市建设,能够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让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推进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得更好更快协调发展。

2.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建设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规划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要加强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在依照经济发现战略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所需,制定出一套适合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科学规划,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保障。

3.绿色环保新生活,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我们要找准时机,积极响应并行动起来更好的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今后对各地进行绿植绿化,对人类生产活动所需用水进行循环改善,我们还要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过绿色环保的新生活,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引导企业进行高能耗到低能耗、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转型升级,对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也要采用先进的理念,为企业加入新文化形态,并生產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生态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为了满足人类拥有良好的聚居环境,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一切的生产生活中,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当前的人居环境建设必须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和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大背景下,将人居环境科学倡导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应用于生态实践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城市人居环境的整治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进。关注生态问题并逐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历史地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撑。吴良镛人居环境的思想,从哲学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们当代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可以增强人类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王锦,武青.人与自然关系下的生态文明理念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0).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9.

[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1.

【作者简介】

李晓媛(1996.3—)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生态文明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