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020-09-01 10:29王妙玲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问题就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难题,探讨求职就业的对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和举措;加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确保就业信息畅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就业指导,组织网上就业大市场;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关键词】 就业;新问题;就业对策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就业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复杂。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到个人、家庭的民生工程,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就业不仅事关个人、家庭的幸福;而且事关民族振兴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即使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统筹做好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所谓“就业一人,幸福全家”,把就业工作真正做成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专业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相对较高,如果能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无疑会成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有生力量,为祖国建设和社会稳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能否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特别是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重要环节,也是笃实教育扶贫政策的重要体现。通过就业,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笃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助力脱贫攻坚,从而顺利实现脱贫攻坚总目标。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

毕业生就业率,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就业创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同时更是检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试金石。因此,要通过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质量,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实现以就业促教改,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契合度较高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

二、疫情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影响,毕业生人数逐年持续走高。2020年高校毕业人数达874万,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4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加之疫情影响,原本受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难”问题,现在就更成了“难上加难”。除了以往就业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如毕业生人数多岗位少、就业动力不足、追求清闲自在、自身职业竞争力不强等主客观难题外,疫情下又不得不面临诸多新问题:

(一)部分用人单位减少甚至取消了用人招聘计划,总体就业数量下降

根据往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超60%的毕业生是在中小微企业就职,国有企业就业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有正式编制的更为稀有。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疫情下受创较重的小微企业,超30%的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本年度用人计划,甚至裁员。有些在年初已与用人单位谈好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因停工停产而不能就业,甚至出现还未上岗就“被”失业的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异常困难,出现了史上最难毕业季。对一些毕业生来讲,真正的遇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二)絕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形式由线下转为“无接触”的线上“云”招聘,暴露了毕业生自身某些弱点

目前,线下接触型招聘显得异常冷清,各地几乎全部取消了校园、人才市场等传统线下招聘。疫情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了“隔空”双选,即通过网络进行招贤纳士,能够基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学生感受不到现场竞争的激烈,容易产生等靠、观望等拖沓思想;与此同时也暴露了毕业生自身的某些弱点,包括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电子求职简历的制作、“云端”应聘技巧、面试流程的掌握程度等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缺乏分析研判能力,因此不能很好地把握求职机会,导致与原本较理想的用人单位擦肩而过,最终留下遗憾。

(三)求稳求富心理愈发突出,导致就业异常困难

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一度出现停工停产,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减少,甚至零收入,这样就凸显了体制内人员的优越性。从而使不少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即非体制内不干,考公考编制愿望愈加强烈,追求稳定高收入成为就业的首选。然而体制内招聘岗位及人数非常有限,竞争愈加激烈,加之招考日期延迟,导致出现“公不成私不就”的 “慢就业”现象。与此同时,求职中出现攀 “三高”,即“薪水高”“环境好”“大城市”的要求,达不到目标,则持观望态度者居多。因而,学生在求稳求富就业观的支配下,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四)各类考试考核推迟,使毕业生求职就业处于被动境地

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毕业生原本稳妥到手的各种证书,目前是一证难求。应疫情防控需要,推迟了各类就业资格证考试及认证、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考试等等,与“多证在手,就业不愁”相反,毕业生在求职中,因无证可示,待遇不佳,处处受限,甚至四处碰壁,导致起步平台低,甚至无法顺利就业。

三、疫情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疫情不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生产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就业计划。面对疫情下大学毕业生遇到的新困难,上至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下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联手为毕业生的就业做好有力保障,力争把实现应届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和举措

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出台了多种就业好政策。《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及《国务院促进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其中包含积极组织好各类招聘活动、通过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补贴等支持创业、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扩大招用规模、增加城乡社区、志愿服务西部等基层服务用编计划;扩大硕士及专升本招生规模;扩大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内容;为毕业生就业和灵活创业搭建平台等等;教育部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不定期进行就业指导和发布各类招聘信息;人社部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等。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扩大毕业生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就业创业。

(二)加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确保就业信息畅通

疫情影响下,线上招聘成为就业主流,就业招聘及管理实现信息化成为客观需要。因此加强高校就业平台建设,推进就业信息化成为必然。高等学校要尽快落实“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建设,毕业生通过就业网、就业微信群或QQ群、云就业管理平台,经过“信息发布——简历投递——企业宣讲——视频面试”等环节,全面实现线上招聘就业功能。学校应组织和鼓励用人单位在网络上积极开展招聘活动,采用在线笔试面试等工作方法,招贤纳士,壮大企业实力。学院主管就业人员可通过平台,依据学生求职意向信息,掌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需求,精准为毕业生推荐资质可靠、信誉良好的用人单位及就业岗位,做到人岗匹配,提升毕业生的入职率。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就业指导,组织网上就业大市场

1.加强线上就业指导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利用网络平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利用各类省级、校级教育资源,开展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创业讲座视频,耐心细致地为毕业生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解答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每周可通过学校、学院的公众号,微信群推送“明星”校友,以身边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确立就业目标,克服“等、靠、要”思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就业环境,树立务实就业观,即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

2.学校组织网上就业大市场,组织毕业生全员参加招聘。线下招聘“停摆”,线上招聘成为主流。就业季,学校安排专人专管,负责收集、筛选、推送各类就业信息,每周多频次、多渠道、滚动式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不下20余条。毕业生通过浏览学校的就业网站,就可获取岗位信息,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找寻心仪的就业岗位。此外,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就业网开展就业服务,与本省各大高校联合组建“空中就业双选会”、“云端招聘宣讲会”,“师范类专场招聘会”、“农医建筑类招聘会”等等,进行分门别类,精准对接,切实提高就业率。此外,鼓励引导企业单位组织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应聘机会,努力扩大就业总量。

(四)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就业工作

1.依托政策杠杆,扩大就业规模。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及《就业创业十条意见》,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边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就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踊跃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招聘;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力争让更多的毕业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加大学校师范专业学生到乡镇、社区、到农村基层的工作力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升本、升硕考试,提高升学率。鼓励毕业生踏实学习,增加升学深造机会。国家扩大2020年普通高校升硕、专升本招生规模,缓解就业压力。毕业生应紧紧抓住这大好机会,潜心研读,争取学业再上台阶,为今后就业增加有力砝码。

3.加强与实习单位协同育人,挖掘校友资源,提升就业率。加强与实习单位合作,鼓励实训单位接收优秀毕业生。学生所在的实习实训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个人综合素质等,了解比较全面,无需面试或“云端招聘”,就可以签约。因此,疫情下的就业,与实习单位的合作是最理想的选择,有益于实现双方共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优势,妥善安置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广泛动员学生,利用好校友提供的招聘信息,促进就业。

(五)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特殊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单亲或离异、建档立卡户家庭等群体毕业生。一方面,学校给予每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为就业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学院指派教师进行结对帮助,实行“一对一”、“一人一策”的精準就业帮扶,建立详实的帮扶台账,并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帮扶教师采用谈心谈话、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特殊群体学生沟通交流,关注思想动态,了解就业意向,分析就业形势,做好就业指导;及时推送与特殊毕业生专业及就业意向契合度较高的多个就业岗位信息,让他们择优选用,签订理想的就业单位和岗位,确保特殊群体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把党和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与千家万户家庭幸福工程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疫情下的就业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多重就业惠民政策及举措,有学校及老师的引导服务,有互联网“云就业”高科技的支持,通过各方联动机制,一定能攻坚克难,为毕业生的就业撑起“保护墙”,最大限度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决胜脱贫攻坚献礼。

【参考文献】

[1] 孙静.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6):76-79.

[2] 刘东,郝敏敏,孔飞.脱贫攻坚背景下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143-144.

[3] 欧阳唯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帮扶研究[J].才智,2019(10):59.

[4] 牛亚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中国培训 ,2017.(06) :337-337.

[5] 白淑珍. 对进一步强化高职就业教育的几点思索 [J].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57-157.

【作者简介】

王妙玲(1971.10—)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问题就业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对策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