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莫过人间烟火味

2020-09-02 06:23肖创彬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荤素饺子皮肉馅

肖创彬

在外面吃得多了,总是各种不适,总想着回家吃顿安宁饭,自己动手或妻子做,两三碟小菜,荤素搭配,不寡不腻,吃得舒坦、自在,关键还有调适脾胃的功能。

菜不多,也并不意味着凑合,一定都是爱吃的具有自家独特口感的,比方说:熘包菜的醋就放得特别的多一些,一般人可吃不了;菜薹炒得刚刚熟,要吃起来还有些脆感;马齿苋一般凉拌了吃,蒜和醋不能少;西芹一般切成寸段用腊肉丝炒;西红柿炒蛋要分开来炒,炒好了再烩,这样色香味才有保障;汽水肉是妻子的拿手菜,蛋和肉馅搅和匀了要用开水冲合了蒸,这样蒸出来的汽水肉才嫩而滑爽;秘制鸭用生抽、蚝油、料酒三样主料加上自配的辅料腌渍,做出来的味道餐馆里是难以尝到的;烧鸡就更有特色了,要用纯土鸡,杜绝香料,用鸡油或茶油烧,高压锅焖制后回锅加蒜烧,焦黄的色泽,浓浓的蒜香味道,看着都会流口水……这些菜都会顺着时令轮番上桌,长时间不吃怎能不挂念?

好在有周末,是约定俗成的小外甥一家回来吃饭的日子,什么应酬都推掉。

周末的早晨,我尤其起得早,不论寒暑,因有期待激荡着。菜品的选择自然是要上心些、费时些,虽然也不过几样家常菜,但终归比平常的要丰富些。春季里,新冒出的野菜是首选,换换口味,“脱”一下冬季储下的油脂很是必要;夏季,菜品的选择余地大了,虽然是不缺吃的年代,也知道这个季节尤应以清淡为主,但鸡鸭仍是不可少的;秋季的吃食也是丰富的,煲汤是重中之重的主打菜;冬季照例是进补季,但太荤的已不受欢迎,荤素搭配方显均衡。这不,刚刚立冬,包饺子似乎是一款不错的选择,五花肉一斤,小葱一斤,面粉三斤,包饺子的料就算齐了,其他的菜照例还是要备,兼顾各种口味,不能像老两口过日子,可以简单地以饺子替代一切。

三个鸡蛋,二两麻油,加上味精、胡椒一搅拌,那凝结的肉馅就软乎了,切碎的葱末也恰到好处地糅合其中,馅是妥帖了,费事的莫过于和面、擀饺子皮了,原本菜市场是有现成的饺子皮卖的,但据说其成分是有问题的,关键是硬生生的,包起来没手感,吃起来没口感,缺了手擀面皮的柔和与筋道。夫唱妇随中一个擀皮一个包,不着边际地唠着家长里短,不知不觉中饺子就包好了,并没多费劲的感觉。菜嘛,就更是平常小事,在老夫老妻默契的转悠中,一桌菜就好了,看着小外甥美美地吃,说不出的熨帖。

味蕾是有记忆的,它烙下的是童年的味道,已经嵌进了我们生命的基因密码,无法改变,纵使山珍海味也无法取代。曾经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国外留学多年回到故乡的学子,第一桩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吃上两碗家乡的辣子面或是热干面。很不解一些家庭为了锅碗瓢盆而扯皮,好多人總以没时间为由,混了上顿混下顿的。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吃无疑都是平凡人平凡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不过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裕,吃的食材会提档升级,吃食的提供也会一定程度的社会化,但由饱到好后对美味的追求是不变的,并且就绝大多数平凡的家庭而言,自己做饭仍会是常态。很能理解那些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的人家,陶醉在节假日的大吃大喝中的快感,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幸福感。

吃实在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吃也是最容不得马虎或“对付”的事情,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与一位女教授一起谈事,接近下班时分留她晚餐,教授却执意要走,问及原因,教授腼腆地回道:最近有些甜蜜的小烦恼,要回家做饭,先生不爱吃外面的饭菜。我们都知道教授的先生是一个单位的行政首长,平日应酬多,单位也开设有食堂,按说家中是无须“开伙”的,但这位先生却偏偏爱在家吃妻子做的饭菜,看来这是一对参透生活真谛的烟火夫妻。

一直以来,农舍炊烟都被当作诗意的描写,因它象征着和平与富足,在失了炊烟又真正富足的今天,我们理性愉悦地接受着生火做饭原料道具的升级换代,但我却不能接受饮食的社会化,若都去快餐了,难免会丢失那凝聚下一代的内在的神奇密码,我们又拿什么来拴住儿孙呢?

我还是会坚持做自己的饭菜。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荤素饺子皮肉馅
荤素搭配,不失美味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买回来的肉馅再剁几下
荤素人生
市售肉馅有“馅阱”
百变饺子皮
巧炒肉馅不结块
冻肉快速变肉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