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经》考辨

2020-09-02 06:55魏来敏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越南

魏来敏

摘   要: 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经》,是中国套版印刷术传入越南的实证。它代表着越南印刷术的进步,对于越南印刷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明圣经》表現出的套版印刷术还不成熟,直到二十世纪初叶,越南套版印刷书籍的技术尚处在摸索试验阶段。

关键词: 越南;套版印刷;明圣经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中国印刷术对越南印刷术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各种书籍;至宋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和相当的规模,泥活字印刷术出现并比较成熟;至元代,套版印刷术出现,木活字、锡活字出现;至明代,湖州闵、凌两家将套版印刷术发扬光大,饾版印刷术出现;至清代中后期,雕版印刷、套版印刷、活字印刷逐渐式微,石印、铅印等西方印刷术开始出现并风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一,先后传到东亚、东南亚和欧洲地区,极大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中国印刷术不断传入越南,对越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越南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出现在十三世纪中叶(时在陈朝),经过后黎朝(1428—1789)发展,至西山朝(1778—1802)阮朝(1802—1945)时越南的雕版印刷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基本满足本国的需求,活字印刷术亦得到发展,套版印刷术亦传入越南,主要用于印刷彩色年画。越南历史上有没有使用套版印刷术印刷书籍呢?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经》以实物的形式,证明越南历史上曾经使用套版印刷术印制书籍。

一、学界关于越南使用套版印刷术印制书籍的探讨

刘玉珺曾经深入越南汉喃研究院和越南国家图书馆研究汉喃文献,撰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越南汉喃文献研究专著《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其博士论文),参与了《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修订,她表示:“尽管没有在越南发现套色印刷的书籍,但是一些官修史书的书名页和正文前皇帝所颁敕的谕文以及御制诗文则采用了朱色刻印。”①王小盾“多次赴河内访书,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越南汉喃古籍的资源情况和总体风貌,同时又深入越南古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文献特性等内部因素”①,与刘春银、陈义主编《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他作为刘玉珺的博士生导师,具体指导并审阅刘玉珺的博士论文,可以推测王小盾与刘玉珺师生在国内和越南都没有见到过越南套版印刷的古籍。

马达认为:“套版印刷技术自中国传入越南后,越南人主要用来印刷彩色年画。至于‘越南套印书籍,按照张秀民先生的说法是‘没有见过。可能是这类书籍在历史上虽然曾经存在,但是没有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并得以留存,导致中国学者‘没有见到。希望随着中越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朝一日,当越南发现套版印刷品时,会将这一信息交流到中国。”②马达转引了张秀民“没有见过”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观点,分析了中国学者没有见到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的原因,并大胆推测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在历史上可能曾经存在,表达了期盼有朝一日能在越南发现套版印刷的书籍。王小盾、刘玉珺、马达等学者虽然没有见过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但都没有否认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的存在,只是缺少实物的证实。

二、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经》的版本信息

笔者藏有一册越南“大南帝国岁次庚戌(1910)”朱墨套版印刷的《明圣经》。是书从文字的角度看属于越南汉文书籍,从内容的角度看属于越南民间俗信类书籍。开本高27.1厘米,宽15.3厘米,白纸印刷,四眼线装,内无纸捻装订。前后封皮均为刷了一层拌有金箔的橘红色涂料的黄纸对折而成,前封皮用酱褐色涂料印刷了一条坐龙,口衔一矩形框,框内竖书小篆字体的“明圣经”三字;后封皮用酱褐色涂料印刷一条戏珠的立龙。二龙体形硕大,图外有版框。书无序,无目录。收录《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觉世真经》《关圣帝君救劫真经》《关圣警世宝诰》五篇短文,60叶,统一编排叶码。第24叶与25叶之间有一叶关圣帝君侧坐半身像,单独编叶码为“首”。书叶版框与文字为墨色印刷,外围的花栏为朱色印刷。

朱色印刷的花栏,图案为缠枝花草纹。花栏上下外栏线相距22.6厘米,半叶花栏左右外栏线相距13.3厘米;花栏上下内栏线相距20.4厘米,半叶花栏左右内栏线相距11.2厘米,半叶花栏各自围成一个内边高20.4厘米、宽11.2厘米的矩形。上下花栏的高度略微宽于左右花栏的宽度。书叶前后两面(本文把整版书叶的右半叶称为前面,把整版书叶的左半叶称为后面)的花栏上下线在书口处相连。半叶版框为高20.3厘米、宽11.1厘米的单墨线矩形,略微小于花栏围成的矩形。书口上部印有汉字,下部印有叶码,叶码下方有细短的黑口,黑口下端大致与版框下线齐平,无鱼尾。五篇短文中四篇首叶的前面为牌记(《关圣帝君救劫真经》无牌记)。正文为楷书,行格多为五行十二字,偶有五行十三字,小字行格不定。行与行之间偶有小字注释,如“帝君曰吾乃大汉良民”中“吾”右侧用小字“帝”注释。正文用小圆圈标识句读。

第1叶前面为《太上感应篇》牌记,中间竖行大字“太上感应篇”,右侧竖行小字“大南帝国岁次庚戌端阳后诞日”,左侧竖行小字“关公祠藏板”“沐恩弟子颜峰潘如淳恭镌”;后面为圣神诞日,列太上老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司命灶君、土地正神的诞日;书口题“圣神诞日”。第2叶内容为告文式,内容为“维某年月日,某省府县总社沐恩弟子某姓名,敢祈告于福德土地正神、东厨司命灶府神君……”书口题“告文式”。第3叶内容为太上老君宝诰,书口题“感应宝诰”。第4叶至16叶内容为太上感应篇,书口题“感应篇”。

第17叶前面为《文昌帝君阴骘文》牌记,中间竖行大字“文昌帝君阴骘文”,右侧和左侧竖行小字与格式同《太上感应篇》牌记。第17叶后面与18叶内容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宝诰,书口题“阴骘宝诰”。第19叶至24叶内容为文昌帝君阴骘文,第19叶至23叶书口题“阴骘文”,第24叶书口没有文字、叶码和黑口。

第25叶前插入一叶,前面为关圣帝君侧坐半身像,图中关羽头戴纶巾,美髯飘逸,右手捋须;后面为武帝宝玺,印有“汉寿亭侯”“关羽之印”两方篆书白文印章;书口题“警世真像”,叶码位置刻一“首”字。第25叶前面为《关圣觉世真经》牌记,中间竖行大字“关圣觉世真经”,右侧和左侧竖行小字与格式同《太上感应篇》牌记。第25叶后面至27叶前面内容为关圣帝君宝诰,第25叶至26叶书口题“关圣宝诰”。第27叶后面至34叶前面内容为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书口题“觉世真经”。第34叶后面至46叶内容为关圣帝君救劫真经,书口题“救劫真经”。

第47叶前面为《关圣警世宝诰》牌记,中间竖行大字“关圣警世宝诰”,右侧和左侧竖行小字与格式同《太上感应篇》牌记。第47叶后面至60叶内容为关圣帝君警世宝诰,书口题“警世宝诰”。

三、判断《明圣经》为套版印刷本的依据

越南历史上曾经采用单版双色的方法印制双色文字的书籍。陈正宏指出:“(越南)自己制作双色文字的书籍,大约晚至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甚至直到保大十六年(1941)刊刻的《关帝明圣真经演义》,正文上栏全部红印,下栏全部墨印,明显仍是将整块书版涂上朱墨两种颜色一次刷印完成……换言之,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越南也没有发展出纯文字的套印本书籍,其官方最高水准的评点本,也只能做到试验性的单版双色,而其正式刊行之本则仍为单色墨印。”③陈正宏考察了越南的单版双色印刷的三种五部印本,没有泛泛地探讨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籍,而是专门研究了越南“纯文字的套印本书籍”,并得出了“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越南也没有发展出纯文字的套印本书籍”的结论。那么,这本镌刻于“大南帝国岁次庚戌(1910)”的《明圣经》是单版双色还是套版印刷的呢?

通过比对所有61个书叶,完全可以断定这本《明圣经》使用了套版印刷术。第一,61个书叶的朱色印刷的花栏全部由一块印版印制而成。通过比对花栏外缘的一处断版和花栏的缠枝花纹,可以断定所有书叶的花栏都是使用同一块印版印刷而成,有些书叶的花栏发生了180°的旋转,如果以第一叶花栏的上下方向为正方向,那么有24个书叶的花栏为反方向,占全书的39%。61个书叶的墨色版框与文字各不相同,为61块印版印刷而成。第二,朱色花栏与墨色版框及书口文字在多数叶面上有印刷重叠现象,可以明显看出为两块印版两次印刷所致,据此可以推断此书为套版印刷而成,而不是单版双色印刷。印刷重叠处墨色版框与书口文字浮在朱色花栏之上,可以判断套版印刷的顺序为先印刷朱色花栏,再印刷墨色版框和文字。

四、结语

作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本越南套版印刷的书的实物,《明圣经》代表着越南印刷术的进步,对越南印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明圣经》表现出的套版印刷术并不成熟,表明直到二十世纪初叶越南套版印刷书籍的技术尚处在摸索试验的阶段。

从朱色花栏在印刷中存在上下方向颠倒的情况来看,印刷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对于印版的方向没有严格的区分,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随意性;从朱色花栏与墨色版框重叠、黑色版框与文字发生倾斜的情况来看,越南套版印刷术可能与同时期稍早日本套版印刷术存在相同的技术难题:“当时[明治十二年(1879)]日本的刻书家并不知道,中国早在明代就已发明套版对位符号——红印书版不刻版匡,仅在位于墨印版匡左右下角的位置,刻一短横短竖相连的曲折号。”③套版印刷技术的制约是“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越南也没有发展出纯文字的套印本书籍”的根本原因;从多数书叶上存在飞墨现象的情况看,印刷工人印刷技术并不熟练;从朱色印刷的仅仅是花栏来看,刻印者可能除追求朱墨双色印刷的视觉效果外,还有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朱色印刷的花栏所刻印版虽然只有1块,却可以用于61个书叶的印刷,能够节省大量刻工费用和刻版时间,同时可以大大缩小墨色印刷所刻书版的尺寸,节省大量木料,降低材料成本。印版制作节省的费用可以很好地对冲套版印刷因印刷的工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人工费用,既能实现朱墨套版印刷的效果,又能較好地控制印刷成本。

注释:

①刘玉珺.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②马达.中国印刷术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州大学学报,2008(6).

③陈正宏.套印与评点关系之再检讨[J].文学遗产,2010(6).

参考文献:

[1]明圣经[M].套版印刷本,大南帝国岁次庚戌.

[2]刘玉珺.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4]陈正宏.域外汉籍及其版本鉴定概说[J].文献天地,2005(1).

[5]金程宇.近十年中国域外汉籍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3).

[6]何仟年.中国历代有关越南古籍考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猜你喜欢
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河静省
越南PHU My花园
越南YAM餐厅
越南Chicland酒店
NĂM·现代越南菜餐厅
越南百里“银滩”
从越南化肥厂提前停产说起
鲁迅在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