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素养课程的融合

2020-09-02 06:55覃湘庸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浙江素养高职

覃湘庸

摘   要: 本文从浙江地域文化的含义、文化素养课程的范围、浙江地域文化的特征、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素养课程的教学价值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促进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素养课程的对策。

关键词: 地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素养课程

一、浙江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按区域划分的中国文化的若干分支。地域性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表现。浙江文化既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承载着地域文化的个性。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盛誉。古老的浙江大地,大约在10万年前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浙江文化又被称为“越文化”或“吴越文化”。

浙江地域文化是以钱塘江流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为优势的具有认同性的文化体系,是浙江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漫长过程中积累的一切成果,包括浙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

二、文化素养课程的范围

文化,即“人文教化”,意指通过人文实现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人文通常指人们涉猎了艺术、史学、哲学、文学、审美等相关知识后的内蕴沉淀、价值理性和思想倾向。

文化素养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性、融合性的教育,教学生如何“为人”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文化素质课程的重点是把课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格。高职文化素养课程除了语文学科之外,音乐、法律、哲学、历史、美术等课程也可视为此列。

三、浙江地域文化的特征

悠久历史的浙江地域文化,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具有积极的德育功能。浙江东部与太平洋为邻,海域广阔,海岸线漫长,北起平湖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的虎头鼻,海岸线长达2200多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是我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境内又有甬江、灵江、飞云江、苕溪,瓯江、曹娥江,鳌江和钱塘江等八大水系。境内湖泊密布,著名的有天堂明珠杭州西湖、最早由东汉会稽太守马臻浚治的绍兴鉴湖、浙江四大名湖之一的宁波东钱湖、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嘉兴南湖等,百川归流,大江入海,因此,浙江地域文化依赖于水的滋养,富有水性,属于海洋文化圈。浙江地域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开放性、多元性、进取性。

(一)浙江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文化是一种生在骨子里的、精神性的基因,吴越地域自古以来就是闽粤文化、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交融会通之地,广阔而绵长的海岸线及善水的特点,使浙江人早就懂得驾舟航海,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与人口渐增的压力,一部分古越族人顺着季风、沿着海流,与日本、朝鲜、越南等以中国文化为母国的一些国家开展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活动。越族数千年不断向外迁徙,使得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南亚都受到古越文化的影响。近现代,众多的侨民、侨乡使浙江具有更多利用“拿来主义”的机会,浙江文化在与异域文化交流、碰撞中吸收了异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种开放创新的海洋文化。浙江人善于接纳新事物、善于捕捉商机、开拓新领域,越是新鲜的事务,越是勇于尝试。

(二)浙江地域文化的多元性。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浙江大地上平野与山区、沿海和内陆两种文化不断碰撞,浙江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南宋建都杭州,使浙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浙江容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想,这些思想融入浙江文化中,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多元特性。海的宽广胸襟和宏大气魄,给人们以豪情、信心和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度。引導人学习它包容的精神,浙江人把“舶来品”外来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沟通。

(三)浙江地域文化的进取性。

《宋史·地理志》云,浙江“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后于滋味。急进取,善图利”。浙江地域文化具有积极进取的色彩,从东汉的王充到近代的维新派,浙江思想的主流一致是趋向唯物与功利的。浙江经济的繁荣与浙江人民历来勤劳务实、重视功利有关。浙江的社会习俗比较重视奖励上进,例如绍兴的“义学田”,一些天赋聪明的平民子弟,由宗族中热心人捐出田产支持。近代以来闯荡世界的浙商,靠的是吃苦耐劳、冒险拼搏的进取精神。

四、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素养课程的教学价值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浙江灿烂辉煌的地域文化,支撑着浙江精神的发展,从勾践的卧薪尝胆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到竺可桢的求是一生,无论是蔡元培的开明、开放,还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教学价值包括核心思想理念、浙江传统美德、浙江人文精神三个方面,高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梳理,萃取精华,提炼符合当今时代的思想观点,并作出当代性的阐释,以此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

五、促进浙江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素养课程的对策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的文件。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一)开发传统文化课程,传承浙江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浙江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昌盛,藏书之自古闻名、艺术繁荣、底蕴丰富,书画艺术流派纷呈。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成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确证。浙江拥有发达的传统手工业、精湛的民间工艺、耀眼的科技之光,悠久的商业传统,蜚声古今的商帮、风骚独领的文学艺术、才艺兼容的书画艺术、别成一景的建筑艺术、弦歌不绝的戏剧艺术、悠久的江南山水文化、誉满神州的江南书院、吴越争霸与岳庙文化等文化资源。浙江的“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欧塑”蜚声中外,从河姆渡到干栏式建筑,到骑楼与廊棚,再到“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浙江的建筑艺术大放异彩。“一部戏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是著名的戏剧大省。南戏、越剧、绍剧、甬据、姚剧、湖剧……弦歌不绝、异彩纷呈的浙江戏剧,是中国戏剧史的重要篇章。浙江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开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品读课程中的文化意象,凸显浙江地域文化的美育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当我们观赏浙江地域文化河姆渡原始艺术中敏捷的飞鸟、颗粒饱满的稻穗、光辉夺目的太阳纹饰等雕刻时,不难感受到先人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愫。梁祝故事里化蝶的美幻,《白蛇传》中感人的爱情,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清丽流动,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中涵绿水,波平如镜,“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別样红”,清代诗人袁枚的“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可见西湖山山水水之间,到处有人文的融入,到处是历史的熔铸,是湖山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完美结合,高职院校文化素养课程引导学生欣赏文化作品,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审美观。

(三)深入挖掘浙江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彰显文化素养课程的德育功能。

在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浙江地域文化来自浙江当地人民的历史创造,浙江高职院校,生源多是浙江省内,学习浙江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浙江地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历史上浙江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始终表现出一股特能吃苦、充满韧性、讲求实效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浙江古代能成为“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不是偶然的。能吃苦、讲实效、有韧性,既是浙江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是浙江人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

浙江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大海般的胸襟、自主自立用于创新的勇气及不断开拓向前的魄力,令浙江的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地域文化的核心理念,民众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影响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无论是浙江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还是“温州模式”,都体现了浙江民众既善于学习外来经验又能把外来经验与浙江发展经验结合起来,共同塑造了当代浙江开放创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积极进取的形象。总之,浙江地域文化里蕴含丰富的道德情怀、工匠精神、家国理念,通过浙江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沈善洪.浙江文化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佘德余.浙江文化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敏.中国文化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袁行霈,陈进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6.

[5]梁怀超.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课题(课题编号SZ17A00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课题编号:A-0161-17-002),2019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浙江素养高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