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2020-09-02 06:54李星星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投资银行并购资产管理

李星星

摘 要: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投资银行面临着诸多考验。许多公司从风投那里获得资金,选择推迟公开募股,还有一些高估值的科技初创公司选择绕开投行直接上市。同时互联网企业巨头们开始热衷于构建自己专业的并购团队,减少对投行的依赖。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投行也日益感受到了来自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应用的威胁。投行应当从根本上改变经营方式,从依靠融资项目来驱动转为由高成长价值项目来驱动,正确看待互联网企业等机构带来的挑战,依靠专业技术的积累弥补自身在高科技行业上明显的市场信息短板。

关键词:投资银行;互联网;IPO;并购;资产管理

1 投资银行概述

投资银行起源于欧洲,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金融中介,能够为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提供融资服务以及融资渠道。传统的投行业务主要包括协助企业进行IPO、证券交易经纪、资产管理、自营业务等,收入主要是来源于佣金和手续费,较少用自有资金投资,所以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前,投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按组织形式划分为三类:一是独立的投行,如美国的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这种投行在业务方面专业化程度很高,但是因为缺乏存款来源,所以会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二是全能型银行,这种银行在从事普通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兼顾投行业务,例如德意志银行和巴黎银行,这种银行有着商业银行的充足资金来源,流动性风险较低,而且如果投行业务造成了亏损也可以通过商行的一些业务来进行分散;三是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就是由商业银行通过收购或者兼并来获得对投资银行的控制权,例如花旗集团和汇丰集团,这种银行的投行业务与内部其他业务保持相对独立,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风险内部转移。

2008年9月15日,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在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此外,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公司,美国银行收购了美林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则都转为了银行控股公司,由此宣告了美国五大投行并存格局的结束。

进入互联网时代,投行再次面临考验。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全面渗透进金融业各个领域,投行业务也避免不了。虽然传统投行目前的地位还很难被互联网金融业务动摇,但其在互联网行业并购中出现了明显的被边缘化现象。这种压迫感,一部分是源于互聯网金融的创新业务对市场的侵占,还有一部分源于互联网企业其自身对投行的绕行。

2 传统投行业务面临的危机

2.1 IPO绕开投行

承销首次公开募股一直都是投行一项利润很高的业务。投行帮助想要上市的公司找到意向投资者,然后推广公司的股票,完成法律相关事项,协助确定股票价格,随后购买商定数量的股票并转售。

但现在,强大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利用其规模和知名度在与投行的议价中争夺话语权,进而在IPO中只需支付给投行很少的费用。甚至有一些企业因为声誉较高且资金充裕,决定直接在股票市场上市。在2018年4月,Spotify就没有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跳过承销流程,直接向投资大众出售股票。

还有一些初创科技公司从风投那里募集到充裕资金,为免受监管机构的审查,争取更多时间来显示出持续增长能力以提高其估值,倾向于不上市而保持私有化。投行们被迫为了提高交易量而降低费用,导致收入降低。

2.2 并购绕开投行

并购是一项关系导向型工作,在兼并或者收购过程中,相关的公司必须在价格、现有股票及股东将受到的影响、公司控制权分配情况、资产资本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达成一致。投行通过对公司的评估,寻找合适的卖方或买方,进而利用谈判协议、安排融资等方式来帮助公司开展并购流程。

但如今,一些大公司选择在兼并和收购的时候绕开投行。这是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效应递减、企业高成长性重构了企业估值标准,投行的主要职能与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匹配度降低。以前的并购大多是为了提高每股收益,但现在的科技公司更关心如何通过购买新产品和扩大投资组合来构建起让自身更有竞争力的长期业务。

一直以来,传统投行被认为最精通估值和谈判,但现在看来,它们原本的估值标准并不适用于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所以,许多互联网巨头都走上了组建自己的专业并购团队的道路,降低了对投行的依赖程度。

2.3 资产管理绕开投行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新的法规使得投行很难利用客户资金开展交易,新的产品类型也使得投资者资金被吸引到更加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且这些公司所受到的监管也远不如投行的严格。虽然从数据来看,2018年资产管理占摩根士丹利总收入的35.53%,这相对于10年前的25.87%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其实资产管理收入占比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活动例如交易所获收入的占比大幅下降。在2008至2018这10年中,投资在摩根士丹利总收入中的占比从12.95%下降到1.2%。

在过去几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初创公司,定位就是收费较低的投资管理公司,这些公司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还有一些个人理财应用程序已经开始投资股票、ETF以及不同风险的证券组合,他们也拥有着比投行更年轻、收入更低的客户群,这些或许并不是投行的目标用户。但如果投行没有研发出类似的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可能会导致其错过一代客户。

3 传统投资银行的短板

3.1 传统投行融资业务的盈利模式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冲击

在面对那些强势的硅谷明星互联网企业时,传统投行们的议价话语权往往会比以前大打折扣。2012年摩根士丹利担任了Facebook的IPO主承销商,以往常规的承销佣金率约为2%~3%,摩根士丹利却仅由此获得1.1%的承销佣金。投行们为其承销的IPO公司提供的最重要的附加值就是合法性——他们将自己的声誉赋予给这些公司,而对于知名度原本就较高的高科技公司,他们需要的仅仅是通过投行与已经了解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建立联系,所以投行们愿意接受较低的承销费。

3.2 未能在互联网企业成长周期中找到其核心需求对接点

以硅谷的互联网企业为例,它们的成长周期基本可以划分为孵化期、成长期和扩张期。在孵化期的时候,由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和盈利模式都还不明确,以至于企业的存活率都很低。在这个阶段,企业首要需求是启动资金,但投资方需要承受资金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进入成长期之后,随着企业的盈利模式变得清晰,开始适应投行的估值逻辑,通过与投行之间的合作,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得其发展所需资金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在扩张期,企业的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对企业来说,关键性的需求变成怎样才能让企业保持成长。投行利用控股、并购来不断获取最新的技术专利和模式,从而创新实体。但投行的一大弊端,是其并不擅长对那些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高科技公司的价值评估。

总体来说,投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其最核心的价值应当表现在能够及早发掘那些有着高度成长价值的项目或企业。这不仅需要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和高度影响力,更关键的是长时间根植在高新技术行业中所积累的信息,而这正是传统投行当前明显缺乏的。

3.3 创新市场信息不对称化,金融资源向互联网企业集中

从诸多事实中可以看出,由于对高科技产品、产业、行业都缺少更深层的理解,传统投行很难提供企业所需的创新性项目产品资源,也无法利用现有的评估体系来展开合理的定价评估,所以难以深度参与互联网企业中的并购和孵化。

这种“不对称”在限制了传统投行发展业务的同时,也促使金融资源向互联网企业聚集。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从华尔街抢夺金融人才,搭建起各自的专业化金融项目团队。比起每一笔交易都要向投行支付高昂的费用,组建自己的团队明显更加高效,也更为划算。

4 传统投资银行的前景

大型的投资银行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行业的变化。由于承销IPO产生的收入下降,投行已转向使用技术来降低成本并推动部分流程自动化,这有助于投行在短期内维持高利润率。但从长期来看,这也标志着投行对技术颠覆者会非常敏感。

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将通过抛售失败的业务并且专注于资产管理等目前仍然保持良好利润的业务部门,来应对未来的增长放缓。其他公司,像高盛正在投资技术和新的数字化产品,试图凭借其声望和品牌价值,建立一个智能投资顾问平台。由于传统投行几乎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处于巨大压力之下,所以投行们急于推出新的产品,重组并出售无利可图的部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投行应尽早意识到市场需求出现的变化,及时对提供服务的核心思想进行调整,从依靠融资项目来驱动转为由高成长价值项目来驱动。

此外,投行还应该正确看待互联网企业等机构所带来的挑战,依靠专业技术的积累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弥补自身在高科技行业的市场信息短板,通过提前布局来让自己占据时间和空间方面的优势,构建起量化项目的评估和预判体系,充分学习借鉴精品投行、资產管理公司等的经营模式来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结构。

参考文献:

[1]宗宽广.美国投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启示[J].中国金融,2012(06): 82-83.

[2]汪泓.IPO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与承销商的利益分配[J].财经论丛,2012(06):64-71.

[3]赵天昊.以Spotify为例分析直接上市方式的优劣势[J].现代管理科学,2018(06):106-108.

[4]李沁洋,刘向强,黄岩.投行关系与并购财务顾问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01):69-75.

[5]邵新建,王兴春,贾中正,廖静池.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关系、“捧场”与IPO中的利益问题[J].金融研究,2019(11):170-188.

[6]倪楠,刘立新.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行业务的变化及启示[J].银行家,2019(12):120-121.

猜你喜欢
投资银行并购资产管理
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何创新构建可持续国际影响力
浅析投资银行的内涵及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