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2020-09-02 06:55谢巧燕任玥静王高展
商业经济 2020年7期

谢巧燕 任玥静 王高展

[摘 要] 以中原城市群5省30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泰尔指数对2005-2017年各地市GDP和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且主要是河南省的组内差异扩大较为明显所致。所以要降低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重点要实现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均衡,同时加强与周边其他省市联动发展。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 F12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7-0040-02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推动中原城市群持续发展,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原城市群涵盖5省30地市,是占地面积仅次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群。然而由于中原城市群范围广,涉及多省市经济发展差异大,在给各城市带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间竞争,进一步加剧两极分化,阻碍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对中原城市群5省30地市经济发展进行差异分析,为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GDP指标来表征区域经济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借鉴Theil(1967)在研究国家间收入差距时提出的泰尔指数(以收入为权重),即城市群经济发展差异表示为各地区GDP与人口之比的对数为权重的加权总和。同时,泰尔指数具有可分解性,可以将其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差异。分解后的泰尔指数用T来表示,见公式(1):

(二)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原城市群30地市,数据区间为2005-2017年,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客观性及统计口径一致性,指标选取了GDP和年末户籍人口数。数据来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5省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依据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基础数据和公式(1),得到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泰尔指数,如下表,指标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0.0485增至2017年的0.0578,说明中原城市群内经济差异不断增大。但指数在区间内有两次下降:2007-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各地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地区差异有明显缩小趋势;另外,在2012年后,中原城市群从酝酿到设立,实施大量利于城市群发展的利好政策,区域间融合程度进一步加强,故一定时期内呈下降趋势。

将中原城市群按省分为5组,泰尔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差异,计算各自贡献率,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特征可知,2005-2017年间,虽然中原城市群不同省份组间差异不断减少,但各省内部差异逐渐扩大,且就增长趋势来看,组内差异将进一步扩大,这是造成泰尔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差异贡献率而言,组间贡献率呈现不断减少趋势,在2005年比重高达24.59%,2017年却减少到13.83%;同时,组内贡献率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75.60%增至2017年的86.17%。

如下表所示,中原城市群不同省份地市对组内差异贡献率呈不同变动趋势。横向来看,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18地市为主,且从经济发展状况上看,河南省整体差异大于其他省份地市,故组内差异贡献率上,河南省占比相对较大。纵向来看,随着中原城市群战略实施,多数省份地市,如河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组内差异不断减小,但是河南省和陕西省发展差异却不断增加,尤其河南省不同地市间经济差异化程度增加明显。郑州、洛阳作为河南省经济最发达城市,郑州是河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洛阳是河南省工业中心,吸引省内资源集聚,导致省内地市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洛阳片区、开封片区),郑州航空港及建设国家中心城等战略实施,河南省呈现明显的“一极两翼”发展态势。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中原城市群泰尔指数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不同省地市内部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尤其是河南省18地市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在发挥好中原城市群相对发达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引领作用的同时,也要平衡城市群内各地市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共享,提高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谐程度。

首先,要降低各省组内差异度,重点是减少河南省各地市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因为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为主体,且河南省内差异贡献率占了绝大比重。所以要不断完善以下方面:其一,继续加强郑州的中心地位,充分利用资源聚集效应,成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乃至中部地区新增长极,这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战略意义。其二,充分发挥郑州对周边地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群辐射范围。如加快河南自贸区三个片区的发展,并突出不同片区优势;促进郑州与周边地市交流,与开封、新乡、焦作等城市的深度融合,通过工业优势实现与洛阳、平顶山和漯河联动发展。其三,充分利用各地市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化发展模式。如充分发挥南阳、商丘、焦作和开封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其四,要重点扶持相对落后地市,加大政策倾斜,激活其发展动力。

其次,要降低河南省地市与其他省份地市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度,重点强化中原城市群“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空间格局。一方面,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这两座城市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地区交流与合作,提升地区之间联系效率,减弱行政区划壁垒。例如,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作为东部承接产业示范区,可与郑州航空港、自贸区形成互联互通,推动内陆双向开放。另一方面,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实现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如河南省三门峡、济源与山西省运城、晋城相邻,其产业基础相似,能形成产业集聚带,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另外,依托河北省邢台、邯郸与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等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沟通中原城市群南北的城镇产业密集带。

[参考文献]

[1]鲍辉.中国四大经济区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J].中国发展,2010,10(4):77-80.

[2]江孝君.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常小宇,王绪滕,卿枫,胡菁.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7(1):52-57.

[4]冯云廷,张永芳.中原城市群经济重心变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5):67-73.

[5]李晋,曹云源,孙长青.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2):20-26.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