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产业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0-09-02 06:55胡佩
商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胡佩

[摘 要] 湖北省经济增长快速,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使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实现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是建设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湖北省产业低碳化发展主要问题,从制定低碳制度、发展新兴产业和低碳创新技术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低碳化;低碳技术

[中图分类号] F7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7-0058-03

始于约40年前的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湖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发展了巨大变化,区域GDP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湖北省是一个缺油、少气的化石燃料资源供给量相对匮乏但消费量巨大的地區,经济发展偏重于以汽车、轮船、机械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则取决于重工业发展状况。2006年至2018年间,湖北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年均产值达到20424.85亿元,年均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66.7%。

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是湖北环境质量的恶化,如何在减少污染同时完成湖北现代化进程,成为湖北省等中西部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产业转型和结构的调整能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变能源消耗结构,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一、湖北省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

自本世纪初起,湖北省GDP保持较快增长趋势。2015年以前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2014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7.52%,远高于全国平均值。2015-2018年,GDP年均增长率大幅回落到9.2%,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一数字表明湖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增长潜力。到2018年,湖北GDP已经达到39366.55亿元,是2000年的1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6.6万元。

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大背景下,湖北省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变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要经济推动力的转变。2017以前,湖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是典型的3-1-2模式,工业发展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2017年开始,湖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GDP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43.52%,达到46.53%。2006年,三大产业GDP占比为14.87:44.31:40.83;2018年该比例为9.01:43.41:47.58,三大产业机构转变为3-2-1模式。这标志着湖北已经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路径,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是从2006年-2018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情况变化来看,湖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相当,差距较小。

除经济结构转型之外,湖北省各产业部门内部也经历了现代化进程。第一产业的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机耕面积由2000年的1969.55千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6099.78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也从2426.95千公顷增加到5002.67千公顷。第二产业中,轻工业产值虽然不断增加,但重工业产值依然远超轻工业产值,产值由2006年的5555.7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9948.09亿元,同期,轻工业由1898.34亿元增加到15817.24亿元;与此同时,第二产业是实现了以汽车制作业为支柱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基础的第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如交通、批发零售等也稳步增长,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湖北省的产业中心由集聚化转为分散化,建立了一些工业区、高科技区和文化产业区。

湖北省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环境和环境质量也发生了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工业化早期,治污技术的落后无法解决环境治理中带来的各种问题。湖北省也不例外,70年代-80年代,湖北省作为工业重镇,各种化学燃料的使用带来严重的煤烟尘排放及其它主要污染物如酚类化合物、氰、汞、铬和砷的排放。初期的环境治理力度没有跟上环境发展的速度,湖北省环境持续恶化,到2000年,湖北省煤炭使用量达到6千万吨,环境污染严重。相较于我国较早实现?业现代化的东部发达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的情况,湖北省的经济转型和环境污染治理起步都比较晚,本世纪初才将能源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纳入地区建设发展规划,这也是由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整体战略发展决定的。但过去的十年中,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污染也日益严重,但我们看到湖北省的环境治理还是取得一定成效,煤炭消费量自2012年开始明显下降,工业三废排放量也得到有效控制。

二、湖北省产业低碳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能耗大省,能源匮乏

中国经济发展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了快车道,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在这期间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各产业部门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随着而言的何种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能源的消耗不断攀升,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愈发严重。在湖北省内,由于湖北省自身的资源条件就表现出明显的“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征,并且湖北省的工业部门在各大产业部门中发展最为迅速,由此,湖北省的能源消耗量也在逐年攀升,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依赖煤炭资源的能源消耗特征。同时,由于湖北省内的自有能源总量比较低,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使得湖北省不得不借调其他省内的能源资源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湖北省的环境压力。近年来,虽然湖北省政府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境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且在科技创新领域,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发展节能技术和绿色工业,但是经济“高能耗、高碳排”的特征仍然突出。随着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追求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尽快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经济结构偏重

在上文我们已经提到,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部门的经济贡献率最大;在工业部门内部,重化工工业的产业总值占到了整个工业部门的80%,而在重化工业中许多产业都表现出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低下的特点。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高能耗特点,尽管在经济发展早期,依靠源源不断的能源投入能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成果;一旦经济发展到达一定水平,如果后期发展还是仅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相比前期来讲,这种能源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率可能就会大大降低。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央政府注重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落实,各省市纷纷在环保工作上大力投入,对湖北省而言,湖北省单位经济总量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减排工作中,湖北省面临的减排压力会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困境,想要寻求经济低碳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必须要从自身的产业结构入手,完成向低碳产业结构的转型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低碳化。

(三)环境污染严重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时期,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化解矛盾寻求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是中国城市在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湖北省立足于自身经济发展特征和能耗实际,在清洁能源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有针对性的在各个行业都展开了减排工作,但由于湖北省自身的减排基数大且根据湖北省目前的发展实际来看,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以工业部门的发展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局面,全省的能耗水平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对环境的污染力度并未出现明显的减小。再加上,湖北省在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处在起步阶段,不仅受到自身资源条件的制约还受到来到工业技术方面的限制。综上所述,湖北省想要寻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依靠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实现,必须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三、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湖北省要实现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部门的低碳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当前的主要任务和途径就是要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要提高湖北省传统重工业部门如汽车行业、钢铁、化工等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工业碳排放;大力发展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行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还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和相关制度改革。具体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尤为重要:

(一)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建立绿色财政税收体系

一是加快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外部成本。同时改变目前通过交叉补贴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方法,要通過财政资金对弱势群体的基本能源消耗进行直接补贴。二是加大支持低碳发展的财政支出力度,促进低碳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的推广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快绿色税收改革,提高资源税税率并从价征收,开征环境税,研究和逐步引入碳税。

(二)设立主要重化工业的碳强度减排目标

设立行业能耗和减排目标并推动行业减排是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十三五”期间实现节能的手段主要靠层层的指标分解和考核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上,但地方政府缺乏法规、标准等政策手段和研发平台等技术手段,“十四五”乃至以后要给电力、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设立碳强度减排目标,以充分发挥行业在制定行业政策标准和推进研究开发上的能力。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与新能源相关的新产业,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会加速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中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例的大幅度提升也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以上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一是要增加低碳研究开发的预算投入,提高其在研究开发总投入的比重。二是建立世界级的国家能源实验室,使其具备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以及到检测认证全过程的试验能力,并对企业、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开放,解决低碳技术创新中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跨行业的技术联盟,促进行业融合创新。四是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努力在国际低碳技术创新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高煜,曹大勇.我国产业政策的低碳化转型[J].生态经济,2011(4):95-101.

[2]历书媛,贾利,聂晶.黑龙江省产业低碳化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16(2):21-25.

[3]刘传江,章铭.低碳产业与产业的低碳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3(4):81-84.

[4]孙小明.新常态下低碳产业的机遇与发展模式选择[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8):81-84

[5]朱启贵,张伟.我国异质性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17,34(3):16-2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城乡收入差距多重并发因果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邢台乡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