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视域下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刍议

2020-09-02 06:55万洪芳宋斌华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双创课程改革

万洪芳 宋斌华

摘   要: “雙创”时代,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要与之契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价值。从调查的5所民办高校来看,就业指导课程在目标定位、内容结构、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重新定位课程目标、规范课程管理、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使就业指导课程更加适应“双创”教育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双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双创课程改革与建设,建设系统化、立体化和多维度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根据社会形势与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科逻辑顺序系统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学生择业、就业、从业、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技能与认知培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课程体系,是集理论、实务、经验和操作于一体的综合课程[1](72-75)。课题组走访调查了江西省5所民办本科高校的17位教师和548名学生,了解“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

一、“双创”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实施后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期望,既要关注课程的学科逻辑,又要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受调查高校基本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定位于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这种带有急功近利倾向的目标定位显然是狭隘的。在“双创”教育的新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因此,“双创”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该重新定位,扩充内涵。

(二)课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在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处于“游离”或“边缘化”的状态,课程开设比较随意,专业性、时效性、针对性不强。调查发现,就学校层面而言,虽把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但是在实践中把它作为讲座课。70.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安排和教学组织相对随意;超过80%的教师表示课程建设经费、师资配备等远远不足;从教师层面来说,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成为课程教学的主力军,占比82.3%。对很多辅导员或管理者来说,本身工作任务繁重,上课只是“副业”或“增收”的途径而已,无教学考核要求,也不与绩效挂钩,很多人难于或不愿用心去教。从学生层面来说,部分学生没有把就业课程提升到助力自己规划人生、谋划未来的高度,74.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仅仅”或“主要”是为了学分,因此不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三)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就业指导课程更多地呈现静态的、线性化的知识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泛泛而谈,成了知识的大拼盘,缺乏精致化梳理,难于实现“促就业、助创业”的目标。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一是重共性,轻个性。课程内容集中在就业政策与形势等共性问题,61.7%的受访者认为课程“没有”或“很少”涉及就业心理、个性潜能等方面的内容;74.8%的人认为学校“没有做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二是重理论,轻实践。就业指导课程在具体内容安排上,通常局限在教材内容本身,缺乏一些实际的实践活动[2](94-97)。71.5%的受访者表示课程基本属于理论学习(讲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三是重就业,轻创业。受访者都认为学校有开展双创教育,但是60.9%的受访者表示双创教育基本以专题报告形式开展,内容集中在创新创业政策宣讲与创业能力解读。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无疑难于契合“双创”教育的需要。

(四)课程教学形式不丰富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必然要求具有学科视野广、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但一些高校该课程教师大都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学科背景知识参差不齐,或缺乏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或缺乏系统专业训练,且日常事务多而庞杂,对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中,有77.7%的学生认为老师基本是“理论灌输式”教学,甚至有34.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从未有过”互动与讨论;60.6%的学生认为课程从未开展过实践教学。这样的课堂只能导致学生听课如同嚼蜡,“身在曹营心在汉”,阻隔了师生之间生命视界的交融,结果是“头脑不知道如何去感知,而心灵不知道如何去思考”[3](68)。

(五)课程考核评价不重视

课程评价考核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考评是否科学合理对保障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考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考核,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一些实地调研、情景模拟等活动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70.6%的受访者采取课程作业或报告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此外,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大都由管理人员或辅导员兼任,学校对教学工作考核比较随意甚至根本不纳入个人考核范畴。这样的课程评价导向直接导致这门课程变成教学主体双方不重视,教师只是“完成任务”,学生仅仅是“为了学分”。

二、“双创”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依然对“双创”关注不足,课程教学“依旧在低阶能力、低阶学习和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游荡徘徊,难以有效地塑造大学生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4](6)。因此,在“双创”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迫切需要顺势而为,才能积极有为。

(一)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时指出,“双创”的实质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和社会创造活力,更大限度地开发每个人的潜能潜质[5]。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不应该狭隘地定位于提高就业率,而应该践行“双创”的本质要求,遵循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

(二)规范课程管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现代化建设发展体系中,提升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高度[6](56-63)。高校自然应把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以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建设与管理,从学校层面自上而下有力推进。一是完善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增加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二是整体规划,研究制定一体化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三是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建设多元教师团队。要整合本校资源,优化本校师资队伍,同时,采取联合协作的方式,引进企业家等资源,增强就业指导队伍综合实力。

(三)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课程实施效果。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应该呼应时代特点,顺应社会发展,对接学生需求,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竞争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和结果满意度[7](125-128)。一是要强化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与“双创”教育在本质上是契合的,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例如,针对学生个体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职业取向、专业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分类教学方案,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以强化课程实施效果。此外,对于特殊学生群体(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等)更要精准施策、精准指导,才能实现“真帮人、帮真人”。二是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更加契合社会实际。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体验性,不能把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材,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为特点,安排各种诸如实地考察调研、项目实训等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三是要拓展创新创业内容,创业与就业兼顾。形式单一的就业指导必然难以适应“双创”的要求,必然要在课程中补充和拓展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内容,通过专题教育、创客教育等开展立体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构筑创业与就业兼顾的课程体系。

(四)创新课程教学

雅斯贝尔斯说:“大学生命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穎的,合符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8](139)从这个意义来说,大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主体间性的交往,是“我—你”双方在特定的教育场景中的精神相遇。所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载体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理应体现高度的交往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交往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诸如体验教学、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线上和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等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与体悟中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实践性应该是大学课程的基本属性,尤其是对就业指导这样一门凸显技能性的综合课程来说,更应该强调实践属性。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如组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实际工作领域的素质要求,开展模拟面试丰富求职应对技巧,设立众创空间实践自主创业,等等。

(五)改革课程考评

课程考评是有效保障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不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能够促使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不断推进[9](153-156)。因而,应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考核方式,从考核内容来说,重点关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考核方法来说,转向过程考核为主,重点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实践活动表现等内容纳入考核;从考核对象来说,不仅要考核学生,而且要加强对授课教师的考核,对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规范、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进行督评,促使教师积极引导大学生加深课程理解,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一门时代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大、内容涵盖广的课程,必须紧紧契合“双创”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在“双创”背景下,要提高认识站位,结合学校资源、学生需求、专业特点等进行改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素质,更加有力地激发或催生大学生的创新活力,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顾胜贤.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8).

[2]余明.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7).

[3][美]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人民网.李克强出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614/c427883-31138025.html,2019-06-14.

[6]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

[7]宋俊秀,谢德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5).

[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9]陈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8(1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重构及应用(编号:JXJG-17-33-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双创课程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