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智慧型图书馆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2020-09-02 15:55佟智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佟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优势,对高等学校内部人员流动性管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从自助设备、RFID系统、空间管理、以及虚拟系统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智慧图书馆对于高校图书馆人员流动性管理具备的优势,并对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从而促进图书馆实现无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人员流动性管理;RFID;大数据;虚拟系统

1.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最重要机构,学生课后学习及教师科研的主阵地,具有师生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密集程度较高,公用空间及公共设施较多等特点,而如何减少密闭空间内部的人员流动,降低聚集程度,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1]。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新建图书馆均为智慧图书馆。本文主要探讨了各高校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型图书馆的优势,使之对人员流动性管理到积极的作用。

2.智慧图书馆的自助设备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智慧图书馆里与读者相关的自助设备,包括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机、自助图书消毒机、自助复印打印机等。自助借还机通过人脸识别和图书扫描的功能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自助查询机可以通过数据库及RFID电子标签定位,让读者查詢到图书在书架上准确的位置,自己取阅;自助图书消毒机操作简便,可以摆放在借还机旁边方便读者借书之后直接对图书进行消毒,并且具备气旋式逐翻动书页功能,能够实现书封与内页同时杀菌的效果;自助复印打印机通过连接校园网一卡通服务器,实现读者自行刷卡复印、打印。这几种自助设备不需要读者和管理人员有任何接触,节省了人工的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控制了人员的流动,因此,我们应加大自助设备的使用频率,延长使用时间,条件允许前提下多添置几台设备,以减少排队和聚集。

3.智慧图书馆的RFID系统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2]。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图书馆里,其应用载体有每本书上的电子标签、书架上的读写器、自助借还机的识别器、以及手机客户端APP等,RFID系统是智慧型图书馆能够实现无人化管理的基础,经调研,目前北京市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通过该系统实现了读者的自助查询、自助借还,自助预约,有部分高校新建图书馆配备了RFID专用还书箱和智能图书分拣系统,已经不用人工就可以对所还图书按类别进行分拣,下一步我们可以实现使用基于RFID系统开发的图书管家机器人,来替代人工进行上架、整架等常规操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人员在图书馆里的流动,避免了与读者之间的接触。

4.智慧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4.1公共区域的空间管理

现代图书馆内部的公共区域是指图书馆内公众活动的区域,通常由图书馆正厅、阅览区、咖啡吧等休闲区组成,这片区域的最大特点就是公众的流动性,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和大数据管理功能来准确把握图书馆各个区域内部的人员数量,并且可以用热点图来判断人员的聚集程度,从而适时调整图书馆某一区域的开放时间,来控制人流的密集程度。

4.2半开放区域的空间管理

半开放区域是指图书馆内部需要提前预约开放的区域,包括研讨室、影音室、多功能厅等,这片区域在管理时可以让使用者先通过智慧图书馆的APP在线预约,根据预约的人数来控制区域开放的时间,从而控制人员的流动。

4.3辅助区域的空间管理

辅助区域是指图书馆内的书库、档案室以及馆员办公室等仅限于内部人员流动的区域,这片区域管理时要与读者流动的空间隔离开,减少不同人员之间的相互接触。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设置人员出入的权限,在新馆建设之时,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区域和公共区域分开布局,各行其道,从而避免了区域人员混行。

5.智慧图书馆的虚拟系统建设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这里提到的虚拟系统是指基于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开发的用于高校内部局域网使用的虚拟终端系统,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图书馆的APP。基于大数据开发的图书馆APP,已经不仅限于让读者浏览电子图书等资源信息这种单一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RFID系统来完善图书馆APP,使之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例如将图书查询、图书推介、图书预约、图书续借、研讨室预约等功能添加进APP,让读者不用亲自到馆,通过手机或电脑操作就可以得到这些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智慧图书馆的虚拟咨询系统整合进APP,引导读者有效的利用各种数据资源,针对专业性较高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科馆员开展线上论坛,来获取读者的需求,解决读者的问题。通过基于大数据开发的线上虚拟服务,我们降低了读者到馆办理手续的频率,减少了人员接触和聚集的次数,不仅对人员流动性管理到积极作用,也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6.结语

在减少密闭空间内部人员流动这一时代命题之下,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为主要建设目的的智慧图书馆,其基础设施本身对于人员流动性管理具备着极大的优势,只要简单加以改善和利用,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便会起到非常行之有效的积极作用。笔者依据过往实地调研和经验,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不仅在图书馆人员流动性管理方面有所参考,更对于今后智慧图书馆新馆建设以及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钱媛媛.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和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第12期

[2]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3]李恬.大数据理念与图书馆大数据: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