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肌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9-05 07:07李舟王靖何坤林刘泯邑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膝骨性外展肌群

李舟 王靖 何坤林 刘泯邑

(通江新区医院 四川 巴中 630057)

膝骨性关节炎(KOA)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人体关节软骨受损。患者发生疾病之后常见局部疼痛,其也为引起中老年人群残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临床通常依照患者具体的发病位置将其分为胫骨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髌股关节炎以及胫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相关文献证实[1-3]:由于肌力改变所引致的患者膝关节内部局部应力集中为引发关节软骨受损的重要因素。其会导致疾病发生以及发展。最近几年,有研究证实:人体髋关节周围肌肉群变化也和肌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并且值得说明的是,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开展髋关节周围肌群练习之后,所得出的成效比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的KOA 患者要好。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良好途径。本文探究髋关节及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5 月—2019 年8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2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经诊断,患者符合我国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KOA 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为恢复期病患,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现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6 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46 例。年龄均值为55.72±1.65 岁,病程均值为5.68±0.35 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45 例。年龄均值为56.78±1.72 岁,病程均值为5.74±0.36 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膝部调制电脑中频脉冲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接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具体方法为:

病患保持俯卧位屈膝、训练扶物下蹲练习、床边两侧膝部屈伸悬垂练习、上下楼梯练习、每天进行2 次。每组练习30 次,以7 天为1 疗程。患者连续接受1 个月治疗。

观察组接受髋关节周围肌群康复锻炼,具体方法为:

于患者两侧小腿包好沙袋。依照承受力度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将沙袋重量选定为2.5 ~5.0k g,病患保持平仰卧位屈髋屈膝,有效练习屈膝屈髋肌群。当处于侧卧位时,应外展下肢,以有效锻炼踝外展肌群。坐位与俯卧位伸髋伸其练习伸髋肌群。患者两腿分别交替训练,进行6 ~8 次。等到训练结束之后,开展腰髋位置还转练习与伸髋伸膝关节练习。目的在于有效强化髋、膝关节关节柔韧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患者以7 天为1 个疗程,连续接受1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干预前后6MWT 变化(即6min 步行测试)。

(2)两组干预前后直立行走测试(TUG)。

(3)分析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屈伸以及外展ROM对比(ROM:患侧髋关节活动度)。

(4)分析两组干预前后VAS分数对比。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证实患者疼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使用SPSS20.0 专业统计学软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分析。当P<0.05 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6MWT 变化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6MWT 数值无显著差别,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6MWT 改善情况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6MWT 变化(±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6MWT 变化(±s)

时间段 观察组(n=76) 对照组(n=76) t P干预前 511.21±37.85 510.24±35.26 0.524 >0.05干预后 568.52±44.15 518.63±38.52 47.558 <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TUG 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TUG 改变情况更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TUG 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TUG 对比(±s)

时间段 观察组(n=76) 对照组(n=76) t P干预前 15.14±3.52 15.32±3.85 0.185 >0.05干预后 10.25±2.64 15.12±3.25 6.395 <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屈伸以及外展ROM 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屈伸ROM 以及外展ROM 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屈伸以及外展ROM 对比(±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屈伸以及外展ROM 对比(±s)

时间段 观察组(n=76) 对照组(n=76)屈伸ROM 外展ROM 屈伸ROM 外展ROM干预前 97.52±12.25 30.25±5.17 98.52±12.25 30.34±4.87干预后 122.26±23.52** 39.63±8.51** 106.36±14.27* 31.24±6.38*

注:组内干预前后相比,*P<0.05;两组干预后相比,**P<0.05。

2.4 两组干预前后VAS 疼痛评分分数对比

干预前,对照组VAS 分数为(7.3±0.4)分,观察组为(7.1±0.4)分。

干预后,对照组VAS 分数为(4.6±0.5)分,观察组为(2.6±0.1)分。

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分数显著更低,P<0.05。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为罹患此类疾病的好发群体。当患者发生疾病之后,会表现出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疼痛等等。为受试者开展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当患者达到疾病稳定期后,为其实施电脑中频脉冲治疗,有助于缓解其膝关节疼痛感,积极松解黏连,改善受试者病变位置血液循环,强化关节稳定度[4]。这种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受损组织修复。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变位置血液循环加速静脉回流,加大关节运动度与肌力水平,能够为软骨细胞修复提供良好环境,进而改善了关节退变程度[5-7]。

随着生物力学模拟技术以及步态分析学的深入。最近几年临床研究证实:膝骨性关节炎和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相关文献证实,膝性关节炎病患存在疼痛症状。其经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针对于8 例PFOA 受试者以及7 例健康者开展坐姿直至站姿势动作变化情况。结果证实[8]:PFOA 患者髋关节四周肌群肌力峰值显著上升,这一点体现在髋关节外展肌群方面。可见,针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开展髋关节周围肌群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9]。

髋关节四周肌群肌力练习能够针对于患者的髋关节伸肌、外展肌、屈肌和小腿肌肉肌力加以全面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等长与等张收缩能力水平。进一步稳定髋关节。同时也能够使髋关节周围肌力韧性以及舒展度得以改善,加大髋关节活动度,促进膝骨性关节炎疾病转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患疼痛感[10-11]。

本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6MWT 改善情况、TUG 改善情况、髋关节屈伸以及外展ROM 改善显著。P<0.05,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疼痛水平改善更好,P<0.05。

由此能够看出,针对于稳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为其开展髋关节四周肌群训练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因此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膝骨性外展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