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髋部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探讨

2020-09-05 07:07吴勇章陆江林邓永裕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髋部围术骨折

吴勇章 陆江林 邓永裕

(平南县同安骨伤医院 广西 平南 537300)

髋部骨折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髋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具有较高病死率,因此需采用合理方法进行治疗[1]。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常用[2]。在实施保守治疗时,患者在某个时间段内,往往会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出现明显胃肠功能异常情况,而且容易引发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临床中更多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选取更为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预防医疗风险,提高临床效果。选取100 例>65 岁髋部骨折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探讨手术方式选择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100 例>65 岁髋部骨折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髋部骨折诊断标准;符合外科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机体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无法耐受手术;精神疾病家族史;恶性肿瘤[3]。男56例,女44 例;年龄65 ~85 岁,平均(74.82±2.31)岁;致伤原因:跌伤78 例,车祸伤22 例。87 例患者存在1 ~3 种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术前准备,实施皮牵引,对患肢予以制动,有效缓解疼痛。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下肢彩超、心电图等。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胸式呼吸,每天2 ~4 次,10 ~20min/次,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呼吸7 ~8 次/min,每次10 ~15min。实施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围术期心血管危险性评估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高危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15%,心源性死亡超过5%;中危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3%~10%,心源性死亡低于5%;低危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3%,心源性死亡为1%。心脏评估后,低危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中危、高危患者需推迟手术,实施必要的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内科疾病处理,积极治疗冠心病,增加心肌供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脏储备能力,增强手术耐受力。1 周内未出现心绞痛,而且心电图保持正常,可实施手术,确保心肺肝肾功能保持在正常状态,无发热症状。根据患者情况选取适宜手术治疗方式。股骨颈骨折40 例,其中Garden Ⅰ~Ⅱ型21 例,实施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Garden Ⅲ~Ⅳ型19 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52 例,其中Evan Ⅰ型5 例、Ⅱ型6 例、Ⅲ型24 例、Ⅳ型17 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 例,股骨粗隆骨折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在进行围术期处理时,对98 例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2例实施全麻,手术前0.5h 采用合理抗生素,在手术过程中合理输血,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依据患者饮食、尿量进行合理补液,对补液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引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引发患者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3 个月~1 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疼痛、行走、功能、运动肌的力量、日常活动、X线评估,每项10 分。优:总分55 ~60 分,良:45 ~54 分,可:35 ~44 分,差:<35 分[4]。

2.结果

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3 例,认知障碍患者10 例,急性心力衰竭1 例,通过治疗得到改善。对100 例患者进行随访3 个月~1 年,骨折均愈合。优良率为90.00%,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分析

3.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发生骨折时,采用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采用手术治疗时需保持谨慎。>65 岁髋部骨折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正确选取治疗时机,对于临床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通常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尽可能早期实施手术治疗,也可实施急诊手术,有效预防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髋部骨折在手术时,麻醉方法主要为局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常用,其见效速度较快,效果显著,而且药物使用剂量较低,具有可持续性,可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止痛效果。全麻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受到影响,极易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

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需根据骨折部位、分型进行手术方式的选取,而且应与患者年龄、合并症、预期效果等进行选择。在本文,对Garden Ⅲ~Ⅳ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使患者在治疗后及早下床活动,有效预防并发症,Garden Ⅰ~Ⅱ型患者通常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较小,可使患者更为快速地恢复,对于临床预后具有明显改善作用[5]。在对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治疗时,髓内钉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而且髓内固定时,力臂较短,具有较高稳定性,创伤效小、出血量少,而且不会导致骨折端暴露,可促进骨折愈合。通过合理手术治疗,优良率可达到90.00%。

在>65 岁老年患者中,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通常选取内固定方式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往往存在骨质疏松,而且年龄越大,症状越严重,实施内固定治疗时,往往具有较高失败率,因此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状态、患者耐受力、预期活动功能等选取符合患者需要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效果[6]。老年患者往往出现合并症,导致手术治疗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实施手术治疗时,术前进行合理处理方法,对合并症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有效调节,使之做好术前准备,对于选取适宜实施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总之,>65 岁心血管病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准备,采用合理手术治疗方式,提高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髋部围术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