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0-09-05 07:07刘红艳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硬膜外剖宫产

刘红艳

(利辛县人民医院 安徽 亳州 236700)

虽然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近年来发现对于产妇、特别是初产妇而言,在面对分娩可能会产生的疼痛时,会出现程度各异的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心理,这也是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率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剖宫产虽然暂时解决了产妇分娩疼痛的问题,但总归作为开腹手术,会对产妇子宫和有关脏器造成一定伤害,直接影响到产妇预后及再次妊娠[1]。在产科麻醉的发展之下,将无痛分娩技术用于临床,有减轻自然分娩产妇痛苦的作用[2]。另外本次研究对无痛分娩技术对产妇分娩结局进行研究,观察其是否会对分娩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20 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将这12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划分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8例产妇中,年龄22~30岁(26.1±1.3)岁,孕周38 ~41+5(40.1±3.2)周。观察组62 例产妇中,年龄21 ~31(26.2±1.4)岁,孕周38 ~41+5(40.1±3.2)周。所有对象皆符合:①单胎、初产妇;②宫缩规律;③无胎儿宫内窘迫;④无麻醉禁忌症。组别之间数值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自然分娩,伴随产程予以产妇全程分娩指导:如何正确用力、呼吸等;并实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并未采用任何镇痛药物。

1.2.2 观察组

采取无痛分娩技术:当产妇临产后,经镇痛泵实施硬膜外镇痛,在L2-3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将5ml 1%盐酸利多卡因推注到硬膜外腔当中,待5 分钟后,检查产妇麻醉平面,排除麻醉相关并发症之后,再推注10ml 0.1%罗哌卡因,之后配置产妇自控镇痛泵药物:0.1%罗哌卡因和0.5ug/ml 舒芬太尼合剂100ml,设置产妇自控镇痛泵参数:背景流量2ml/小时,单次追加0.5ml/次,锁时15 分钟。产妇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主按压追加疼痛药物,直至产妇宫口开全,停止用药;胎盘娩出之后再继续用药;伴随分娩结束、拔除导管。

1.3 观察分娩结局

包括最终生产方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值以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表示,采用χ2检验;由SPSS22.0 医学软件做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判定:P<0.05。

2.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3.9%高于对照组63.8%,剖宫产率16.1%更低于对照组的36.2%(P<0.05);且对照组产后疼痛发生率10.3%,观察组并无疼痛发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大(P<0.05);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有关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n(%)]

3.讨论

伴随分娩而产生的疼痛,会形成对产妇生理、心理的严重影响,而如果不能及时予以干预,很可能会由此对产妇分娩结局造成不良影响。传统自然分娩虽然会通过指导分娩技巧、心理护理来尽量帮助产妇缓解不安情绪、减小疼痛程度,但整体效果欠佳[3]。不少产妇也正是由于不能忍受分娩时的剧烈疼痛,才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

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为缓解分娩疼痛提供了很确切的前提基础,直接目的在于缓解产妇自然分娩时的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无痛分娩技术指的是采用合适的麻醉药物与剂量,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痛苦体验,从而间接改善产妇分娩结局[5]。本文实验观察到: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3.9%高于对照组63.8%,剖宫产率16.1%更低于对照组的36.2%(P<0.05);且对照组产后疼痛发生率10.3%,观察组并无疼痛发生,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大(P<0.05)。可见无痛分娩技术是一种在不会影响到母婴安全前提之下,经麻醉药物阻滞痛觉神经、减小产妇分娩痛苦的有效方式。

综上,在产妇临床分娩中推行使用无痛分娩技术,有利于改善产妇分娩结局,不会引起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上升,保证分娩质量。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硬膜外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