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0-09-05 07:07成如兰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肌瘤分级内膜

成如兰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近年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现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显著上升,该病的发病率提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生活习惯,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雌性激素的运用等[1]。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的发生在临床中与雌性激素大量使用关系极为密切。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已经成为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了控制其发病率,子宫内膜癌与子宫肌瘤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2]。为了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特征,本文主要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的病理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时间控制为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选择的对象为60 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和60 例仅存在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将其作为合并组和单独组。合并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5 ~65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16±3.16)岁,其中,绝经的患者为42 例,未绝经的患者为18 例;单独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5 ~66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2±3.32)岁,绝经的患者为42 例,未绝经的患者为18 例,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阴道不规则流、下腹部胀痛等症状;(2)患者经超声、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3)患者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知情本次实验目的。

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其他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2)排除病例资料不完全的患者。

1.2 方法

全部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经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中的探查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分级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给予治疗,采取子宫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必要时可对患者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完成后,患者仍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将采集的肿瘤送治病理检验。

1.3 观察指标

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组织分级、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检测阳性率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

合并组、单独组手术病理分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n(%)]

2.2 病理组织分级

病理组织分级G1、G2、G3 完成对比分析,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2。

表2 病理组织分级对比[n(%)]

2.3 免疫组化检测ER、PR 结果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ER、PR阳性率,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3。

表3 免疫组化检测ER、PR 结果对比[n(%)]

3.讨论

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长期受到单一雌性激素的影响,可引发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的发生。雌激素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引发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正常子宫肌层比较过程中,可以发现子宫肌瘤组织胞质中ER 浓度会有所提高,胞质中孕激素受体含量也会显著上升,上述指标均能够在子宫肌瘤的发病和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研究证实,多生育的妇女与未婚、少育或不育的妇女比较,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与此相似,由此可以推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与雌性激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无论是在手术分期,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等方面均低于仅存在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通过病理可以发现其组织分化效果较好,肌层浸润较浅。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病理分析尤为重要,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针对存在子宫肌瘤的患者,应注意对内膜病变进行筛查。

猜你喜欢
肌瘤分级内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