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耐药和多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个体化治疗作用分析

2020-09-05 07:07仁青措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个体化结核结核病

仁青措

(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 青海 黄南州 811300)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上,根据结核杆菌感染器官的不同,可将结核病分为肺部结核、肝结核、胃部结核和肠结核等几种,因肺部结核最常见,占所有结核病患者中的80.00%以上,所以结核病又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1]。肺结核的潜伏期一般为4 ~8 周,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盗汗、消瘦、纳差、咳血、咳痰、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及时治疗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菌阳肺结核则是指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结核杆菌试验结果呈阳性,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该类患者具有传染性[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核死亡率已显著降低,患者及时应用药物便能够控制病情。在本研究中,分析了单耐药和多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间就诊的126 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共分为A、B 两组,每组63 例。在A 组中,男41 例(65.08%)、女22 例(34.92%);年龄18-79 岁,平均年龄(45.32±9.86)岁。B 组中,男38 例(60.32%)、女25 例(39.68%);年龄18-79 岁,平均年龄(45.76±9.8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1.1 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耐药结核病化疗指南》(2015 版)一文中的诊断标准,并均为第一次或第二次复治的菌阳肺结核患者。②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并在详细了解本研究内容及意义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②排除痰液涂片试验结果为阳性,但培养阴性肺结核的患者。③排除合并肺结核分支杆菌肺病、活动性肺外结核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患者。

1.2 方法

A 组患者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2HREZS/6HRE)进行治疗,根据痰标本检测结果排除MDR-TB、XDR-TB、NTM 和涂阳培阴肺结核后,不耐药患者仍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进行治疗,单耐药及多耐药患者则进行药物替换,耐药患者药物替换后重新计算疗程,新方案持续治疗一年[3]。

B 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复制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根据痰药试敏结果排除MDR-TB、XDR-TB 和NTM 病例后,单耐药和多耐药患者不进行药物替换,均采用常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疗程8 个月。

1.3 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 版)一文中的描述,分为治愈、完成疗程、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4]。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疗程)例数/总例数×100.00%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验证比较,软件版本为SPSS22.0,应用(%)表示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完成疗程率、失败率、治疗成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P<0.05 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相较于B 组的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完成疗程率为6.35%,相较于B 组的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治疗成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2.06%和85.71%,高于B 组的74.60%和60.32%,差异显著(P<0.05),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A 组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死亡案例,B 组患者随访期间存在1 例复发,无死亡案例,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个体化治疗方式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通过临床分析为患者制定最具有针对行的治疗方案,具有科学、合理和精准的优点,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予以患者最优质的临床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A 组患者治愈率和治疗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的B 组患者(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良好效果。当然,因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耐药和多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替换和剂量调整中需要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应当谨慎应用,可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对复杂病例进行集中讨论,以保障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耐药和多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医师经验要求较高,需谨慎使用,以保障最优质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个体化结核结核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