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2020-09-05 07:07严新萍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护师头脑组员

严新萍

(伊犁州新华医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就医体验,因此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头脑风暴法又称思维冲击法,是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引导参会者根据某一议题发散思维[1],激发灵感,广开言路,突破固有的观念束缚,在自己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水平为目的[2]。本研究探讨了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10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28±3.47)岁,住院时间4 ~18d,平均(11.14±2.57)d,疾病来源:普外科12 例,呼吸内科13 例,消化内科9 例,肾内科10 例,骨科10 例,心胸外科8 例,妇产科17 例,高血压科11 例,心血管科9 例,神经内科8 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4),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各科护士共计112 名,其中男6 名,女106 例;年龄23 ~46 岁,平均(36.75±3.43)岁;副主任护师8 名,主管护师34 名,护师46 名,护士24 名。

1.2 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服务中未实施头脑风暴法,研究组在护理服务中实施头脑风暴法,具体为:由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及若干护士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小组内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各模块,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小组内讨论明确反复出现的护理问题,再开展头脑风暴前3d 通知各组员,每个问题讨论时间控制在20min 左右,确保所有参会人员均可发言,并确保可有效激发灵感。由组长牵头抛出问题,引导组员自由想象及发挥,组员充分发散思维,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意见,彼此之间相互启发及补充,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暴式讨论,并按顺序轮流发表意见。所有小组成员每提出一个主意、方案便立即写在白板上以激发其他组员提出新方案。最后通过小组内讨论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改进措施,由专人进行记录并负责汇总在护理质量控制中。

1.3 观察指标

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总满意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并从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管理及业务技能5 个方面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服务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P<0.05),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度[n(%)]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管理及业务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s,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护理安全 健康教育 护理文书 病区管理 急救管理 业务技能研究组 54 95.46±3.55 96.87±3.32 98.42±1.64 98.82±2.75 97.12±2.14 98.64±2.13对照组 53 83.82±3.23 88.32±3.24 89.37±2.25 90.76±2.34 91.45±2.33 90.72±2.53 t-17.730 13.479 23.740 16.349 13.114 17.53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传统的质量控制仅局限在简单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对引发问题的原因分析不深刻,改进措施常难以满足临床预期。头脑风暴法则可大量收集来自不同角度及层面的观点、经验及心得体会,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潜能,通过会议讨论在短时间内使思维得到更多创造性的发挥,使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让问题考虑的更详细,解决方案更加具体、明确、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头脑风暴法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护师头脑组员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头脑对对碰
更 正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小组落幕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