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指导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9-05 07:07黄坤莲郑纯金陈秋萍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
关键词:信念肢体缺血性

黄坤莲 郑纯金 陈秋萍

(罗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云浮 5272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疾病,于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患者造成各种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1]。常规护理干预多通过健康指导的方式鼓励患者采取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可能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加之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原因,从而严重影响护理效果,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健康信念指导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健康信念形成角度,解释影响患者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理论模式,从而促使其采取健康行为,改善预后[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7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 例;年龄62 ~88 岁,平均年龄(74.31±3.68)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4 例,高血压24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3 例;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74.42±3.55)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3 例,高血压25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意识清晰,且护理依从性较好。(2)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②既往存在神经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合并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生命体征监护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指导护理,内容如下:(1)健康指导:详细告知术后并发症相关注意事项,提升其对发症严重性的认知;介绍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的流程,协助其树立治疗的积极性,提升护理依从性;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正视自身问题,接受现状,并勇于改变;同时,指导其强化与家人间的交流,帮助其获得家庭的鼓励与支持,恢复信心,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自身的治疗与护理中。(2)肢体摆放:手指弯曲,肘关节与胸平,屈曲90°,肩关节外展50°,屈曲40°,内旋15°;髋关节伸直,大腿外侧放置沙袋;将肢体置于功能位,脚踝呈90°中立位。(3)早期功能锻炼:肢体锻炼:协助患者于床上进行翻身、坐起等主被动肢体功能锻炼,3 次/d,每个关节活动25min;平衡锻炼:按照由站、坐、翻身的顺序,逐步训练患者坐位平衡、站立平衡以及步行训练等,3 次/d;指导患者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将重心逐渐转移至下肢,利用腿部肌肉力量缓慢站立;待患者下肢肌力达到四级后,告知行走方法与注意事项,伸髋屈膝,先抬足跟,转移重心,另一脚跟先着地,循环进入下一个步态同期。吞咽功能:指导患者进行伸舌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同时进行吹气、鼓腮、闭颌等运动;进行吞咽训练时,可用手上推喉部,取半卧位进食;语言训练:积极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其多说、多讲、多听,首先指导患者发单个连音,待患者能够准确发音后,单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语速要慢,协助其克服自卑心理。(4)日常生活锻炼: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嘱家属充分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包括穿、脱衣物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锻炼,从而提升其日常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过程中注意保证训练安全,避免因摔倒造成二次损伤。5 次/周,两组均干预4 周。

1.4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进行评价,上肢33 项,下肢17 项,分100 分,分数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评价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穿衣、行走、如厕等10 个项目,满分100 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2)生存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4 个方面,各项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护理前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分)

组别 n FMA AD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57.99±4.46 80.18±6.92 40.18±6.82 63.71±7.32对照组 48 58.19±4.68 74.17±6.63 39.38±6.79 58.42±7.19 t - 0.214 4.345 0.576 3.572 P - 0.831 0.000 0.566 0.001

2.2 生存质量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功能 总体健康观察组 48 91.42±6.68 92.44±6.51 93.58±6.05 92.48±6.79对照组 48 83.79±6.13 81.37±6.93 83.98±6.61 86.32±6.48 t 5.831 8.066 7.423 4.54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进而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生存质量[3-4]。同时,由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若未及时获得家人的关怀,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致使心理负担加重。而传统康复方法僵化,针对性较差,对老年患者的关注度欠佳,其干预效果欠佳,难以恢复机体功能。

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康复氛围,使其得到充分的精神与心理上的安慰,利于减轻身心压力,促使其实施健康行为,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干预通过宣传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促使其积极参与至自身护理中,进行有利于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注重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并鼓励家人予以更多的陪伴,使其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得到精神与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护理依从性[5-6]。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能够有效纠正患者关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对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选择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促进肢体功能改善[7]。针对性给予患者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案,早期强化肢体、语言等干预措施,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末端突触再生,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建,改善相关功能,利于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康复。此外,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满足感,利于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信念指导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信念肢体缺血性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信念
肢体写作漫谈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