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艺术

2020-09-06 03:30内蒙古阿拉善盟委党校刘军峰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

◇ 文/内蒙古阿拉善盟委党校 刘军峰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就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为建国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友好的党际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开展多党合作的有效方法和优良传统与作风,展现了高超的统战艺术与领导艺术。

一、中国共产党广泛结交民主人士

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民主党派作为国共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在国内外影响日益增强。民主党派之中有很多著名人士,如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张澜、黄炎培、章乃器、马叙伦等,在国内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颇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而和平与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共同追求,为了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有必要团结各民主党派一道,同蒋介石反动派的内战独裁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以博大胸襟和远见卓识,亲自作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紧紧地团结了民主党派。

在重庆谈判紧张的工作期间,毛泽东在周恩来等的陪同下,广泛地接触了各界民主人士,言传党的主张,共谋国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真心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三次造访民主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经常聚会因而有着“民主之家”美誉的“特园”,同民盟领导人张澜深切恳谈,使其深为感动,表示了同中共合作到底的决心。毛泽东还为“特园”主人题词:“光明在望”。毛泽东“三顾特园”,为中共与民盟携手共进、并肩战斗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同志还对民主党派的成立给予了直接支持和巨大的帮助。在红岩村会见许德珩夫妇的时候,毛泽东建议他们把陪都进步科技文教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科学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由此促成了不久后九三学社的正式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支持和援助

与民主党派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把他们的成败看成是自己的成败,如果没有中共的教育和鼎力相助,一些民主党派甚至难以坚持下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民主党派的深情厚谊。

民主党派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总是给予深切的同情、鼓励和支持。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阴谋解散第三党。第三党派代表向周恩来表示愿与中共合作并请求帮助,周恩来欣然允诺并予以帮助。在南方的国民党统治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与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保持着积极而广泛的接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南方局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之初,即予以热情支持和具体帮助。当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香港办《光明报》遇到困难时,周恩来得知后即指示在香港的廖承志,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使报纸办了起来。抗战胜利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主动让出自己的代表名额给民盟,从而粉碎了国民党限制刁难民盟代表名额的阴谋。在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共代表处处照顾民盟的利益,使民盟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赖。

当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遭到蒋介石国民党迫害时,中共总是一面关怀援助他们,一面谴责国民党的暴行。较场口事件后,周恩来等闻讯赶到现场,慰问民主党派人士,痛斥国民党暴行。下关惨案发生的当晚,周恩来、董必武、滕代远、邓颖超等人就赶到医院对伤员亲切慰问。身负重伤的马叙伦,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第二天,中共代表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并提出严惩肇事凶犯等六项要求。“李闻惨案”后,中共毛泽东、朱德立即发表唁电,对两位烈士表示“至深哀悼”,并赞扬他们“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民盟被国民党勒令解散时,中共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国民党发动的暴行,热忱鼓励民盟奋起抗争。

在共同的对敌斗争中,每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遇到危难,中共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当他们面临被捕或暗杀的危险时,中共尽量设法预先通知并帮助他们转移,如不幸被捕,则千方百计进行营救。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统区一片白色恐怖,周恩来亲自部署把国统区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分别转移到香港、南洋和敌后根据地安全地带,从而避过了蒋介石反动派的迫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香港沦于日军之手。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心组织了对身陷香港的包括国民党元老何香凝、柳亚子和作家茅盾、邹韬奋等在内的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士的秘密营救。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形势日益险恶,周恩来多次指示党的地下组织,做好把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朋友疏散到解放区和其他安全地带的安排。对于被国民党特务监视而难以脱身的民主党派负责人,也布置力量暗中保护,伺机营救。国民党在大陆行将崩溃之前,大肆迫害甚至取缔民主党派,周恩来特别指示潘汉年和香港分局,转移一批民主人士去香港避难。这样,就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骨干。

经过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并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促进了他们的进步。这就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

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从此,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良好的党派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了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民主党派细微周到的关怀

友党交往无小事,中国共产党给予民主党派充分的尊重,在和民主党派的交往中总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真情。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极具广泛性,它既包括各党派、地区、解放军以及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宗教界的代表,同时又包括从辛亥革命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特邀代表的第一名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还有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前清翰林张元济、老同盟会员张难先、在北洋政府任过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和司法总长江庸,也有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有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龙云、董其武、邓宝珊、陈明仁,有文化教育艺术界知名人士陶孟和、陆志伟、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在662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占44%,各民主党派成员占30%,工农和各界无党派代表占26%。这个比例远远超出了许多民主人士的预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真诚愿望,受到了各方的欢迎。

新中国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必须考虑安排民主人士。周恩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费尽心思,深谋远虑,力尽综合平衡之功。他和毛泽东都提名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因为傅作义在绥远时在兴修河套水利工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其次,劝说过去几十年一直不愿做官的黄炎培担任公职,亲自到黄炎培家中拜访。黄炎培仍抱定初衷不愿做官,周恩来充满敬意地说:现在是人民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恳谈,黄炎培终于被感动了,答应出任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再次是提议无党派民主人士李书城担任农业部长。周恩来解释说,他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在武汉当过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参谋长,继之投入讨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共一大曾在他家召开的。此外,周恩来请了在旧社会拒绝高官厚禄的著名林业专家梁希出任林垦部部长。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占有接近半数的比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还在政务院下属机构担任部委的部长或主任。除了傅作义、黄炎培、李书城、梁希外,还有谭平山任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沈钧儒任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朱学范任邮电部部长,章伯钧任交通部部长,史良为司法部部长,何香凝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任科学院院长,胡愈之任出版总署署长。对以上安排,许多民主人士非常感动,称赞道:“周总理不愧为‘周’(指考虑问题周到、完备)总理啊!”

(二)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

首先,共产党非常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性。毛泽东曾经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1]这是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关系的总原则。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李维汉同志指出:“我们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决不意味着我们党有超越它们之上的权力,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把它们当作附属的团体,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命令、干涉或者控制他们。因为民主党派都有它们组织上的独立性,它们同我们党之间是平等的友党关系。”[2]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主要靠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靠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靠认真地、诚恳地进行政治协商。至于民主党派自己的各种事务,从方针政策到具体措施,都应当由自己独立处理。邓小平说,“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3]

其次,共产党非常尊重民主党派的平等地位。在政协召开的第一天,刘少奇就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充分表达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真诚合作的态度。事实也是如此。在政协召开期间,中共中央负责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常以一个代表的身份,与其他党派代表一起讨论和协商国家的大政方针,虚心听取各方代表意见。毛泽东曾说:“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策略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4]周恩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应该主动地和各方面搞好关系。”而采取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这正是他十分重视的合作过程中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领导艺术。周恩来在与党外人士交往中,从不以领导者自居、发号施令,而是尊重他人,平等相待。他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民主精神和风格,赢得了党外人士由衷的信任与爱戴。

(三)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

党外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优势,妥善安排党外人士,保证他们在国家机关中有职、有权、有责,体现了共产党人宽阔的眼界和胸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状态。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从实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战略高度对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政治利益的表达给予高度重视,他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在进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又交待周恩来:对做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我们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看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人士安排:[5]

一届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所占的数目和比例一览表:

一届政协协商出的中央政府及政务院人事安排一览表:

作出这样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励精图治,不谋党派和个人私利的坦荡胸怀,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李维汉同志指出:“党外人士既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即应享有与其职务相当的权力,履行与其职权相当的责任。”[6]他说:“一份职务,一份权力,一份责任,三者不可分离。”“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要求共产党员首先尊重非共产党员的职权,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使他们有可能与闻一切应该与闻的事情,同他们商量一切应该商量的事情,向他们报告和请示一切应该报告和请示的事情,同时还要积极帮助他们能够履行责任,做出成绩。”[7]许多担任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人士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新中国建设的运筹规划,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谱写篇章。

[1]《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2]《李维汉选集》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页。

[3]《邓小平文选》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4]《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

[5]资料来源:《民主党派大事年表(1949—1998)》(罗广武编著 华文出版社1998年)、《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下)》(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以及一些相关资料的综合;政务院共设34个部长级职位,14个正职由党外人士担任。其中陈云(中国共产党)、郭沫若(党外人士)兼任两个正职。

[6]李维汉著:《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7]李维汉著:《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9页。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简述在沪爱国民主人士拥护和响应“五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