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构建

2020-09-06 14:05王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技术体系乡村振兴

摘要通过对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梳理,结合乡村振兴对现有土地整治的诉求,对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和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初步构建了一套“土地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提升+三产融合”技术体系,以期对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21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Land Improvement Technology System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Dandan

(Eco-Elion Restoration Co.,Ltd.,Beijing 100020)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at home and abroad,combined with the deman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the existing land consolidation,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echnology and mode of land consolidation,and initially built a set of “land consolidation + human settlements improvement + three industr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ystem,in order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

Key wordsComprehensive land improvement;Rural revitalization;Technical system

作者简介王丹丹(1980—),女,天津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9-12-26

土地整治是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优化土地資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提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有关推进土地整治的政策措施”[1-3]。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发展历程、现状的综合分析,结合乡村振兴对现有土地整治的诉求,对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和模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一套技术体系,希望能对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1土地综合整治综述

1.1土地整治发展历程

1.1.1国外土地整治发展历程。

国外的土地整治最早开始于16世纪中叶的德国,可分为3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的土地整理阶段,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目的是通过有组织、有规划地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因土地私有和集成造成的农地日渐细碎、零散的现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进而使管理更加有效[4]。第二阶段是特定内容的土地整理阶段,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解决城市发展的用地问题,为基建提供土地,同时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地带来的不利影响[4]。第三阶段是综合的土地整理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以社会与生态问题、保护和提升农用地设施设备及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5]。

1.1.2国内土地整治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土地整治活动的国家,里田制和井田制是我国土地整治的雏形。早期土地整治仅限于田块平整、归并,是农业耕作的一种前期作业,整理的内容相对单一,是最浅层次的土地整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治是从建国初期开始,不同时期,土地整治的目的和内容存在差异。

我国土地整治大致经历了发育期(1987—1997年)、发展壮大期(1998—2007 年)和综合发展期(2008年至今)3个阶段,经历了从“土地整理”到“土地开发整理”到“土地整治”再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变化过程。1986—1997年以“土地整理”为主,通过耕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98—2007年变成以包括土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以及土地复垦等活动的“土地开发整理”为主,内涵与外延扩大。2008—2017年,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扩大,将土地整理划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部分。2017年1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提出,“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推动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至此,土地整治向土地综合整治迈进。

1.2土地整治研究现状

1.2.1国外土地整治研究现状。

国外开展土地整治研究工作较早,相关模式研究也较成熟,主要有:农业主导型和产业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基于乡村空间重构和改善乡村景观的城镇引领、村庄整合模式,基于参与人土地产权调整意愿而采取不同的土地重新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模式[6]。

德国在土地整治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巴伐利亚州就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将土地整治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土地整治信息系统(LE-GIS)系统中。尤其是“土地整治+互联网”在土地整治方面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通过计算机将土地整治相关背景数据录入,模拟计算得出整治后土地土壤结构、养分含量、市场估价等指标,进而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7]。

国外十分重视土地整理的三效益统一,德国、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塞普洛斯等国家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德国在注重改善农业、林业生产作业条件的同时,加大了对景观的塑造与保护以及对森林和特种作物区的生态保护。俄罗斯在完善和发展了现代土地整理理论和土地整理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景观、生态的土地整理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波兰强调土地整理要同时满足生产对经济、社会和土地生态条件的综合要求。澳大利亚既重视多学科联合攻关,实现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又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理论的研究。塞浦洛斯规定了土地整理项目既要种植灌木,又要在非农业利用地区建设小型娱乐设施、公园、保护历史遗迹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2.2国内土地整治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土地整治模式研究,探索了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减挂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等土地整治模式。总体上,过多地追求整治效果的“短、平、快”和整治的数量,忽略自然条件和地方需求的差异性[8],单纯强调农业发展,忽略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国在土地整治技术上的研究相对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也很明显。一是缺少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技术,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塑造与保护技术关注较少;二是缺乏成套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三是土地整治技术缺乏创新性,缺少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土地整治前期规划不足,缺乏生态修复思维,土地整治目标过于单一,过多强调补充耕地的数量,腾挪建设用地的空间,综合效益不明显;重视整治后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对土地综合整治的需求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注重外延整治和内核整治相结合,在外延整治上,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美化生态环境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在内核整治上,主要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環境、盘活利用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进行。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道路生态景观技术、生物生境修复技术、农村生态植被建设技术、景观风貌提升技术、水体生态景观技术和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保护技术等。通过完善土地整治技术标准,土地整治能够更好地运用景观设计方法和生态工程技术,构建科学合理、健康有序的生态系统。

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开展以农村人地关系协调和人居满意度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整治。在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散、乱、空”等问题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坚持主导功能为本,提升农地生产功能,集中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发挥农地生态涵养和休闲体验等生态功能。打造生态景观,与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等项目结合,通过土地整治形成林道、林网和生态缓冲系统,与毗邻城市发展区有效分离,发挥农地空间识别和景观空间隔离的功能[8-9]。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构建

3.1技术思路

3.1.1土地综合整治。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进行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集约精准配置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10]。

3.1.2人居环境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1.3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业资源、产业基础为依托,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升级,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传统文化、科普教育、文艺创意深度融合,完善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村貌美、生态优、产业兴,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3.2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以ArcGIS平台为基础进行模型研究,实现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实现智慧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测土配方等技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基础建设。

3.2.1基于ArcGIS地统计模型的整治技术。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坡度、坡向和水文分析,得出最优土方调配方案,进行土地平整和田块布设;根据田块设计情况,结合周边路网、水源等实际情况,进行路网和灌排水渠规划设计,最终实现项目土方调配、路网设计、灌排水渠建设的最优化。

3.2.2基于测土配方的土壤改良技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11-12]。

3.2.3智慧灌溉技术。通过分析自动监测系统,采集的土壤、气候、植物相关数据,处理数据结果并作出灌排决策,由灌溉控制器发射无线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和持续时间,并实时监测管道压力及流量等信息,对农田作物进行精准水肥灌溉。

3.2.4智能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大数据、卷积神经网络等计算机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典型图片进行识别学习,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图像技术的农作物病虫害自动识别系统。根据识别系统识别病虫害信息,捕捉农作物病害症状,结合典型病害图片、病虫害防治百科以及专家系统专家诊断,最终智能判断病虫害防治措施。

3.3人居环境提升

基于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等技术处理。

3.3.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通过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结合资源化利用,焚烧填埋等措施,解决农村垃圾随意倾倒、污染环境的问题。基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将其分为可利用回收类、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根据不同垃圾的特性进行针对性处置,其中可回收类用于资源再利用,餐厨垃圾用于堆肥生产有机肥,其他垃圾采用焚烧进行最终处置。

3.3.2农村污水处理。通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污染河流的问题。针对农业退水的面源污染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等技术措施进行水质净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污水站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可被再利用。

3.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种养循环、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绿色环保、合理高效地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农村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肆意乱排的问题。

3.3.4种养循环。以“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产品、饲料)—养殖业”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导向,促使种植业与养殖业良性发展,使养殖场的污染达到零排放,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4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农业产业模式研究,激活农业除生产功能外的加工、旅游、康养等功能,引导农村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三产融合。

3.4.1农业产业升级。依靠基础农业,引入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改造,提高农民收入。

3.4.2农业休闲。探索农业休闲模式,结合地区特色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嘉年华、科普教育等休闲娱乐,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3.4.3农业康养。提供干净的水、洁净的空气、无污染土壤、有机食品,配套医疗与养生设施,打造乡村养生地、农业康养园。

4结语

我国的土地整治技术研究较晚,重数量轻质量和轻生态保护,较少关注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缺少有效的景观塑造与保护技术,缺乏成套的工程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求土地综合整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土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控,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农业设施性能,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助力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技术体系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遵循,统筹山水林田湖村镇系统治理,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以农业资源、产业基础为依托,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 “三产融合”,实现村貌美、生态优、产业兴,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龙花楼,屠爽爽.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1-6.

[2] 胡进安.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管齐下[J].国土资源导刊,2010,7(10):57-59.

[3] 董艳艳,廖小锋,金桃.实施“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J].国土资源情报,2019(3):54-56.

[4] 王荣芳.我国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11):170.

[5] 员学锋,王康,吴哲.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5(10):191-195.

[6] 崔全红.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10-13.

[7] 郭飛.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J].广东土地科学,2013,12(1):15-21.

[8] 孔雪松,王静,金志丰,等.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5):95-102.

[9] 郭振.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J].社会科学前沿,2019,8(9):1623-1627.

[10] 宋修伟.浙江:“借土生金”闯新路[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12):49-51.

[11] 刘献宇,宋江春,李拴柱,等.配方施肥对夏花生肥料效应参数的影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2):39-41,44.

[12] 黄德安,陈斌.梁河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措施及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8(24):19,25.

猜你喜欢
技术体系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