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

2020-09-06 13:23王莉黄雯
各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王莉 黄雯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的方式和名称有所差别。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西方的公民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在相互借鉴中得到提升,对提高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高校;融合

大学是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公民教育的有益成果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优势结合。一方面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足的现状,更好的推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效提高我国大学生和全体社会公民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内涵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不仅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相一致”。统治阶级要实现其统治就必须控制社会的意识形态,即通过思想生产和分配建立有利于统治的观念上层建筑,使社会的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部分,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开展教育的特殊的方法,其首要目标在于内化个体素质而塑造受教育者积极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公民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教育、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差别”。各国在不同时期对公民概念的界定有所区别,但是对公民的最重要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界定基本一致,即明确自己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要求公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国家、社会以及其他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公民教育就是使公民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具有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以促进社会文明协调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即要克服“经济人”“道德人”“工具人”只重视人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局限,完全按照人的真实属性达到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可以看出,该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理论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应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进行融合,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各个方面的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由于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带有强制性,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思想政治课都是必修课。从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来说都比较枯燥缺乏创新,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学会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过程。公民教育的顺利开展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从而有效的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加强课堂教育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加强课堂教育是首要的途径。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公民教育的内容,能让老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从而有利于拓宽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设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保证公民教育课程教学课时的合理安排。其次,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公民教育意识;教师是开展教育的主体,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公民教育的意识,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公民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是提高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资历深厚的老教授的作用,也要吸收年轻一代的教师为师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同时,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公民教育知识培训,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提高他们关注公民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公民教育促进两者融合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还要依靠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发挥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一,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优化学校校园环境,设置展览室,设计校徽,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媒体鼓励和指导学生创办学术性的论坛和刊物,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发挥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环境是对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影响的原生环境,起着基础性作用。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原生环境,它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庭要做好家风的传承和培养,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第三,发挥社会教育环境的拓展作用;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大学生在校期间虽然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是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图书馆、体育馆、公园、历史遗址等对人们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要积极利用社区服务团、爱心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提供平台。最后,发挥大众传媒的重要补充作用;有效利用大众传媒灵活性、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做好舆论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机制,善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建立促进两者融合的教育网站,将网络教育作为有益的补充。

(三)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这个越来越关注“人”自身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各方面的自主性也不断提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已经不再适合他们,相反积极主动地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班级是学校中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和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要加强班级建设。首先,班长、支书等班委是班级建设的带头人,在这些学生干部的选择上既要尊重学生民主选举的意愿,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其次,要鼓励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和建设,通过这些具体的让学生亲自参加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权利义务意识。学生团学组织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认真传达黨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感染和启发周围的同学。学生社团要创新活动方式,优化管理机制,通过各种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李萍.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M].人民出版社,2006.

[3]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2(04):40-47.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7.

[5]武东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107-111.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