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路径探析

2020-09-06 13:23郭格徐波
各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郭格 徐波

摘要: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考验一个城市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更是关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底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把握“六稳”“六保”政策所旨,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并进一步深入探析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粮食产业的生产路径,有助于应对全球疫情影响下城市粮食安全的风险挑战,有利于提供城市粮仓的基本供给需求,对当前和今后粮食安全的稳定长久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路径

“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全面落实“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保”,是一种托底。把粮食能源安全放在“保”的位置上,实则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一座城市治理的重要板块,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抓好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影响粮食安全的三重因素基础上,旨在探析保障粮食安全基础的具体路径。

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与重要意义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扎实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是当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粮食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一)影响粮食安全的国际形势复杂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食品供应链中断现象,因此,出于粮食内生性安全考虑,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加入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的行动之中,保障粮食安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同等重要的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际上的大国和强国都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我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必须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需要全面统筹战略布局和规划。

(二)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强城市发展硬实力和民生福祉

粮食作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保障粮食充足、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则人心必会安定。建立可持续性、高水平、绿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为民造福,让国家的每一位居民“吃的放心”“吃的健康”;同时,也可以实现“耕者效应”,提高农户的年均种植收入;还可以“为业者护航”,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城市的发展看,粮食稳则国家稳,粮食足则城市兴。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夯实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能有效增强农业支撑城市发展的硬实力,能加快实现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别对于内陆地区具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能更好发挥其内陆开放高地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重要战略城市的作用,满足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实际需求。

(三)粮食安全对于应对风险挑战的支撑意义重大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当前受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虫、干旱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影响,国际粮食市场近期的浮动较为明显。我国粮食始终能够保持连年丰收,多种品种的粮食连续多年实现供大于求,口粮库存能满足1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加工能力约19亿斤,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食的计算公式,仅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就够全国人民吃1天多。充足的库存量和储备量、较强的应急加工能力,都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市场能够做到供应足、价格稳,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二、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人口因素

针对影响粮食安全的众多因素,在其中最直接并且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人口因素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清楚明晰的重要逻辑,是人口因素影响的关键点并非只有表面的人口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对口粮方面供给的压力,还有关于有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协同效应。例如,假如存在粮食需求所谓的膨胀效应,依照全球150个国家的人口指数预测,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表示到2025年人口数将增至91亿,随之增加的粮食需求为50%;并伴有土地质量等生产要素的情况恶化;粮食分配结构与消费的不均衡;消费结构升级与粮食供给的压力等,都是人口因素影响带来的负向效应。

(二)生态气候因素

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存在一定密切的因果效应,特别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遭遇各种毁灭性的破坏、并伴有恶性天气反复无偿、病虫害等多样虫灾时有发生,气候条件的变异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在今后的20至50年间,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将在后期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三)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气候等主要影响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之外,偶然性因素也是粮食安全需要考虑的一方面。特别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病毒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作用结果有可能会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例如,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流通;粮食价格持续不稳抑制生产者的积极性;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等。

三、保障粮食安全基础的路径分析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要求,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仓足、库存满、价格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加快农业生产,做好夏收备耕,全力保障粮食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稳供需平衡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市、区(县)长责任制,贯彻好“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立体种植、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保障粮食播種面积、提高单产。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鼓励支持农产品、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流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粮食安全制度建设,走稳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制度是关乎粮食安全保障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素,不断深化粮食制度改革,健全农业地方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生产补偿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储备安全管理,增强抵御粮食市场的抗风险力。优化储备粮规模结构,提高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比例,引导有条件地方根据需要扩大成品粮油储备覆盖范围或扩大储备量。优化储备区域布局,中央储备主要布局在战略要地、粮食主产区、交通要道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地方储备主要布局在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

(三)提高市场化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立足大基地,对接大市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互联网+流通”,促进建立立体化营销模式。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供销合作社、粮食流通、大型商贸等企业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四)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在立足国内保吃饭的前提下,适当进出口,有利于调剂部分国内粮油产品余缺,有利于深化国际粮食合作。近年来我国粮食贸易和对外合作不断加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投资,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技术和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力所能及地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魏泳安.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06).

[2]史妍嵋.全面粮农治理框架下的中国粮食安全[N].学习时报,2020.

[3]邱超奕.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N].人民日报,2020.

[4]朱隽.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N].人民日报,2020.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江西省粮食安全中的涉农财政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