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9-06 13:46刘雨琦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传统文化

摘    要:中式服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针对我国中式服装的发展和演变,笔者提出中式服装在发展过程中受众群体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试图从设计、营销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该问题的解决路径,希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式服装的良好互动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式服装;问题与对策

一、中式服装的发展现状

(一)中式服装的定义及类别

中式服装,是中国五千年发展历程传承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服饰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丰富服样式,更是通过另一种手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采用中国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完全的中式服装”(如:“木真了”品牌)、“日常中式服装”(如:“天意”品牌)、“未采用传统元素但传达了传统服饰精神的中式服装”(如:“江南布衣”品牌)等等,近年来还出现了网络品牌“裂帛”和设计师品牌“谭玉燕”。

也有学者将其分类为传统中式服装和时尚中式服装。它是传统中式服装的改良版,更符合现代的审美,是传统宽衣理念与现代窄衣文化的结合,可以当作日常便服随时进入公众的视野。

(二)中式服装的造型特征

中式服装的基本形态从“上衣下裳”开始逐渐演变,在我国发展进程中主要体现出“宽衣理念”。民国时期,长衫和马褂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们是典型的“宽衣”——上身肥大,中部落肩设计,下裤宽松;唐装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右衽、系带、交领、布扣的设计上;中山装将中国的传统审美与西方的现代剪裁相结合,即“传统的立翻领和对襟风纪钩设计”与“西方适当收腰、装袖垫肩的剪裁”相结合。笔者主要从汉服和旗袍这两大流行的中式服装进行造型特征的介绍。

1. 汉服的造型特征

汉服,又称华服,是一种独立的服饰体系,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黄帝时期,经历了战国时期、汉朝、唐代,其款式从襦裙发展为直裙,但都体现了宽衣博袖的造型特征。千年来,其款式也在不断创新,由于版型创新,人们不仅可以在婚礼等正式场合穿着,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普遍。例如:齐胸襦裙、褙子、马面裙等等;[1]不仅如此,设计者在传统中国五色上对汉服的颜色进行创新,使汉服更有现代感和时尚感,也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2. 旗袍的造型特征

旗袍是针对女性而设计的,至今广为流传,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之一。最初,旗袍的外观特征是右衽、立领、开叉、单片意料和衣身连袖。经过了不断的演进,人们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如今的现代旗袍样式十分丰富。襟、领、袖、裙摆各有不同[2]。如下表所示:

(三)中式服装的发展历程

按照时间线的进程,从原始社会开始,经历了夏商西周、秦汉、隋唐、宋代、明清、近代发展到今天,不论颜色、种类都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在最初的原始社会,崇拜自然与天地的人们用自然物质遮裹身躯,以上衣下裳作为服装的基本行制[3]。在夏商西周时期,服装不仅仅是实用性的需要,更是审美上的体现,这一时期出现了等级制度的冕服;秦汉时期是我国服饰演变史上最有力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服装种类和样式更加丰富,对后世服装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发展到唐朝,相对开放的社会开始吸收西方的艺术形式,服装色调热烈,同时也用颜色区分官职和等级,体现雍容华贵的风格;而宋代相对封闭,与之对应的服装色调也更加淡雅;到了明清时期,明朝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几千年来的带结,而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为后来的马褂长袍、旗袍等奠定基础。

二、中式服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受众群体与忠诚度

1. 从中式服装出现的场合来看,多数为古装影视剧、艺术照、结婚照、舞蹈戏剧表演等专业场合,为了體现某一时期的民族特色而特意准备,受众面比较窄。而穿着这些服装的群体对于中式服装的忠诚度也仅限于舞台或相机前,不会带入日常生活中。

2.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穿着中式服装的年龄段多数为50岁左右,且其月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其职业身份以公司高层和自由职业者为主。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入的稳定,受众对于传统服饰更加认同,也更愿意消费。

3. 从穿着中式服装的性别来看,一年中女性购买中式服装的次数明显高于男性。从品牌店面来看,售卖传统服饰的服装店所针对的受众也多为女性。而男性中式服装多是参杂在普通服装店中。

(二)影响中式服装发展的制约因素

1. 设计层面

中式服装的“中式”体现在款式、面料、颜色、装饰的“中国元素”与“中国韵味”上,例如比较流行的“唐装”、“汉服”、“中山装”、“旗袍”,虽说经过了改良,但在更冷的秋冬,人们则无法身着中式服装外出,制约了中式服装的普及和日常化。其次,性别上,中式服装对于男性的宽容度更小,不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更为单一,多为女性的陪衬,且没有独立的男性中式服装品牌。年龄上,童装与中年、老年的中式服装区分度也不大。由此可见,中式服装的设计并没有针对性别和年龄加以区分,制约了中式服装发展的横向广度。

2. 营销层面

由于受众面的狭窄,设计者和营销方并没有主动扩宽受众面,而是在该领域内部发展,仅仅局限于职业服装、礼仪服装等等,如此一来,营销层面并没有打破设计层面的局限性。制约了中式服装更为广阔的发展。

3. 文化层面

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通常不是同时相关的,人们对于服饰文化的认同通常滞后于生活方式与习惯的短时改变,因此在文化层面上,中式服装发展缺乏有效的传承,许多传统工艺的丢失。同时,对于西方文化和服饰的一味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传统服饰的创新与发展。

(三)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中式服装有不少品牌,但各个品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论是设计风格、营销方式、还是受众群体都十分单一,中式服装产品同质化,实现品牌差异化成为中式服装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制约了其多元化的发展。

三、针对中式服装发展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设计层面

从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来应用“中国元素”的融入,区分性别及不同年龄,进行分众化设计,增强审美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的主题对“中国元素”加以选择和区分,在“中国红”、“凤纹”等元素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同时注重与现代国际潮流的结合,增强中式服装的时尚感,更加吸引年轻人的眼球;[4]通过不同面料的选择和造型设计来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从而弥补产品系列的缺乏;通过姊妹艺术的借鉴与学习,设计出更新颖的款式。

(二)营销层面

1. 从情感角度:提升受众群体与传统服饰的情感联结,通过宣传传统服饰的精神内核,对中式服装的文化内涵进行大力推广,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服饰是值得我们购买的,作为中国人拥有并穿着传统服饰是一件非常自豪骄傲的事情。[5]

2. 从行为角度:通过博物馆、展馆等场所对中式服装的展出和宣传,让人们愿意穿着中式服装参与展览与拍照,提升受众对于服饰与场所的文化认同度,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3. 从认知角度:通过对中式服装的知识性普及,如面料选择、裁剪方式、颜色搭配、工艺使用,使人们产生认知层面的自豪感。例如:中式服装所推崇的“宽衣”的能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除了从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角度,还应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健全营销渠道[6],提升受众关注度,进而确立中式服装的品牌,逐步增强其口碑效应,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有效传播。[7]

(三)文化层面

中式服装最集中的出现于一些礼仪性的场合,如:婚礼、典礼等,从仪式开始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循序漸进的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支持学位服的中式化开发,在学校中进行传统服饰文化的知识性渗透都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8]

通过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角度的介入,提升中式服装的文化认同度,可以从精神层面引导人们走进中式服装,使中式服装不再是一个小众文化。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中式服装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解决路径。希望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式服装能够促进文化传承、而优秀文化的弘扬也能推动中式服装产业在未来更良好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珊珊,刘玉冰,程玲琼,陈瑶.汉服的创新与传承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9):188-190.

[2] 邓隽雅.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艺术科技,2018,31(02):66+69.

[3] 何悦.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基于历史视角的考察[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04):80-84.

[4] 韩天爽.浅谈中式服装的造型与设计[J].戏剧之家,2014(18):197.

[5] 左雨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对中式服装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8.

[6] 赵艳华.中式服装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2014,12(06):220.

[7] 张晓艳.论中式服装的设计和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5):86.

[8] 杨笑冰.中式服装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丝绸,2010(08):61-65.

作者简介:刘雨琦,女,(1998-),民族:汉,河北廊坊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学。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传统文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