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0-09-06 13:46李孟君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视编导中国故事电视节目

李孟君

摘    要: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自有电视节目以来,故事就是核心元素之一,一个会讲故事、用故事的节目更加吸引受众,激发社会正能量。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故事就像黄河之水,滚滚汤汤,气势恢宏,中国故事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更将是一个节目存在的灵魂。因此,电视编导要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成就電视节目,借助电视节目传播中华文化。

关键词:电视编导;中国故事;电视节目

大数据显示,虽然电视媒介受新媒体冲击巨大,但仍然是最重要的媒体。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用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每位电视编导的重要使命,也是电视产业改革与创新的一大焦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故事生动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故事赋予电视节目特殊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一个将中国故事贯穿始终的电视节目与中国紧密相连,与人民密切相关,能够激活潜藏在华夏儿女心中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思想之始,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培养爱国之心、建立文化自信、启迪人生智慧。没有中国故事的电视节目是一座空城,故事是新时代广播电视的精神脊梁。

一、何为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历史性、社会性、自然性、人文性在其中相互交织,共同熔铸成了中国故事。广义上来说,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光芒闪耀的事情。具体来说,中国故事可以用《故事里的中国》这档节目诠释,王蒙著写《青春万岁》,激励、引导一代人的青春生活;两弹一星的元勋,为祖国强大而默默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反映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十八洞村》;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渴望》的诞生之路;讲述偏远山区支教生活的《凤凰琴》等等,一切带有人性光辉的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事迹都可算作中国故事。

二、电视节目和中国故事的关系

1.节目输出故事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千家万户的渗透,中国进入了图像时代,视听语言功能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图像和视频。也因此,书籍、报纸等纸质产品的阅读、使用量越来越小,逐渐进入到了人类视野的盲区。那么,人们依靠什么来认识中国、解读中国,建立国家文化自信,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呢?电视编导有一份责任,电视编导可以通过电视媒介讲述中国故事,将纸质的中国故事、历史长河中的中国故事挑选出来,通过影像、声音和剪辑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国故事,快乐地、沉浸地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故事,让观众感受中国力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2.故事成就节目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象的信号传播的作品,是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的结合体。除了人为的艺术加工赋予电视节目附加价值以外,一档成功电视节目的核心是故事,也就是构成电视语言的原始素材。一个彰显民族魅力、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故事可以让一档平庸的节目生出慰藉人生的灵魂,让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治愈,从而对节目产生依赖心理,进而提高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因而,中国故事赋予电视节目生命力,是电视节目走向成功的保障。

三、节目融合故事,电视编导应该怎么做

用一档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成就电视节目并非易事。除了考虑故事本身作为电视节目内容的价值以外,受众的审美、生活习惯的变化等因素也需要考虑其中。因此,在电视节目与中国故事融合的道路上,电视编导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社会民众需求,挑选好的故事素材

马克思表明:“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自然而然,需要是电视节目生成的根本动因,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决于受众的需要。关于受众的需要,有显性需要和隐性需要之分,显性需要是受众本身主动发出需求信号;隐性需要是受众本身需要而自己却没有看到,要经过别人挖掘而产生主动的需要。因此,电视编导在制作节目时要把握社会民众需求,在了解显性需求的同时尽量挖掘受众的隐性需要,在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的基础上做到引导舆论、服务受众,从而升华节目价值,打造节目品牌。基于此,电视节目与中国故事融合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要以社会民众需求为中心挑选故事素材,要将故事讲到民众的心坎里,如涓涓细流一般滋养人心。如《国家宝藏》,一档讲述中国文物故事的节目,它的火爆就在于抓住了受众的隐性需求。中国文物中所散发的传统魅力、蕴藏的精神品质给普罗大众上了生动的一课,为迷茫的受众带去了人生智慧。观看《国家宝藏》,受众除了建立国家文化自信以外,由明星所演绎的一个个经典历史人物也将绽放人性的光芒,受众将接受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滋养,滋养心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而这正是快餐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时代人民所需要的精神慰藉。因此,电视节目要想较好中国故事就要把握社会民众需求,以好的故事素材为种子,让电视节目开花结果。

2.掌握受众个性审美,创造新的节目样态

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拿饭来作比喻,同样一碗八宝饭,有的人用碗装着,有的人用以南瓜雕刻为器装饰八宝饭,不言而喻,选择南瓜八宝饭的更多,因为赏心悦目。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内容质量保障的同时还要悦人眼球。因此,电视编导在讲述好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设计、创造一个符合受众个性审美的节目样态,让受众眼前一亮,继而有兴趣观看、参与节目,让节目持续发光发亮。比如,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档节目将读书这件事情与中国故事联系起来,用阅读的方式解密中国;同时又打造了全新的朗读形式,朗读者叙述自己的中国故事,以个人审美选择读本朗读给全国观众,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与读本紧密联系,提升读本价值,升华读书意义。这样阅读和人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线,受众在观看的时候不光是品“书”,更是品“人”。这样全新的节目样态让观看《朗读者》变成一件新鲜、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说,电视编导要创新节目样态,用新鲜的节目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3.了解现代技术功能,助力好的故事讲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视因技术而生,又因为技术而得以发展。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积极引进先进、高效的信息化设备,从传播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创新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观看需求。尤其是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受众养成了交互、参与习惯,除了执行“看”的动作,受众更加强调体验节目过程,仿佛真正置身于节目之中。为此,电视编导就要运用好现代技术,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讲述故事的节目之中,做好故事展示和舞台呈现,让受众能够真切感受节目魅力。比如《声临其境》第一季运用云热像技术——一种实时热图捕捉与分析技术来捕捉嘉宾自身的热辐射从而形成金色粒子动态剪影效果,而观众根据模糊的身形特征和声音特质来猜测演员身份。这种利用现代技术形成的创新节目形式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无形中建立了与节目的互动关系,保证了节目热度和新鲜度。所以说,在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电视编导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用技术辅助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品质节目。

总之,故事是电视节目的灵魂。中国故事是华夏这片热土的传承,诠释了中国人共同追求的文化精神。电视编导应该将中国故事与电视节目有效融合,坚守文化、坚持品牌,借助电视节目让中国文化飞声海外,让中国的“行”与“思”被受众、被世界点赞。

参考文献:

[1]张章.传承·创新·弘扬 《塔里木河》: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J].广电时评,2016,(008):44-46.

[2]侯琰慧.书信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今传媒(学术版),2018,(7):138-140.

[3]付海明.启迪超凡:在电视综艺里"讲好中国故事"[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6,(007).

猜你喜欢
电视编导中国故事电视节目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浅谈电视编导如何把握画面细节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