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塘的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

2020-09-08 05:11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438700王文彬
新农村(浙江) 2020年9期
关键词:套养溶氧鱼群

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438700)王文彬

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自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体中的氧气;三是来自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的氧气。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溶氧量最多。

池塘生态溶氧消耗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部分物质的化学反应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消耗。鱼群耗氧与鱼种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夏秋季节是鱼群生长旺季,也是鱼池缺氧的高发期,部分养殖户由于管理不慎,则可导致鱼群大批死亡,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生产中应重视鱼池缺氧原因分析,做好有效防控措施,以保证养鱼生产安全。

1.缺氧原因

(1)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上层水体的光照强度较大,浮游生物光合作用较强,溶氧水平较高;下层水体则因光照强度减弱,且因热阻力等原因,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水平较低。尤其是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较大,底层水体溶氧水平较低。且水体中的溶氧水平昼夜变化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凌晨时溶氧水平将会降到最低水平。

另外,同一池塘在不同风力风向的影响下,水体溶氧水平也处于不平衡状态。白天下风处由浮游生物产生的溶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溶氧总比上风处高,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水体溶氧水平差异越大。夜间则相反,因夜间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较大,所以上风处水体溶氧水平比下风处高。

(2)气候变化影响水体溶氧水平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夏秋季,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群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导致池塘下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好气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之故,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底层水体溶氧水平很低。另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较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差,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同时,就气候来说,夏季傍晚如遇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水体溶氧水平较低,鱼群采食旺盛,一旦天气变化,均可引起缺氧浮头等情况。

(3)投入品影响水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有放养的各种养殖品种影响,还有投喂的饵料、肥料、鱼药等投入品影响,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排泄的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池水中的溶氧又会因生物和理化等各种因子影响而有所不同,所以鱼池溶氧水平的变化显得非常复杂。

此外,鱼塘如流入有毒污水或施肥不当,一次施用过多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可在鱼塘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排出有毒气体,污染池水,也会引起鱼池缺氧,严重的甚至造成“泛池”死鱼。

2.判断方法

(1)看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和具体情况预测,如天气骤变或连绵阴雨时,就要注意缺氧问题的发生。

(2)看季节夏秋季饲料投喂强度较大,水温较高,发生缺氧的机率较大。梅雨季节或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大时应密切关注水体溶氧变化。

(3)看水色水色浓,透明度小,如遇天气变化,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体耗氧增加,可引发缺氧。

(4)看采食检查鱼塘食场时,一旦发现饲料在规定时间内尚未吃完,又无明显病症,说明鱼池溶氧水平较低。

(5)看浮头鱼群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群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则较重。

3.调控措施

(1)定期加注新水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加注新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可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水体条件。

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宜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殖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较鲢、鳙鱼池塘淡些,可每隔7~10天灌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2)移植水生植物养鱼池塘移植适量水生植物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良好的净水作用。

一般养殖场可根据鱼塘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养鱼池塘适当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以调节水体水质和改善溶氧水平。

(3)套养水生生物水生生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套养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实际生产中,养鱼池塘如套养鲤鱼、鲫鱼即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留的有机物,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机率;套养青鱼可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套养鲢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套养鳙鱼可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鲂鱼可保证水体溶氧水平,净化养殖环境;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

(4)定期搅动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控制水质变化。

生产中,一般可每隔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气压较低天气则切勿搅动。

(5)开机增氧调控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果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体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

但应注意开机时间,晴天宜中午开,阴天宜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宜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旦有浮头危险时可及时开机增氧。

(6)使用药物防控规模养殖,养鱼池塘养殖密度较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采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以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生产中,一般每次每亩(1亩=667平方米)水面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泼洒一次。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水平等作用,还可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可每隔20天全池泼洒1次。鱼池中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毫克,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套养溶氧鱼群
人工鱼群算法在雷达探测器射频端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鱼群漩涡
池塘精养河蟹套养鳜鱼高产养殖技术
莲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技术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朱梦琪??《鱼群》
太湖地区大田浅水芡实套养泥鳅高效栽培技术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罗氏沼虾池套养青虾高产高效试验
具功能反应食饵捕食模型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