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艾滋病患者安全性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0-09-08 10:28孙娅萍李重熙武昆利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伴侣安全套个案

孙娅萍,曾 琦,张 敏,李重熙,武昆利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个案管理是在传统的个案工作方法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美国护士协会下辖的美国护士认证中心将其定义拓展为“积极地参与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和确定中,提供和协调满足患者需求的全面的医疗服务;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或重复的服务,促进高质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结局”[1]。我院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对个案管理模式下的艾滋病患者安全性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期间,符合纳入个案管理标准:患者自愿,符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艾滋病诊断标准的艾滋病患者38名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安全性行为情况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是否有较固定的性伴侣、他或她的感染状态、是否愿意带伴侣来接受筛查等情况,分别在纳入个案管理模式时和3 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个案管理师统一发放,发放38 份,回收38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计算百分率,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38 名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63.2%,女性占36.8%;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18.4%,初中占28.9%,大专以上占34.2%。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调查(n,%)

2.2 安全性行为调查 38 名艾滋病患者个案管理时和随访3 个月后安全性行为调查情况: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艾滋病患者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升高,随访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于较固定的性伴侣,伴侣他或她的感染状态,是否愿意带伴侣来接受筛查,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个案管理时和随访3 个月后安全性行为调查情况(n,%)

3 讨论

通过个案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效减少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性行为中自觉使用安全套不只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更是一种理念的建立和文明风尚的体现。控制和预防AIDS 流行还需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多种方式的教育和行为干涉[2]。目前,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来自性传播,其最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是使用安全套[3]。通过个案管理师的健康指导,最大程度地让人们接受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表2 提示刚纳入个案管理时的艾滋病患者,对于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都用的占21.1%,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指导3 个月后,安全套每次都用的比例上升至50%,随访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婚内性行为往往忽视安全套的使用,在婚内开展安全套推广极其困难,甚至使用安全套会引发对方的猜疑,生出嫌隙。因此,在随访宣教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已婚的患者及配偶重点宣教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多性伴是AIDS 感染和传播的高危因素。调查显示最近3 个月有无较固定性伴侣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本组调查者性关系有同性、双性、异性。表1提示婚姻情况未婚占34.2%、已婚占47.3%、离异占13.2%、丧偶占5.3%。表2 提示随访前后性伴侣不明确的分别占21.1%和36.8%。由于社会歧视等原因,性结合关系通常不稳定,进而导致性伴数较多,即使结婚,由于其性关系呈多样性、隐秘性,婚姻关系也不能限制其多性伴行为[4]。因此,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加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其次,由于知识的缺乏,感染者会受到一定的家庭排斥,但是中国的“家文化”理念可以使家庭成员最终团结起来,共渡难关[5]。鼓励患者告知家属自身的疾病,正确面对疾病,争取获得家庭的支持,对于已知晓患者感染的家属,需要加强干预,以提高家属的支持度。

AIDS 与性伴侣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为控制传染扩散的关键措施之一。被调查者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不容乐观。表2 提示个案管理前后被调查者对性伴侣感染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一方面是个案管理主要针对患者本人,可能是患者要隐瞒病情,怕被家人歧视,不愿意带伴侣来筛查。另一方面,观察的时间是个案管理前,个案管理3 个月时间过短,不能有效提示感染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个人因素的不同,其本身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心理反应及接受程度也不一样[6]。患者虽然通过3 个月的针对性的安全性行为的随访宣教,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对伴侣的感染情况多数都采取不关注的态度。首先,这些艾滋病患者被纳入个案管理3 个月的针对性随访的患者,对于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相关知识不敢也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其次,部分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仇恨、报复心理,AIDS患者经常遭受来自家人、邻居、医务人员等社会方面的歧视,并且没有经历过具体的歧视行为时,依然能够强烈地感知到外界歧视态度;为了避免歧视,他们通常会采取病情保密、自我隔离等消极方式进行自我保护;由于害怕受到羞辱和歧视及性伴侣的放弃,对性伴侣隐瞒自己的病情,不愿意带领性伴侣接受咨询与检测;不在乎性伴侣是否是感染者,不固定性伴侣,把疾病传染给更多人而以此来宣泄内心仇恨。文献显示:因感染 HIV 而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时,40.11%的人有过报复的想法,其中11.13%的人表示已有明确的打算[7]。

猜你喜欢
性伴侣安全套个案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