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2020-09-08 10:28徐荻茹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晓率医科大学艾滋病

徐荻茹,高 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 401331)

随着艾滋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全社会都开始对艾滋病有了重视,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虽然重点疫区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全国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我国的艾滋病流行的趋势依旧严峻。国务院颁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指出,性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恋感染人群持续上升,青年人群感染人数增加快,行动计划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1]。尽管经大量的努力在艾滋病的感染与管理上做出工作,但全球每年仍有100 多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并发症[2]。据统计,全球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年龄低于25 岁[3]。2011 年至2015 年我国大中学生HIV 感染者增长率为35%,其中65%发生在大学就读期间[4]。高校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地,对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本研究在2018 年12 月对重庆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3 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748 人。其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参与调查问卷263 人,重庆交通大学作为理工类高校参与调查问卷205 人,重庆医科大学作为医科类高校参与调查问卷280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艾滋病知识认知调查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艾滋问卷调查表,共分为歧视认知、基础认知、防治认知、传播认知4 个综合指标,每个综合指标的总分均等于11,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值)。综合指标得分=相应二级指标总分。知晓率=相应二级指标实际答案和/相应二级指标正确答案和。问卷表分布情况见表1。

1.2.2 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途径 调查问卷分为目前获得艾滋病信息途径及期望获得艾滋病信息途径两方面,进行多项选择开放性回答,以例次比例和例数比例进行分析。

表1 问卷相关问题相关主成分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三所重庆市高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认知情况的差异性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16 录入与整理,统计分析软件为SAS 9.4 版。具体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方差分析,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SNK 法,α 取0.05。

2 结果

2.1 调查表问卷结果

2.1.1 3 所高校对艾滋病认识的知识知晓率情况 见表2。

表2 3 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

通过对问卷应答情况相关问题知晓率的描述性分析,传播认知方面,重庆交通大学的知晓率最高(0.577±0.095),但三所学校的差异不大;防治认知方面,重庆医科大学的知晓率(0.704±0.205)明显高于另外两所学校;基础认知方面,同样是重庆医科大学的知晓率最高(0.797±0.153),但三所学校的差异不大;歧视认知方面,重庆医科大学知晓率(0.566±0.467)最高,最低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409±0.404)。

2.1.2 3 所高校对艾滋病认知的知识得分情况 见表3。

表3 3 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通过对问卷应答情况描述性分析,在传播认知方面,重庆交通大学的得分最高(6.351±1.040),但三所学校的差异不大;防治认知方面,重庆医科大学的得分(7.743±2.260)明显高于另外两所学校;基础认知方面,重庆医科大学的得分最高(8.771±1.684),但三所学校的差异不大;歧视认知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得分(6.229±5.127)最高,最低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4.498±4.443)。

2.1.3 3 所高校对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 具体见表4、表5。

表4 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5 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的多重比较

模型为不同学校学生对传播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从方差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SNK 进行多重比较证实结果,三所学校分组均相同,即各学校的艾滋病传播认知的均值无明显差异。

2.1.4 3 所高校对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具体见表6、表7。

表6 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7 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的多重比较

模型为不同学校学生对防治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从方差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SNK 进行多重比较证实结果,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有共同分组,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无明显差异;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有共同分组,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无明显差异。但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分组不同,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有明显差异,且比较均值后发现,重庆医科大学明显优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1.5 3 所高校对艾滋病基础认知情况 具体见表8、表9。

表8 艾滋病基础认知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9 艾滋病基础认知情况的多重比较

模型为不同学校学生对基础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从方差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SNK 进行多重比较证实结果,三所学校分组均相同,即各学校的艾滋病基础认知的均值无明显差异。

2.1.6 3 所高校对艾滋病歧视认知情况 具体见表10、表11。

表10 艾滋病歧视认知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11 艾滋病歧视认知情况的多重比较

模型为不同学校学生对歧视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从方差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SNK 进行多重比较证实结果,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有共同分组,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无明显差异。但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分组不同,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有明显差异,且比较均值后发现,重庆医科大学明显优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分组不同,故这两所学校在艾滋病传播认知情况有明显差异,且比较均值后发现,重庆医科大学明显优于重庆交通大学。

2.2 3 所高校获取艾滋病信息途径情况调查 见表12。

在例次百分比、例数百分比比较中,学生主要是从电视、广播、宣传广告栏、咨询服务等途径了解艾滋病信息。除了上述几个途径,期望通过朋友了解艾滋病信息的方式也占一个较大比例。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类型的学校及不同层次的院校在艾滋病方面的知识认识有不同的差异。艾滋病传播认知方面,理工类高校以微弱的优势,知晓率、得分最高,但3 所高校差异不大,而在防治认知、基础认知、歧视认知三方面,医科类高校学生的知晓率、得分均最高。在传播认知、基础认知方面,3 所高校的认知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防治认知方面,3 所高校通过方差分析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通过SNK 分析,医科类高校优于理工类高职院校,与理工类高校无明显差别。在歧视认知方面,3所高校通过方差分析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通过SNK 分析,医科类高校分别优于理工类两所学校。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分析,近年来社会上多方面提高了对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各高校学生对艾滋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甚至在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背景的高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某些方面认知差异性不大,但在另一些相对更专业的方面,重庆医科大学作为医学高等学府,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全面。从艾滋病信息获得途径来看,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广告等途径获取,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朋友的途径来了解艾滋病信息。

青少年HIV 感染者人数急剧上升,学生是HIV感染增长率最快的人群之一[5]。高校大学生HIV 相关高危行为尤为突出,因其性行为相对开放,发生率较高[6]。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普及,学生利用网络在信息平台上交友十分便利[7],使得传播率会有上升。对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路径,应加强多样化的阵地建设,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常态化系统性推进,除特殊节日进行大量宣传以外,平时也应加大防控知识的普及[8]。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今后的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工作上的侧重点应更倾向于非医学专业类的学生,除了传统的媒体传播,相关人员也应该重视近年来流行的新媒体,如微博、朋友圈等传播途径,但首先得保证在有正确的知识输出后,才能更有效地在人们的转发中进行传播。

表12 获取艾滋病信息途径的情况

猜你喜欢
知晓率医科大学艾滋病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