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机械化的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研究

2020-09-09 01:16宋春霞
写真地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适应性玉米

宋春霞

摘 要: 种植玉米过程中,传统培育技术以及方法将阻碍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从而应该改变种植玉米的模式,需要完善构建种植体系。在这一基础上,分析我国种植玉米的现状,并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和农机农艺技术之间存在的影响,并探索种植玉米的适应性问题,最终提出种植玉米的机械化策略。

关键词: 玉米;农机农艺技术;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9-0290-01

在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为应对人们温饱问题,需要有效发展农业,政府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加大了资金、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种植技术及时更新换代。但一些农村地区没有良好的种植条件,加上地区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种植技术落后,在这样问题下,只有加大地区玉米产量,也能够保证粮食产量及安全。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蓬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青壮年更多的去到城市务工,这将使农村农业劳动力减少。为提升地区种植玉米的效益,应实现农业机械化,将人力资源投入减少。

1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在我国,玉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有着较为广阔的分布范围,因为地区种植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玉米种植特征,种植直到收获选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我国传统种植玉米模式具备多样性,基于手动种植沿用至今,不重视使用机械化方式。而目前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在种植玉米时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农艺技术,无法将种植效果显著提高。针对这一情况,应有效结合农艺以及机械化生产技术,确保有系统的种植玉米体系,从而对玉米种植进行更好的指导,增加玉米产量,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应通过玉米种植面积示范,在种植玉米间距范围以及产量密度的条件下,考察机械生产结构以及设计;此外,应创新优化玉米农艺技术,落实农艺结合农机的生产模式,构成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机结合的良性种植机制[1]。

2 玉米种植中农机农艺相互影响

2.1 播种对收获的影响

玉米性状以及具体种植方式会影响玉米产量,播种玉米效率会影响玉米种植方式。结合玉米间距进行播种,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种植玉米的行距以及间距没有统一,从而难以提升种植效率,在播种距离标准不统一情况下,会有重播以及漏播等问题出现,从而使玉米种苗资源严重浪费。此外,由于播种距离存有不同规格,这将不利于机械化种植工作的开展,增加机械化种植难度,机械生产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规范和标准的播种行距是机械种植玉米的主要影响因素。机械化收获受行距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当行距太小时,一个机械割道将有两行以上玉米进入摘穗辊,会出现割道空行现象,导致负载不均或是堵塞割台,传动部件也可能因为过载而损坏;(2)因为玉米收获机后置还田机构,没有统一的行距会使机械行走轮出现压行情况,对还田质量有严重影响。

2.2 玉米特性对于收获的影响

玉米品种以及农艺技术能够决定玉米种苗的植株整齐程度、苗穗高度、抗倒伏能力以及含水率等,最终影响玉米产量。玉米种苗品种不同对于机械化生产方式有不同适应性,机械化收获不仅要求行距统一,也要求种苗植物特性良好。

3 适应性调整

3.1 调整玉米机械化种植和收获适应性

在玉米种植中应用农业科技,对于玉米种植有关项目,结合一次性玉米种植行数与收获行数进行分析,可知在收获4行种植模式的玉米时不应使用3行收获机,但可使用在6行种植模式中。通过试验示范科学数据可知,种植玉米最佳行比为6∶2。玉米套作模式可选用650~750mm的行距,以此保证分布种植的均匀性,对于不适合使用机械化收获方式的种植区域,可合理改变种植模式,并合理调整玉米间作模式[2]。

3.2 合理选择收获方式

通常玉米果实每一颗粒会含有较大水分,收获中应用的机械设备不应进行脱粒和剥皮;而在夏玉米成熟阶段,其秸秆依旧呈现为嫩绿,这时可以使用青贮收获机,以此来提升秸秆饲的应用价值,推动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

4 实现玉米种植机械化的策略

4.1 政府加强引导

对于种植玉米模式的问题,只是以来农民种植技术将无法有机整合农机农艺技术。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地区打造玉米示范点,对规范标准种植玉米的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示范点发挥出其相应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玉米种植中来,并将原本老化的观念进行创新,针对玉米种植培训农民,使其掌握种植相关知识以及技术。结合农民实际种植时选用的生产方式,通过合理方法使其实现机械化,根据种植范围确定具体的种植间距,打造出科学的机械化种植模式,以此种植高质量玉米,促进农机与农艺发展,使玉米种植更加合理与系统。

4.2 农机农艺统筹

構建机械化种植玉米的技术体系,实现农机以及农艺技术充分融合,以此确定种植模式以及种植间距和规格的统一,基于这一条件,农民能够自己进行选择,将玉米种植示范点作用发挥出来,加强农艺技术和农机的结合,进一步发展符合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种植体系。

4.3 实现机械化标准生产

农机充分结合农艺技术的情况下,合理、统一规划玉米的播种以及收获,以此提升生产效率,使用机械技术。与此同时,可在相应区域建立较为标准的试点种植玉米,通过标准的试点和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方面的交流,构建出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种植体系,以此增加玉米的产量[3]。此外,应根据玉米生产中的耕种、播种以及收获等环节具体情况,研制出更符合地区推广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比如使用中小规模的拖拉机、微耕机及旋耕机;通过双行播种机来实现机械化播种。针对无法应用机械化播种的地区,可通过人力播种机来播种,以此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播种质量和玉米收获产量。

结束语:现阶段,为了实现机械化玉米播种以及收获的模式,应该重视共同发展农业机械和农业工艺,保证技术指导与示范点试验的科学性,完善构建种植模式;与机械化的生产趋势相适应,保证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效结合,规范种植玉米,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推动玉米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艳国.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玉米机械化生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210.

[2] 李少山,李惠冉.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18):101.

[3] 张世云.山区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适用性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94.

猜你喜欢
适应性玉米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我的玉米送给你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七穗玉米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