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开放与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0-09-10 04:48吴改
东南亚纵横 2020年5期
关键词:东盟越南

吴改

摘要:1986年越共六大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并决定了此后越南对东盟的外交政策走向。革新开放政策实施后,越南与东盟转变了对立思维,逐渐走向和平合作的发展道路,此后,越南对东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继承性和连续性并存的特点。革新开放政策实施后的越共七大、八大等通过改善双边关系、参与地区经济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与东盟的外交关系。今后,东盟将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架构中发挥主导作用,越南将会在继承其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同时,继续寻求在东盟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越南;革新开放;政策调整;东盟

[中图分类号] D8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5-042-09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国家政策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因此,对于对外政策的各种分析常常集中在国家政策的变化调整、各国尽力改变对其他国家政策进行僵化的理解或其他各国的行为调整等方面①。对外政策的调整是旧政策延续的“阻碍”要素与内外新形势、新要求的“革新”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

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越共六大”)在河内举行,此次会议以其对国内外政策的大幅度调整而成为越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标志。越共六大对越共领导班子和国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并确定了全面革新开放的政治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道路①。在对外政策方面,越共六大制定了“广交友,少树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外交方针②,形成了全新的、开放型的外交政策调整方案,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越南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努力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1986年至今,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全面落实革新开放精神,在国际和地区范围内谋求发展机遇、突破发展困境,推动国内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③。

在革新开放的过程中,越南决定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④(简称东盟),这是越南对内外政策进行“大脑平衡”而做出的重要选择⑤。从對内政策的角度来看,对东盟政策的革新调整是越南历史性的重要决定之一,它彻底改变了越南原本对于东盟的对立思想。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越南政府立场的转变改变了越南对外关系的不利局面。革新开放的成功实施是越南党和政府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检验的结果,更是越南共产党和政府执政思想不断革新和外交政策日益完善的体现。从此,越南开始逐步完善发展与合作、自主与独立的外交政策,推行多样化、多元化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一、革新开放前越南与东盟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巨大危机,彼时正值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瓦解,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越南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都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和禁运。

(一)“春天的胜利”后短暂的和平

1975年“春天的胜利”使越南获得了国家独立和统一。这场胜利对地区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强烈影响,改变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面对这种情况,东盟各国调整其对越外交政策,从“反共”政策转向审慎友好政策,与越南接触、合作。

1976年2月23—24日,第一次东盟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讨论了越南战争后的东盟政策,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即《东盟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宣言》,在尊重领土和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为地区各国的长期和平奠定基础;同时阐述了地区政治稳定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了可以与印支三国合作的领域。1976年7月5日,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向东盟各国公布了越南的四点外交政策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尊重彼此间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第二,不得将自己的领土租借给任何国家作为军事基地,防止其直接或间接威胁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第三,在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促进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在相互理解、尊重和平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地区国家间的争端和冲突;第四,深化本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通过各国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

(二)“柬埔寨问题”后的持续对立

“春天的胜利”后不久,越柬边境战争爆发。随着局势的发展,1979年越南军队直接进入柬埔寨,扶植韩桑林和洪森御用政权⑦,这一事件很快被看作“越南侵略柬埔寨”“越南扩张主义”等。1978年11月3日,越南与苏联签署《越苏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对该条约的签订表示强烈反对;东盟各国则担心越南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会增强苏联和越南的力量及其在亚太和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的战略意图,因此,越南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呈现紧张状态⑧。各方反对越南向柬埔寨出兵,要求越南迅速从柬埔寨撤军, 尊重柬埔寨的独立与和平。此外, 曾经支持越南抗美战争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切断与越南的外交联系。这使得越南外交长期处于孤立状态,越南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挑战。与此同时, 由于“主观、 唯意志、 冒进”的错误, 越南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过度的军事支出又加剧了越南经济发展的困难。

由于对国际和地区局势的认知存在片面、主观和唯意志的缺点,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完全忽视了越南军队在柬埔寨存在的敏感性,这是引起东盟各国激烈反对的重要原因①。由于越南与东盟各国对“柬埔寨问题”的不同立场,导致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局面,此外,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分化组合和干扰效应加深了越南与东盟各国间的分歧。1979年6月,东盟外交部部长会议发表公报,强烈要求越南撤军并拒绝接受越南难民。1980年6月25 日,东盟在外交部部长会议上指出越南在柬埔寨的行为是“侵略”②,在谴责的同时把越南作为东盟的“头号敌人”来看待,这标志着东盟与越南的友好关系正式破裂,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二、革新开放后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与东盟关系的改善是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外交政策革新过程中的最大成就之一。回顾30多年的革新过程,可以看到,越南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越南不斷努力与东南亚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愿意与东盟各成员国建立和平与稳定的合作”③。从尽量与周边邻国和东盟各国加强各方面的关系④到积极主动并有责任地与东盟各国共同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同体⑤,这种转变是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长期发展和突破的结果。越南从与东盟各国对立转变成一个积极、有责任的东盟成员国,东盟成为影响越南外交政策革新的关键因素。

(一)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思想的调整

1985年,78岁的长征再次出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在他担任总书记期间,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不断反省个人专制独裁的制度根源,防止出现个人专制独裁,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成为越共全党的共识⑥。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层执政的最大转向就是“以民为本”“遵循与尊重客观规律”“党必须在各方面实行革新”,革新就必须“革新思维,同时要革新组织、革新干部队伍、革新领导风格和工作作风等”⑦。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还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是越南共产党走向社会主义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必须以国有领域为核心,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作用”⑧。为了使社会主义改造稳定地进行下去,首先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让越南国营经济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并能引导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稳定发展。革新开放必须在“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 两方面同时进行⑨。所谓“从下到上”就是革新开放要从个人、企业和社会做起;同时也贯彻执行“从上到下”的政策,与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的宏观政策保持一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让越南认识到:先进革命理论与本国国情的结合会对国民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并加深国民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⑩。

(二)积极调整对东盟的外交政策

在对外政策方面,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全面调整,“随时准备在双边互利和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基础上,尽力扩大与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关系”①。需要强调的是,越南领导人将目光放在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积极谋求缓和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并制定推动双方经贸往来的政策。越南努力发展与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和加强与老挝、柬埔寨之间的特殊关系②。越共六大会议上指出, 愿意与东盟各国一道,“协商解决与东南亚有关的问题,建立和平共处的关系,建设一个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东南亚”③。与此同时,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也开始考虑加入东盟的机会和可能性。这一积极转变改善了越南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使越南开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尤其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和地区组织。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实行“多样化、全方位”的外交方针。革新开放取得的成就促使越共从七大到十二大都坚持推行稳健的革新开放路线④。具体来说,首要的是推动发展与东盟各国和周边邻国的关系,积极扩大双边和多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密切往来;积极寻求与东盟和地区各国建立“对话”“协商”平台,积极主动改善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外交关系,打破孤立状态⑤。

(三)政策调整的原因

1. 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抗法、抗美战争,越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越共四大(1976年)的文件中有所反映。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了大生产要素与仍然普遍的小生产要素并存的状况。以1976年为例,越南的工业投资额为107亿越南盾,占全国总投资额的38.6%;农业投资额为37亿越南盾,占16.2%⑥。在战争时期就开始执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持续,甚至在1986年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774.7%)现象并长期处于三位数通货膨胀水平,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还保持着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⑦,上述现象导致越南进入世界最贫困国家行列⑧,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1976年,越南的进出口额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率微不足道,一直处于入超状态。这一时期,来自国外的投资非常有限,主要是联合国及非政府组织等提供无息贷款或无偿援助。1985年,越南发生了由于价格—粮食—工资改革失败而导致的极其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重了越南的困难。在越南第七届国会第十次例会报告中,部长会议副主席武文杰指出:“直到1985年第三季度,越南的经济形势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在货币改革中的失误,出现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的趋势。”⑨因此,对于彼时的越南来说,发展经济是加入东盟的重要推动力之一⑩。

2. 为了提高越南在地区和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越南战场失利后,美国从越南撤军并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柬埔寨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后不久,美国也撤出了在菲律宾的驻军,东南亚地区呈现和平稳定局面,越南和东盟成员国都清楚认识到对话合作将逐步代替对立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东盟不是军事协约组织且各成员国在安全防卫合作方面没有互助义务,但是,东盟作为致力于实现地区和平稳定与合作发展的组织得到了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尊重。另外,东盟也与多个大国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和会晤。东盟为越南提供了新的角色,使其能够得到东南亚国家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广泛认可。于是,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

对于越南来说,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东盟国家通过越南在处理与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关系时也将更加自信和从容,双方都将有所获益。

三、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

1986年越共六大之后,越南逐步调整了其对东盟的外交政策,表现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在政治层面,越南转变了关于接近和融入地区的思维;在外交层面,越南实行了对东南亚地区的多方位外交政策,并且改善了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在经济层面,越南积极主动参与地区经济活动,实现了越南经济的增长。

(一)转变关于接近和融入地区的思维

到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共产党仍存在东盟是“变相的东南亚条约组织”①的认识,是企图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美国强权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②的工具。美国在《关于印度支那的立场》的第64号文件中曾强调:“美国将下决心采取所有切实可行的手段去保护印度支那的安全,并阻止共产党在该地区的侵略扩张。”③从此之后,东盟各国被越南视为“保护美国利益的爪牙”④,这在现实中表现为越南—东盟双边关系的演变以及美国在越南—东盟关系中的影响。自东盟成立之日起,东盟各国便拒绝与越南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联系,并对支持和帮助越南革命运动的国家感到谨慎和害怕。与此同时,越南把东盟看作是美国和西方试图继续保持自身地区影响力的工具⑤。

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越南政府及人民不断奋斗以发展与印度尼西亚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友好与合作关系。我们希望并随时准备与地区各国一起协商解决有关东南亚的问题,确立和平共处的关系,把东南亚建成一个和平、稳定与合作的地区”。时任越南外交部部长阮孟琴表示: 加入东盟时, 越南希望不断扩大与各国的经济联系并保持长远合作关系⑥。此外, 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对东盟的认识发生了转变:越南共产党和政府认为, 东盟已经成为地区最大和最成功的组织,这不仅体现在组织成员的数量上,还体现于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中的地位方面⑦。

“柬埔寨问题”以政治方式得到妥善解决后,越南与东盟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越南共产党和政府认识到自身利益与地区利益紧密相关,并宣布“我们特别关心的是与本地区各国改善关系,为建设友好、和平与合作的新的东南亚而奋斗”⑧。在具体行动上,越南选择将改善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作为扩大对外关系的开端⑨。

(二)实行对东南亚地区的多方位外交政策

早在1964年1月14日的外交会议上,越南劳动党(后来的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家主席胡志明就曾明确指出:“外交活动不只是仅限于大使馆、总领事馆等专门机构负责,还包括其他组织,如外贸、文化、青年、妇女、工团等组织都是外交。”⑩革新开放初期阶段,越南的对外政策方针是“多树友、少树敌”?輥?輯?訛。为了顺利达到目标,越南首先要积极推进“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即按协定撤军;其次是恢复和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最后是尽快实现与美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①。只有这样,越南才有希望加入东盟,与其他东盟成员国一起把东盟建设成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共同体。

在越共六大上,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实施多方位的外交政策,与东南亚各国一起努力建设一个和平、自主的地区环境。“我们希望与地区各国一起协商解决东南亚问题,确立和平共处的关系,把东南亚建成一个和平、稳定与合作的地区”②。越共七大明确指出,越南的对外任务是“与东南亚各国发展多方面的友好关系,为本地区的和平、友好、合作而奋斗”③。1992年,东盟邀请越南外交部部长参加当年7月举行的东盟外交部部长会议。在此次会议上,越南代表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上签字,并成为东盟观察员国。越南与东盟各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越南主动顺应东盟和平、稳定、合作的发展趋势,不再把东盟视为类似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对立组织。1994年,越南表示已经具备成为东盟成员国的条件,随时准备加入东盟,这一主张在1995年8月27日举行的东盟部长级会议上被东盟各国接纳。在1996年6月举行的越共八大会议上,越南共产党决定继续坚持“在为实现国家和平、独立、发展而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政策, 推动对外关系的多方化、 多样化”。

(三)改善与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

革新开放时期,越南对东盟的政策是在實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从初始阶段转变认识、尝试接触到成功改善关系,并向积极参与制定“制度规则”④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越南提出在对待印支三国之间的关系时采取与本地区其他国家不同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把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的关系放在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与越南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而“在东南亚和平稳定的利益”成为越南对美国和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⑤。越共六大政治局第13号决议(1988年5月)明确指出:“要结束与中美两国的对立,需要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全面的政策,扩大与地区各国的合作领域。”⑥

对于印支三国之间的关系,越南“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和巩固印支三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建设和保卫祖国是三个国家民族兄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⑦。对于东盟各国,越南“支持在东南亚等地建立各个非核地区为目的的创见,越南政府和人民决心为发展与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友好与合作关系而不断奋斗⑧。

随着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发展,越南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行动方案。1993年,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在对东盟各国的访问中阐述了越南的四点政策⑨,主要包括:(1)越南实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的对外关系政策;(2)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加入东盟;(3)随时准备参加双边及多边对话,把东南亚建设成为和平、合作、发展及没有核武器、没有外国军事基地的地区;(4)越南主张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与各国之间的争执、博弈与摩擦,在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原则上,在尊重国际法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精神的前提下协商解决关于边境地区冲突、南海海域划分和岛礁归属等方面的争议。在此基础上,越南与地区各国在以下四个主要方向上的对外政策是:(1)希望与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各国建立外交关系;(2)决心与东南亚各国恢复双边外交关系;(3)与各邻国增强、巩固并建立外交关系;(4)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四)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

步入革新开放时期,越南陆续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越南的对外关系取得巨大进步,越南积极参与解决“柬埔寨问题”并签订《巴黎协定》(1991年10月23日),这为之后越南走向国际社会开启了良好开端。

1993年,越南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建立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及国际经济合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这三个国际金融组织成为越南官方发展援助(ODA)的最大来源,为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此外,越南与欧盟签订了合作框架协定(1995年),并先后于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加入东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体系,推动了越南的对外贸易发展。

越南加入东盟后,来自东盟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增长备受瞩目,具体表现有:

一是越南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经营单位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自行组织出口。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出口活动是具有突破性的一点,因为此前越南的进出口贸易活动都必须在政府的管理下才能开展①。

二是部分商品进口自由化,特别是国内生产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商品。同时,越南政府简化许可证颁发、限额、海关检查等进出口手续,根据发展需要对进出口税目进行合理调整。实行鼓励扩大出口市场的政策,改革机构提高效率,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同时大量进口机器和天然原材料。

三是汇率自由化。1989年3月,越南正式实行汇率自由升降机制,代替了此前缺乏灵活性的规定,同时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设立外币交易中心, 为汇率自由化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市场调节确定汇率比价,并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通过努力,越南的通货膨胀率从1986—1988年的400%下降到1993年的5.2%。

四、未来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可能方向

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2016年,越共十二大制定了新的外交路线,以期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即“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对外关系方针,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做世界各国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②。越南对东盟的政策是“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最大程度地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促进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决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卫党和人民建设国家的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世界各民族的和平、独立和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③。

越南不断推动思维革新并及时调整对东盟的政策,对自身进行新的定位,调整合作形式,“与东盟各国一起积极主动建设强大的东盟共同体”④。发挥越南在东盟组织中的优势,推进国家各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与东盟各国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⑤。在对地区和世界形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结合东盟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关于未来越南对东盟政策调整的几点可行性假设:

假设1:美国和中国等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继续保持合作与竞争关系,争取在东南亚地区发挥大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需要继续发挥东盟在维持区域安全架构中的主导作用,而越南则将在东盟扮演重要角色。东盟需要继续保持在东南亚地区各个合作机制和地区安全架构与定型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美国和中国争取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的同时,东盟起到维护东南亚各国的团结与独立自主的作用,以此维持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东南亚各国区域政治与安全合作的主要对象是东盟,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将日益增强,其地位也日益提升,在地区安全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发言权。东南亚地区各国建设东盟共同体的愿望将以东盟为中心持续进行,区域合作将得到巩固并不断推进。在区域一体化进程得到大力推进的同时,建设东盟共同体将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人民的普遍意愿。

在此过程中,越南将继续维持积极主动的对外政策,促进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团结,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为成功建设东盟共同体做出贡献。越南将大力推进区域深入融合,密切与东盟各成员国的关系,这一主张将在越共十三、十四大上继续得以体现。

假设2: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矛盾和竞争渐趋激烈且更加难以调解,东南亚各国之间将会开展军备竞赛,竞争和冲突将会更加经常地发生。在领土主权争端的热点问题上将会有诱发战争的危险,东盟共同体建设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发挥的作用将会减少并与有关各国产生矛盾,在各大国施压之下,东盟内部很有可能会出现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很有可能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减少与东盟的接触,在推动东盟发挥自身影响力、地位定型的工作中步伐放缓、缺乏积极性。与此同时,越南将权衡考虑选择怎样与区域外各大国发展关系,选择对本国领土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国家进行合作,实行像冷战时期一样“选边站”的对外政策。考虑到区域力量平衡这一因素,越南也许将选择与美国在几个越南具備优势的领域进行合作。另一方面,越南将继续与中国维持和发展目前已经存在的多方面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中,越南都需要坚定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提高国际合作的能力,在着重发挥内部力量的同时争取外部力量,把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结合起来”①。越南会努力限制最大冲突的发生,更加娴熟地运用对外政策特别是与各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

假设3: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仍将继续展开,但竞争程度降低。东南亚地区由于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而一直处于经济衰退的状态,加上各国经济发展差距大、政府管理不力及其他来自外部的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各成员国内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会很高。当东南亚各国必须优先解决各自内部问题时,就将减少参加地区合作的努力。因此,东南亚各国领导人都将优先巩固外部和平、稳定的环境,再逐步稳定国内的情况,这样,建设东盟共同体的计划才会得以继续展开。

在上述情况下,越南也将与地区各国一起携手为建设东盟共同体做出贡献。需要说明的是,当东盟各成员国对于建设东盟共同体缺乏信心之时,也正是越南在东盟发挥领导作用的机会,此时,越南将继续与其他各核心成员国为促进东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东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

上述这些假设可能在东盟的发展过程中和越南对外政策的调整过程中相互交错、共同存在。在以上分析的三个假设中,第一个假设最有可能发生,东南亚地区内的安全与政治环境依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各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趋势仍将是现阶段和未来的主要趋势。当越南在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方面越来越开放之时,东南亚和世界各国都将承认越南是一个在多方合作机制中积极参与的成员;当越南经济不断发展时,越南将日益巩固自己在东盟的地位、发言权和影响力。

第二、三假设其实很难发生。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因此,各种竞争要素将与地区各国之间的利益不断交织在一起,这将会限制各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五、结语

通过对30年革新开放(1986—2016)中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调整的实践和政策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这是越南对外政策调整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是越南革新开放对外政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对外政策上的重要决定在越南共产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充分的补充和不断的完善。越南对东盟外交政策的调整既有继承性又有参与程度上的不断完善,其对外政策朝着密切融入东盟发展过程的方向努力。

未来,越南将继续参与建立东盟和地区规则,继续主动参与东盟的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与东盟各成员国一起推动建设更加团结的东盟共同体。为此,越南需要更加清楚地表明自己对东盟的态度,将东盟的发展与越南的发展联系起来。另外,越南还需要快速推进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提升进一步融入东盟共同体的能力,“坚守和平、便利的环境来大力推进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坚决捍卫独立、自主、统一和领土完整,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积极为民族和平与独立及世界社会民主与进步的斗争做贡献”②。

正是通过对东盟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越南才逐渐筑牢国内政治基础,其国际地位才逐步得到东南亚地区各国的承认,最终实现与地区各国的携手合作。此外,也正是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多方面关系的稳定,才使得越南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可以说,在越南的革新开放中,对东盟政策的革新是越南对外政策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越南对外政策成功的关键。

注:本文是2018年度北京市哲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建设国际组织(机构)驻地研究》(编号:18ZGC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曹云华:《探究亚太新秩序》,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2. 古小松主编:《东南亚——历史 現状 前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版。

3. 潘金娥:《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4. 利国、徐绍丽、张训常编著:《列国志·越南》,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5. 陈明爱:《越南与东盟一体化:在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之间》,《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3期。

6. 李春霞:《越南对美国政策的演变及走向》,《国际论坛》2016年第4期。

7. 李春霞:《对越南加入东盟的再思考》,《红河学院

学报》2017年第2期。

8. 黄胜伟:《越南外交:从“一边倒”到“走平衡”》,《世界知识》2011年第11期。

9. 梅记周:《越南独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进》,《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10. 王国平: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对外政策的调整》,

《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1期。

11. 郑翠英:《试论冷战后越南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

调整》,《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3期。

12. 周伟:《从对抗到和解——冷战结束初期的越南与

东盟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3. 金丹:《越南加入东盟20年:回顾与展望》,《红河

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14. Hermann, Charles F..“Changing Course: When Governments

Choose to Redirect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4, No. 1, 1990, pp. 28~34.

15. Modelski, George. A Theory of Foreign Policy, part 1, Praeger, New York,1962.

16. Joseph S. Nye Jr..“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05, No.2, 1990, pp.177~192.

17. FRUS, Vol.6, 1950, p.745.

18. (越南)阮维贵:《革新事业——成就与教训》(越文),《越南共产党电子报》2017年10月17日。

19.  (越南)阮重福: 《越南30年革新——成功与挑战》(越文),《政治理论杂志》2016年10月25日。

20.  《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文),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6年版,第74~75页。

21. (越南)杨文广:《试论外交中的研究与战略》,《国际研究》2015年第4期,第208页。

22. (越南)陶辉玉(主编)、阮芳苹、黄英俊:《东盟与越南的国际一体化》,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页。

23.  (越南)阮氏完:《从1995—2006年越南共产党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演进研究》(越文),河内国家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5页。

24. (越南)国际关系学院:《越南50年外交讨论纪要》(越文),1995年8月22日, 第48~51页。

25. (越南)范德成主编:《越南—东盟机会与挑战》(越文),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26.  (越南)阮氏梅花:《革新开放时期越南共产党在各邻国及东盟地区关系中发展对外思维的步骤》(越文),《党史杂志》2005年第5期。

27.  越南外交部: 《越南外交活動50年总论》 (越文),河内:越南外交部档案室,1999年版,第43页。

28. 《胡志明全集》 (越文), 第10集, 河内: 国家政治出版社,2011年版,第317页。

29.  (越南)朱文福:《革新开放对外思维过程与革新开放路程》, 《国际研究杂志》2004年第3期, 第6~7页。

30.  《越南共产党全集文件》(越文),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集, 第787页。

31. 《越共六大政治报告》 (越文), 《越南共产党全集文件》, 第47集,第701~837页。

32. (越南)范光明:《越南革新开放对外政策(1986—2010)》(越文),河内: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

33.   (越南)杜梅:《关于东盟的四点立场》(越文),《越南人民军队报》1993年10月7日。

34. 《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文),河内:越南共产党中央办公室,2016年版,第153页。

35.  (越南)泰文龙:《党关于对外政策目标、定向和融入国际的一贯认识》(越文),《越南共产党电子报》2015年9月20日。

36. 《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文),河内:国家事实与政治出版社,2011年版,第236页。

(责任编辑: 颜   洁)

猜你喜欢
东盟越南
读图
越南·河静省
越南百里“银滩”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