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研究

2020-09-10 01:21李储学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圈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高校的竞争将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竞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是包括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及融合内外部要素的有效体制机制。应用技术型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有五个着力点,即以协同开放为理念推动产教融合走向纵深;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促进双创教育科学发展;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推进组织机制改革创新;以双师双能为导向加快人才队伍转型升级;以创客实战为目标强化平台体系运营管理。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8-0058-0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和各省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双创制度体系,为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清障搭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活力,提升广大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双创政策密集出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间和发展环境。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指明了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在转型、质量、结构、融合、服务等方面做到战略聚焦、深耕细作、精准发力,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

目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在制度供给、平台搭建、专创融合、双创导师培育、创客实战训练、“政产学研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实践层面看,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三个难点问题尚未破解,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还没有形成清晰、长远的规划;二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尚未实现有机衔接,产教融合“一头热”和人才供需“两张皮”顽疾依然存在,应用导向不强,制约着创新创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没有完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共享度不高,重复建设及运营管理低效问题比较突出。

从理论层面看,有两个重点问题须引起重视,一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这一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素与结构、运行机制与逻辑关系等基本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界定和探讨;二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缺乏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分析框架,理论研究如何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进而实现双发展、双提升,这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应协同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战略的必要性

当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各高校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也是新赛道、新机遇。对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回应、探索及推进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未来高校的竞争将是生态圈的竞争,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对生态圈的依赖度将更强烈[1]。

(一)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双创工作必然要求高校强化开放、融合、共赢的发展理念,大力打造服务师生创新创业和全社会创客实践的教育生态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战略,就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政策要求,重点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双创导师队伍匮乏,双创平台体系实际作用不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一头热”等难题。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目的在于联合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中介组织和全社会的资源力量,共同推进双创工作,共同参与双创教育,共同培育双创人才。这也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走产教融合道路,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从规模的扩张向结构的优化转变,这些变化或转型要求必然传导、体现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创新人才活力,已经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不是高校唱独角戏,而需要应用技术型高校与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弹好协奏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战略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高等教育供需双方的实际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高校和企业、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互动起来,在校地、校政、校企等多个方面形成新型伙伴关系,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两次大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双创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进入攻坚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亟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发展。高校不再是偏居一隅的象牙塔,而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源和动力站,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梦工厂。高校综合改革既需要从内部打破,也离不开外部嵌入,要形成内外合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过程,其实也是重塑内部、连接外部、沟通内外的过程,是推进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内涵及结构

有学者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与功能性特征,大致包括核心圈层、外围圈层[2]。创业生态圈构成要素包括基础要素和结构要素,其中基础要素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结构要素包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科技研发[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是一个场域的范畴,在这个场域内,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质量和水平为目标,融合高校、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充分的协同合作、创新发展,从而围绕服务双创产生释放出更多的“优势叠加效应”和“化合反应”。从结构上来看,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既包括内部要素,也离不开外部要素,更需要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高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内、外部要素,围绕实际需求、发挥实际作用、产生实际效果,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创生态。

(一)内部要素

从应用技术型高校内部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最主要的要素有五个,即制度、组织、平台、资源和文化——“五位一体”。

第一,制度先行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和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应用技术型高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必须坚持制度先行,构建起健全的制度体系,对包括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度促进双创规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各类创客活动。

第二,组织工作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推力和运行基础。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而言,“组织”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作为名词的“组织”,即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另一个是作为动词的“组织”,即组织贯彻和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组织开展和实施学习双创改革。

第三,平台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场域。平台既包括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研究基地,也包括实训中心、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创客工厂,还包括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双创时代。它们共同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系统,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场域,是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必不可少的要件。

第四,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兵马”和“粮草”。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既包括理论导师、实战导师,也包括为助力创新创业改革的各类管理和服务人员。另外,资源还包括资金、设备、信息、课程、教材等要素,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些资源缺一不可。

第五,文化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最迫切的项目和最持久的动力。纵观世界著名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如斯坦福大学、华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等,无一不是注重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特别是厚植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学生从迈入大学校园的那刻起就被注入了创新创业基因,并在大学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形成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为创客实践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内驱力。

(二)外部要素

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外部来看,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合作伙伴”。

首先,政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引导支持和公共服务。双创是党和政府大力推动的一项战略,从这项工作的启动和推进情况来看,政府扮演着重要的推力作用,这也是迅速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规划、引导、规范、奖励等,对高校而言非常重要。另外,政府作为公共权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牵线搭桥、奠基铺路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获得政府支持和政策资源来实现持续的发展。

其次,企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需求导向和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和服务支撑。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指示牌。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不仅要及时全面地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痛点问题,也需要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让企业更便捷、更充分、更深入地参与教学育人和协同创新,基于公平的利益创造和分配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高校改革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再次,社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创新创业教育要强化应用性、实战性、服务性,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地方、扎根地方、融入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服务者等主体,都要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对接社会,寻找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金点子和好项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塑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四元合力”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是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全面综合改革绕不过、躲不开的核心问题。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进程中,“跨界”“融入”“合作”“协同”等關键词体现着这四方力量关系的走向。

(三)机制创新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必须要通过机制建设和机制创新来使应用技术型高校内、外部要素融合到一起,发挥“1+1>2”的协同效应。若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毫无联系,会导致学校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双创工作主体之间出现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组织壁垒、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问题,造成一方面是部门林立、职能混乱、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却又缺位、失位、越位、错位。这些问题反应出各要素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融合机制。一是统一领导机制,即统筹规划学校内外各类要素,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统一指挥、顶层设计,做到政令统一、步调一致。二是对接合作机制。这主要是学校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对接,以及学校为抢抓国家政策红利和企业合作机遇而对外建立的对接机制及合作机制,通过对接建立更多、更广、更深的合作关系,促进政策和项目落地。三是沟通协调机制,即学校内部各级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外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共享,从而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能量交换,促进双创产出,以服务创客活动为宗旨构建起畅通、便捷、高效的信息流动机制和协商决策机制。四是双创运行机制,推动双创工作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同时借助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双创工作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科学化。这些都迫切需要高校管理者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智库和专家学者们的作用,进行流程再造和流程设计,切实解决双创工作运行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走好“最先一公里”,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五是实践创新机制。当前,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组织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要持续创新、不断迭代,而机制创新是最快速、最灵活、最有效的,也是制度破冰、组织重构、管理再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鼓励、尊重和支持基层进行机制创新,将好的基层创新经验进行推广应用,从而实现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改革目标。

四、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建设的策略

进入新时代,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树立生态圈战略意识,抢抓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产教融合等国家战略机遇,从理念、制度、组织、队伍、平台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协同开放为理念推动产教融合走向纵深

美國创业型大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探索构建了涵盖政府、产业、高校的三螺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螺旋目标一致、时空接续,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协同合作,形成放大效应[4]。从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运转体系来看,它的各个职能机构沟通了校内创业教育和校外各要素资源,同时得到政府、社会的各类支持,形成了有机平衡的动态化网络组织[5]。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树立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理念,立足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社会服务、社区发展等实际需求,建立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及社区等地方创新体系中众多主体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以价值链为核心的“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四链贯通”。建立基于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充分吸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增强应用型科研和成果转化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和咨询服务,为地方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及重点问题,争取地方为学校改革和创客教育提供政策、公共服务、投融资、信息资源、社会实践、合作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应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方法,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找准协同合作的契合点,与地方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及实践,建立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共生关系。宏观层面,共建产业发展联盟、协同创新联盟、科技集团等;中观层面,共建行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新团队、技术攻关小组等;微观层面,通过共建学科专业、师资、课程、教材等方式,让企业能实质性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促进双创教育科学发展

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经验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最关键的是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具备创业生态系统基本要素和条件;二是要形成有效的系统运行机制;三是要有核心的主导力量和持续推动[6]。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抢抓政策、全面铺开、搭建平台、争夺荣誉的阶段走向产教融合、精准服务、狠练内功、回归教学的阶段。进入新阶段,应避免改革的随意性和短视性,更加突出制度和规划的引导力。首先,应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体系。做好行业企业、师生、校友和创客等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调研,分析当前双创教育“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集中企业、专家和师生的智慧,共同制定相关制度,特别是产教融合利益分配制度、双创导师制度、应用型科研及成果转化制度、双创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相关制度等,克服双创教育中的“中梗阻”等问题。其次,应强化对双创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引领。结合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双创教育在学校发展、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清晰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改革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为全校师生参与双创教育改革提供明确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有效克服当前改革中存在的师生认识不足、目标不明、动力不强、盲目发力等现象。再次,应注重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双创教育改革的活力。双创教育改革要持续深入推进,一定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共同推动,完善制度和目标规划以后,中层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执行力、创造力就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应创新奖励机制和奖励方法,鼓励各学院、各单位和广大师生敢想、敢试、敢闯、敢做,为学校整体改革的推进不断探索和积累基层经验。

(三)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推进组织机制改革创新

应用技术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应该巩固和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围绕教学重塑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让双创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一是加强外部合作,建立对接和服务组织。围绕创客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发展趋势,成立更适应双创工作发展的对外合作、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实体公司等新型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内部整合,推动现有组织体系精简优化。整合现有的机构,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等原则,注重管理重心下移,促进管理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数量。三是创新办学体制,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充分吸纳国内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集团化办学,注重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关系,在共建创业学院、人才队伍和协同育人等方面实现突破,推进协同发展。四是打破组织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等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培养高素质的创客离不开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机制。因此,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对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也是对培养机构自身的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信息机构、决策机构和研究机构。

(四)以双师双能为导向加快人才队伍转型升级

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应该从优化存量和扩展增量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存量,即从高校现有教师队伍着手,发挥人事、教学科研、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的作用,协同制定创新创业导师培养计划,在全校分批、分类遴选双创导师进行培养、培训,特别是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注重校内双创导师实战能力的锻炼,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成立公司等创客实践,支持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双创导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创新创业教师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扭转“学院派”导师队伍现状。二是扩展增量,即要多渠道、多形式聘请创业者、企业家、高管、校友创客、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工匠、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任教;与企业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通过讲座、研讨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家咨询、一对一指导等多种形式,推进社会导师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比较优势和实际作用,加快推进优质课程建设工程,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五)以创客实战为目标强化平台体系运营管理

助力教学、服务创客是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最重要的职能。打造高校创新教育升级版,应发挥众多平台叠加效应和实践育人功能,配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创客实现“创意—创造—创新—创业”提供舞台。一是应强化创业服务与孵化平台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应用技术型高校内所有实验室、实训中心、研究所、创客工作室、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产业园和科普基地等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鼓励师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技能培训等。二是加强平台运营管理,发挥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实施“大平台+”战略,注重完善双创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交流合作等功能,为师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全社会创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强化平台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克服创客教育理论与实战“两张皮”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平台运营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的工作和服务队伍,为创客教育、创客活动及创客成长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社会效益导向,注重对高校师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创新创意项目的孵化,注重对创客教育的平台支撑,在宣传落实双创政策、争取社会资源、加强创客训练、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方面给予创客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储学.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战略及其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33-37.

[2]胡家保.创新驱动视域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J].教育評论,2018(3):62-64.

[3]孙金云,李涛.创业生态圈研究:基于共演理论和组织生态理论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12):35-42.

[4]何郁冰,丁佳敏.创业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5(7):1043-1044.

[5]姚小玲,张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2-126.

[6]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

(责任编辑:张维佳)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Chu-xue

(Huanghe Science&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63, China)

Abstract:China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will be the competi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which includes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and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nteg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re are five key points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depth with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opening;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the top-level design as the traction;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with the service teaching as the center;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alent team with the guidance of both teachers and abilities; to take the actual combat of makers as the goaland strengthen platform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作者简介:李储学(1986—),男,硕士,黄河科技学院民办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河南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改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JYB2019002)

猜你喜欢
生态圈创新创业教育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重庆为高校量身定做创新生态圈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
撬动企业的商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