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20-09-10 12:34符佳杨林邹亮牛蓓许毅曹晓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3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倡议

符佳 杨林 邹亮 牛蓓 许毅 曹晓蓉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培养是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合的一个重要模式。该文基于C大学—T国Q大学本科护理“1+2+1”联合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阐释了联合办学对融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意义,并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C大学-T.Q大学”本科护理“1+2+1”联合培养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护理;联合培养;本科生教育;国际合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成都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cdjgb2017001)

[作者简介]符 佳(1970—),女,湖南桃源人,硕士,成都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曹晓蓉(1965—),女,重庆人,学士,成都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341-03[收稿日期] 2020-04-03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促进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跨境高等教育[1]。为响应成都市市委市政府要求C大学创建护理“一流学科”的号召,在学校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指引下[2],推进护理教育国际化是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的T国Q大学是C大学的国际合作院校,T国Q大学护理学科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为促进笔者所在学校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本校本科护理教学质量,经双方共同探讨,拟创建中外联合培养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反复研究,对比双方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于2016年达成“C大学-T.Q大学”本科护理“1+2+1”联合培养协议,即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C大学学习,第2、3学年在T国Q大学学习,为探索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迈出了实际的步伐。

一、“C大学-T.Q大学”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对比T国Q大学与中国C大学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独立处理和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及良好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护理、评判性思维、教育与咨询、科研、法律与伦理、人际关系、领导管理力及专业发展等。两校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专业能力和健康服务;不同之处在于T国Q大学更注重职业伦理、宣教、领导力;中国C大学提出的是教学与外语能力。

(一)T国Q大学6项毕业要求

(1)能在医院和社区应用所学的护理、初级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知识。(2)能应用专业护理操作技能并具有专业伦理道德。(3)能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护理保健。(4)能对病人、公众宣教和提出建议,重点使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护理获得健康。(5)能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能和其他学科的卫生保健人员协作。(6)能成为护理小组的领导者,能创造性、批判性和分析性地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中国C大学5项毕业要求

(1)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护理计划并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基本专科护理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具有初步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4)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5)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二、双方课程设置比较

(一)课程结构

T国Q大学四年制本科护理课程结构由普通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核心课程(Core Courses)、主修课程(Major Required Courses)、选修课程(Elective Course)组成。课程实行学分制,其中普通教育30学分;核心课程14门占31学分;主修课程36门,占76学分,选修课8学分。理论课为每学分16学时,实践课为每学分60—90学时。学生毕业必须修满145分。本校四年制本科护理课程内容由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组成。课程实行学分制,其中公共课教育51学分;学科基础课29学分;专业课程80学分,选修课17学分,学生毕业必须修满177学分。对比两校的课程结构,均为4部分组成,在核心课(学科基础课)与主修课(专业课)方面,T国Q大学为107学分,C大学109学分。区别较大的是普通教育课程和选修课,C大学比T国Q大学多30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课程比較

T国Q大学护理本科核心课(Core Courses)13门,总学分31;C大学学科基础课11门,总学分29,加人体寄生虫学、医学生物学2门选修课共计学分33。对比两校核心课(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基本一致,学分基本相同。经过对每门课程的描述进行比较,T国Q大学护理本科核心课与C大学学科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基本吻合,能够满足双方护理本科培养要求。

(三)专业课课程比较

T国Q大学护理本科主修课程(Major Required Courses)25门,总学分76;C大学专业课程23门,总学分80。对比两校主修课(专业课)课程,均开设有护理学类教学质量标准[3](P811-823)要求的专业课和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专业课。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病护理、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在学分分布上,T国Q大学侧重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和儿科护理学;C大学更侧重于成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2.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人际沟通与礼仪,在T国Q大学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有安排。

通过对以上课程比较,T国Q大学与C大学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的学分上虽有一些差异,但在具体的课程安排和课程描述上,双方仍表现出较高的吻合度,且符合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T国Q大学的护理人文课程的比重高于C大学;C大学的专业课程比重大于T国Q大学,说明我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仍然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专业课程以临床医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发展职业情感,学习护理“患病的人”[4]。

(四)实习实践比较

两校的培养方案,均在第4学年安排护生进行护理临床实习,T国Q大学要求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实践、初级医疗保健实践、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母婴护理实践、儿科护理实践、精神病护理实践、成人与老年护理实践、急救和重症护理实践,实习时间1440小时,共计学分24学分。中国C大学要求學生实习科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精神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习时间40周,共计学分20学分。对比实习课程描述,要求上基本一致。

三、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

经过以上比较,两校协商后,制定出双方认可的联合培养方案,实施“1+2+1”双学位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来源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统一高考,达到C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入学要求的中国学生。建立整建制的中外合作班,采用独立的并经两校协商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教学集中在第1学年,由C大学具体实施。第2、3学年,项目班学生赴T国Q大学护理学院,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第4学年,项目班学生回到中国C大学医完成两校要求的实习任务,即达到T国Q大学第4学年要求的各实习科目的学习,同时完成C大学的实习40周及毕业论文的学习任务。T国Q大学同时提出,第4学年的毕业实习时,T国Q大学将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参与教学,并要求C大学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全英文查房和病案记录。

四、实施情况

(一)教学计划实施情况

目前,已有两批项目班学生顺利赴T国Q大学护理学院进行第2、3学年的学习。教学运行过程中,由于项目要求实施英文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学年要完成公共课和11门学科基础课程,共计学分73.5分,教学任务非常重。期间学生英语要求达到雅思5.5分,每门课程60分以上,第1学年学习绩点达到2分以上,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为此,针对该项目的学生,我校还利用假期给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开设“医护专业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科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考试也采用双语试卷,要求英文试题占比至少50%以上。通过两批学生第1学年的教学运行,学生基本能达到培养要求,也有个别学生因英语学习困难,最终淘汰出项目转入普通本科护理专业继续学习。

第2、3学年在T国Q大学护理学院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期间,在全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学生首先要适应的是英文教学,其次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方法。刚进入新学期时,部分学生课堂上基本听不懂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自己也不断学习,最终能够听懂教师授课,目前基本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学生反馈T国Q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学方法比C大学灵活,有更多的小组讨论、自学、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课堂作业和平时测验也较C大学多,并且计入学期末的课程成绩评定,感觉学习压力大。首批学生在完成第2学年的学习时,均达到了T国Q大学的要求。

(二)学籍管理与学分互认实施情况

项目班学生的学籍进行双重管理,学生拥有C大学护理本科学生学籍,同时拥有T国Q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国际学生学籍。学生入校后在C大学进行学籍注册。第2年赴T国Q大学学习时,进行第1学年学习成绩的外方学分认定,成绩合格者在T国Q大学注册,正式进入联合培养项目的学习。另外,在学分互认环节,T国有更加细致和严格的学分制,在学分转移上,T国Q大学要求成绩在C以下的分数不予认定。[5]本项目注册学生学习4年,完成合作专业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双方提供相应的学分转移并互认学分,累计获得相应学分,由C大学颁发C大学护理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T国Q大学颁发T国Q大学护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三)师资建设实施情况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主要是双语基础课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3个教学团队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两届双语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外请和内培的方式,同时引进具有全英文医学教育授课能力的教师,开展雅思培训、集体备课,授课前试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团队由T国Q大学护理师资组成,多数具有护理博士学位和美国注册护士RN资质,能够全英文授课。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由本校附属医院护理师资为主,T国Q大学师资为辅组成,为此已经派4名教师赴T国Q大学攻读护理硕士学位,并已完成学习,2018年又派4名教师赴T国Q大学攻读护理硕士学位,同时,选派临床护理教师赴清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观摩学习,为第4年的教学做好师资储备。

五、小结与展望

总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两校在共同培养的过程中,深度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项目实施已近3年,参与项目学生34人。如果项目班的学生最终能够达到两校本科护理培养要求,在专业发展上将有更好的前景。当然,第1批学生还没有毕业,项目实施的效果还不没有显现。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教师和学生更加努力,教学投入更多,英语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评判性思维及自理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如持续的教学经费投入,项目学生进入退出机制的建立,双语教材的建设,专业课程的交融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曹国永.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跨境高等教育[N].经济日报,2018-12-20(015).

[2]刘海,刘亚玲,欧玉松,顾磊.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型大学国际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C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16-18.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2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811-823.

[4]王思婷,李朝暉,马秋平,韦丽华,张媛媛.中泰高等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1953-1957.

[5]万群,欧玉松,杨轶浠.“C大学-T.Q大学”两国高校学分制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10):61-64+90.

Practice on the International Nurs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Case Study of "C University&T.Q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Nursing of "1+2+1"

Dual-Degree Program"

FU Jia, YANG Lin, ZOU Liang, NIU Bei, XU Yi, CAO Xiao-rong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 is an important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to carry out joint training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C University&T.Q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Nursing of "1+2+1" Dual-degree Program",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is expounded,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are also summarized in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way.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nursing; co-cultiv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