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

2020-09-10 07:45李予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网络文化网络语言

李予生

摘 要:随着网络的兴起与普及,网络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其中既有各种经济形态,亦有各种文化形态。网络语言正是网络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人类语言符号与网络环境的有机融合,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网络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形成了网络文化与时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广播新闻作为舆论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其在网络语言盛行的时代同样受到了较大影响,正面临着传统新闻传播在语言规范性和网络性上的艰难抉择。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文化形态,以及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进而对网络语言环境下广播新闻采编的应对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广播新闻采编;舆论导向;网络文化;汉语言;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89-02

一、网络语言的文化形态

网络语言是在汉语言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出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态。同时由于网络文化本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各种其他语言文化和文化元素也融入其中,由此就形成了网络语言独有的文化形态。

(一)网络语言体现了汉语言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融合

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语言大多数仍以汉语言为基础,然后结合网络中所涌现的各种时代文化元素而演变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最初的“88”就是汉语“拜拜”的谐音,同时由于网络文化具有节奏快、重时效、重新奇的特点,所以人们采用了这种更为便捷的表现方式。诸如此类的还有“666”“不明觉厉”等。再比如“鬼畜”就是汉语言与当前网络上所流行的恶搞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语言词汇。

(二)汉语言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内涵的拓展与外延

当前许多网络语言虽然运用了汉语言的遣词造句规范,但由于其流行于网络环境下,所以就被网络文化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这些语言,必须要结合其使用的特定环境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三)各种低俗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泛滥

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大众性成为各种文化成长的沃土,而社会中的低俗文化恰恰也在其中找到发展空间,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恶俗的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造成污染。如“滚粗”“绿茶婊”等就是此类网络语言的典型代表。其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给社会思想造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种不可阻挡的文化形態,且成为大众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要素。在此情况下,各种传播媒体也面临着网络语言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而言,由于其本身就是针对社会文化进行编辑和传播的工作,且编辑制作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和汉语言打交道,所以广播新闻采编也必然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中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带来影响

广播新闻是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力量,一直都是以规范性的语言运用来体现广播媒体的客观公正性。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则对广播新闻采编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广播新闻采编中所获取到的许多信息都存在网络语言,这对于采编人员进行文字的规范性编辑带来较大难度。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语言逐渐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广播新闻采编为迎合时代文化和受众需求也开始运用一些网络语言,但由于许多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规范相冲突,所以一旦运用不合理就会对广播新闻的语言规范性造成影响。

(二)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中有效信息资源的获取造成影响

网络语言内涵的丰富性无疑使现代信息资源含义的甄别与领会带来更大难度。广播新闻采编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信息资源的搜集和分析,而其中必然有许多信息含有网络语言,尤其是广大网民的意见与评论中会运用到各种网络语言,这无疑对新闻采编人员了解民意和用户需求带来极大难度。同时采编人员在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时,受众也会运用各种网络语言,采编人员如果对网络语言不熟悉,则有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三)对广播新闻采编中保持正确舆论导向造成影响

网络语言中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其在不同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例如“老司机”就是如此,其既可以具有褒义的成分,在特定环境下也具有贬义的成分。而广播新闻采编过程中如果不能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准确把握,就有可能使新闻舆论的导向产生偏差,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某一报刊曾针对“屌丝”一词刊发评论《我就一屌丝》,单从题目读者就很难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看法还是消极的看法。因此,网络语言对舆论导向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三、网络语言环境下广播新闻采编的应对路径

(一)坚持舆论导向做好网络语言使用的筛选

网络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的新闻传播已经面临巨大困境,受众逐渐流失,所以广播新闻采编中运用网络语言来提升新闻信息的时代感和趣味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的运用是必须建立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在运用网络语言时严格对其进行把关和筛选。一方面,采编人员必须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析力度,在采编过程中对需要使用的网络语言做好文化背景调查,以确保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相一致,避免给受众造成歧义或误解。另一方面,采编人员需要运用汉语言规范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分析,确保网络语言在规范性方面能够与正规汉语保持一致,以免对汉语言文化的规范性造成不良影响。

(二)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网络敏感性

网络语言的兴起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积极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敏感性,以更好地对各种网络语言加以使用。基于此,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就必须加强网络使用,尽可能多地投入网络环境中去了解网络文化、学习网络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思考,然后更为理性地看待网络文化,使自身既具有较强的网络敏感性,又能保持采编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有选择性借鉴,做到去粗取精。此外,广播新闻采编人员还应该加强与现代受众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对网络文化的看法与偏好,进而在新闻采编时能够合理地借用受众所喜爱的内容来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同时,采编人员也应该积极地向一些国家权威媒体学习网络语言的用法,以确保网络语言使用的规范性。

四、结语

随着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其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沟通的一种语言风格。但对于广播新闻媒体而言,新闻媒体代表着国家舆论形象,所以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必须“慎之又慎”。一方面,广播新闻媒体需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网络语言的筛选;另一方面,采编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网络敏感性,以更好地对网络文化加以借鉴并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从而使广播新闻无论在权威性还是生活性上都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卫.论网络语言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J].采写编,2020(2).

[2]李智英.张小莉.探究新闻采编人员要慎用网络用语的方法[N].云南政协报,2016-06-08(04).

[3]李耿源.探析报刊如何正确对待和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J].中国记者,2009(8).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网络文化网络语言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