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2020-09-10 07:22李松林
环球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高质量发展出口

摘要:机电产品是淮安市出口的支柱产品。本文对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的特点、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壮大发展机电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战略研究。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

一、机电产品出口概况

机电产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主导产品,是衡量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十三五以来,淮安市机电产业加速集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发展。2019年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突破100亿元,较2016年增长66%,占全市出口比重达43.2%,创新高,成为全市出口的重要龙头产品。

二、机电产品出口主要特点

(一)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从近几年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看,主要为运输工具项下的汽车零部件、电器及电子产品项下的电路板及接插件、手机及其零配件、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结构正逐步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年,淮安市出口的机电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23%,较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产品均保持了较高幅度增长。

(二)以加工贸易业务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淮安市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所占比重较小。近年来,一般贸易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加工贸易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加工贸易为主体,使得淮安市机电产品的出口自主性很小,且加工环节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不利于淮安市机电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培养。

(三)出口地区集中于欧美传统市场。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高度集中于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所占比重达一半以上,而对非洲、拉美、中东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相对较低。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往往对因贸易壁垒、社会动荡等造成的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较差,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壮大也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外商投资企业成为重要出口载体。近年来,淮安市加大外商投资招引力度,聚力提升开放度,立足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集聚新高地,一批新项目、新产业落户淮安,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如十三五以来,庆鼎精密电子、和兴汽车等一批大的外商投资项目相继落户,成为出口的主力军。目前,出口机电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约有100家,占比在六成以上。

三、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门℃)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TC=(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Xij+Mij为i国j产品的进出口总额。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具体可分为: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TC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TC取值為(-0.3,0)时有微弱竞争劣势;TC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TC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TC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见表1)

可见,近年来随着淮安经济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连续提高,TC逐渐变大,竞争优势逐渐增强。由2017年的有微弱竞争劣势,到2018年的有微弱竞争优势,再到2019年的有较强竞争优势。与全省机电产品相比,2017-2019年淮安市竞争优势还相对较弱,仅2019年好于全省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淮安市和全省的机电产品出口的TC指数都相对较高,这样与当年人民币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造成进口机电产品量价齐跌有较大关系。

四、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与全省其他市相比,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出口规模仍然较小,仅高于周边的宿迁,与苏州、南京等差距较大,占全省比重依然较低,近年来均不足1%。全市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偏少,不到170家,仅占全市出口企业数的六分之一,且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和外贸流通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体现地区装备制造水平的整车制造、大型机械、高端装备等与全省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出口规模的增长并没有使得出口和质量和效益得到相应提高。另外,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也不高,尽管十三五以来提高到了43%,但与全省平均水平65%-70%的差距较大。

(二)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低。淮安市机电产品缺少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据统计,目前自主品牌占全市总机电产品出口不足20%,出口的国际名牌更稀少。如出口的主要印刷电路板及接插件、手机及其零配件等,大部分是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贴牌生产,利用本地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附加值高的大部分关键零件仍依赖进口,出口利润随零配件进口价格上升而不断降低。另外,尽管机电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但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都是以外资企业的加工为主,淮安本土企业并没掌握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多数企业既无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及研发技术,也无自己的销售网络,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市场集中度高,受贸易摩擦影响大。多年来,淮安市机电产品市场多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市场,占比超过一半,对中东、非洲、拉美地区开拓相对较弱。市场集中度过高,造成了机电产品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社会动荡等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如2016年,淮安市遭遇欧盟、美国等市场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案件18起,涉案金额位居全省第六,相比淮安出口总量,所受的贸易摩擦影响要远远重于全省其他地市。2017年,美国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淮安的铅酸电池出口受到较大了影响。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爆发,汽车零部件、电池、电路板等产品对美出口份额由第一滑落至第二。2019年,由于日本限制向韩国出口光刻胶等高技术材料印发的日韩贸易争端,对机电产品企业在全球的供应链布局等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产能转移加快,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企业原辅材料等要素禀赋价格持续上升,工人工资不断攀高,多数企业反映经营成本年均增幅达5%以上。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不再突出。与此同时,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美国不断加征关税影响,一些企业不得不考虑将产能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如淮安市的铅酸蓄电池50%出口到美国,受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不得不将部分美国订单转到东南亚工厂生产,以规避加征关税的影响。重点企业产能不断加速向东南亚、南亚及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直接导致机电产品发展的后劲不足。

五、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贸易结构要更加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要建立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为促进淮安市机电产品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战略:

(一)大力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壮大发展机电产业

一是招引外向型大企业落户。结合“四三三”淮安优势特色产业,抓住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一带一路”等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积极招引机械设备、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与新的国际产业转移目的地开展经贸合作,深化国际产业内和产业间分工合作,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形成新的外贸产业基地和增长点。

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建议把规模以上的机电企业和新竣工、新投产的重大机电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对于国际细分市场中或行业中的“隐形冠军”、“单打冠军”,给予“一企一策”“一业一策”重点扶持。同时,加大支持重点机电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

三是推动工业企业国际化经营。要引导淮安“三新一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及“精专特”工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有科技含量、品牌优势、成长性好的机电工业载体,培育发展“后备军”。组织机电企业与跨境贸易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外贸服务机构对接交流,促进供货合作,推动内贸型企业向内外贸一体转化,促进内外贸融合。

四是促进加工贸易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淮安本地多年培植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工人优势,主动承接跨国公司高技术含量和高增值率的加工制造环节,推动加工贸易由半成品低端组装向核心零部件生产、终端产品装配提升,由加工制造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一体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

(二)实施优企引培战略,提升机电产业出口竞争力

一是扩大高新产品出口份额。围绕淮安市特色产业,有重点、分阶段引导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新能源等科技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引导有出口潜力高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促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产品加工深度精度和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

二是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有竞争力的企业使用自主品牌开展对外贸易,把品牌优势转化为营销和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境外专利及购买兼并国外品牌、专利等知识产权。开展出口名牌评选,培育一批拥有国际商标注册、国际市场占比高、品牌影响力大的出口名牌企业。

三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鼓励企业主动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和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柔性生产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工业企业技改、研发项目中引进国外先进装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生产工艺改造、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机电产品出口防范风险能力

一是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风险评估和政策研究。熟悉欧美、日韩国家的贸易政策法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工精度和服务深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规避贸易摩擦和壁垒。充分运用中国一东盟、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FTA)优惠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以及国家外贸支持政策等,大力开拓非洲、拉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

二是积极参加国际标准认证。充分应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质量、环保、技术等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开展ISO9000、ISO14000、SA8000、HACCP等国际质量、环境、社会责任、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鼓励通过欧盟等传统市场认证,以及为进入新兴市场开展的行业性出口产品认证。

三是鼓励企业海外研发生产。鼓励龙头出口企业运用海外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带动国内产品和技术升级。建议加强境外投资原产地规则研究,开展企业“走出去”政策解析、业务审批办理、贸易规则分析等专题培训和法律服务,通过原料结构配置、工艺组合等改变商品属性和税则号,实现合理避税。

(四)实施综合服务提升战略,推动机电产品出口迈向高质量

一是加快外贸人才的培养。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合作机制,实施校企联合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优选企业家到高校开授业务实操,组织高校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知名高校对全市外贸、技术人才的输入比例。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组织专题培训,培养报关、报检、退税、核销等外贸专业岗位人才。

二是加大金融服务保障。扩大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推动政策信用贷款进一步落地开花,推进保单融资、保理等融资工具的应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證保险业务。提高银行加大外汇衍生产品创新力度,加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宣传和推广力度,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

三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通关便利化,提升通关效率,推进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实施退(免)税无纸化管理。扩大保税区内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完善区内基础及监管设施建设,试行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等通关征管作业。

参考文献:

[1]温朝柱·机电产品归类方法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9.

[2]郭国庆,陈凯.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方江英.碳关税对江苏省机电产品的影响力分析及对策建议[D].天津商业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松林,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淮安市外资招商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高质量发展出口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一体化技术设计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