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锻炼对离退休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09-10 07:22周慧雪
体育风尚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运动处方太极拳老年人

周慧雪

摘要:以长期太极拳锻炼作为干预因子,研究太极拳对离退休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采用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通过闭目原地踏步、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征检查的测试,对江苏省睢宁县练习长期太极拳(一年以上)、年龄范围在60到73岁之间的老年人,以及没有锻炼习惯、年龄在54到67岁之间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闭目单足测验中测验组比对照组的平均值要高8.02,且两项测试都显示经方差分析t检验P<0.01,可见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平衡能力;运动处方

一、前言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中国的经济、医疗等各方面造成显著影响,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凸显,保障老龄化人口质量,寻找廉价又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是社会现下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身体各机能的老化,老年人会出现站立及行走不稳,韧带弹性和绝对肌力下降以及关节运动幅度缩小等现象[1]。研究表明,有39.8%的跌倒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在摔倒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退,身体平衡能力的测试是预测跌倒的重要指标之一[2,3]。美国老年医学会的研究指出,造成老年人死亡的死因排在第五位的是意外损伤。而跌倒在意外死亡中占三分之二[4]。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强身健体的功效被广泛接受且被很多中老年人作为锻炼手段。本研究通过对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群与无锻炼习惯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太极拳运动对于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30名至少一年太极拳锻炼习惯,锻炼频率在每周四次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被测者,每次练习时间不低于一个小时;无锻炼习惯的老年人30人,平时没有规律的锻炼习惯或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每次的活动时间一般保持在三十分钟之内。被测者中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年龄在60到73岁之间;无锻炼习惯的年龄在54到67岁之间。要求被测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身心健康,近一年内无平衡障碍,无前庭、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且对自己的身体平衡有正常的控制能力。

被测者共分为两组:太极拳锻炼组与非太极拳锻炼组。对被测者进行一个月的观察,确保锻炼组练习太极拳的频率、时间、强度。之后对两组进行强化Romberg征测验和闭目单足站立测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数理统计法用SPSS22.0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对所得的测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均数用单因素方差来分析参数的差异性是否显著,P<0.05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表示非常显著水平。

1.强化Romberg征测验

被测者站在测试台上,两脚前后站立,前脚跟接着后脚尖呈一条直线,保持身体处于稳定状态。被测者保持姿势,闭眼。待被测者准备好发口令“开始”,计时开始。当被测者身体出现失衡状态计时结束。测验共进行三次,取最大值作为有效测验数据。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

2.闭目单足站立测验

被测者站在测试台上,单脚站立,另一腿保持离开地面状态并保持身体处于稳定状态。被测者保持姿势,闭眼。待被測者准备好发口令“开始”,计时开始。当被测者身体出现失衡状态计时结束。测验共进行三次,取最大值作为有效测验数据。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

(三)测验工具

雷逸牌MB011秒表1块,长、宽各3米的表面光滑的木板一块。

(四)测验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测验中的问题总结为下面三种情况:无锻炼组部分被测者在闭目单足站立测验中在测验开始之前即出现身体的失衡情况,失误率很高,无法保证测验所得数据的有效性;无锻炼组中很大一部分被测者在强化Romberg征测验时会产生失误;锻炼组中小部分被测者在强化Romberg征测验时失误的情况发生较多,在测验开始之前难以保持平衡。

为解决这些问题,测试者在测试台周围可以安排在被测者失衡的情况下及时搀扶的安全人员,在周围放上垫子。当被测者因为紧张无法正常测试,就请被测者再休息一段时间,待准备充分再进行测试。若被测者的状态无法进行测试则终止测试并做好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强化Romberg征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分析

本研究中强化Romberg征测验与检测髋外展扭力及伸髋有关,测试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由表1的测验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锻炼组的平均值是30.97,明显大于无锻炼组的平均值。由于太极拳锻炼组中被测者锻炼时间不同,标准差大于无锻炼组,由此可以看出,无锻炼习惯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差距不大。经t检验P<0.01,两组测试结果中,太极拳锻炼组的测验数据结果要明显好于无锻炼组。测验结果显示常年练习太极拳人群在视觉停止的状态下人体保持平衡的能力更强,静力性平衡有显著提高。

(二)闭目单足站立对静态平衡能力的测验结果分析

闭目单足测验是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与外展肌、髋部的屈伸正相关,本测验在视觉停止时评估前庭功能。由表2结果分析可知,太极拳锻炼组被测者数据的平均值是18.68,比无锻炼组平均值要高8.02;太极拳锻炼组的标准差比无锻炼组高6.86,可以看出太极拳锻炼组的平衡能力与无锻炼组相比有较大的区别。闭目单足站立测验数据分析得出,两组数据经方差分析t检验P<0.01,具有非常明显差距。表明长期锻炼太极拳对于提高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是具有显著效果的。

(三)强化Romberg征测验和闭目单足测验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强化Romberg征测验和闭目单足测验都是用以测量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的测验方法,通过对人体与地面支撑面积和人体站立姿势的不同,检查站立支持的面积与形状的不同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实现对静态能力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评定。且两项测验直观快捷,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结果具有客观性。对测验的实施以及结果的收集统计处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两组测验结果中太极拳锻炼组的平均值、标准差均大于无锻炼组,锻炼组比无锻炼组平均值在强化Romberg征测验上高14.37,闭目单足测验上高8.02。且测验数据经方差分析t检验P<0.01,具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在两项对人体静态平衡能力测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太极拳锻炼组在不同姿势对静态平衡能力的评定中的结果都显著高于无锻炼组,对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强化Romberg征测验和闭目单足测验中与下肢肌力、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都相关,测验结果显示两组被测者的结果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说明太极拳对下肢肌力、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都有一定的锻炼效果。太极拳锻炼组在与地面接触面积不同、不同站立姿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均强于无锻炼组。练习太极拳可以以作为长期锻炼的手段和作为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运动处方,对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2)本研究通过两个对比组进行测验结果得出,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在下肢关节和下肢力量上具有显著优势,同等年龄组的老年人平衡机制的衰老程度低于无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太极拳对于延缓和提高静态平衡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二)建议

(1)跌倒是老年人死亡的一大诱因,在老年群体健康状况中平衡能力的下降需要得到更多重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随着衰老生理机制下降,在体质测试中平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社区要定期组织体检并进行健康宣传,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身体平衡的状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2)太极拳运动强度不大,适合老年人群作为锻炼项目。建议老年人在选择运动手段或提高恢复平衡能力时将太极拳作为锻炼手段,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将太极拳运动作为健康手段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在社区广泛宣传太极拳运动,让更多老年人接触太极拳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Amanda MC.Heather HP Postual control in healthy individuals[J].Cinical Biomechanics,2010,25(3):546–551.

[2]Muir SW,Berg K,Chesworth B,et al.Quantifying the magnitude of risk for balance impairment on falls in community-dwell ing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 sis[J].J Clin Epidemiol,2010,63(4):389–406.

[3]肖春梅,陳晓光,李一.老年平衡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201–203.

[4]翟宏伟,巩尊科,陈伟.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5):348–349.

猜你喜欢
运动处方太极拳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