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2020-09-10 07:22陆春花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改高中语文

陆春花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从纯粹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教育的反思者。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对教学中的疑惑进行反思研究的能力。文章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方向性、必要性和实施性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反思 新课改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势必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从而能够应对探究式课堂上学生的各种突发疑问。那么,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能力,就要及时对教学过程做认真思考、对教学内容做恰当调整、对学生反馈做仔细分析,最终形成语文教学反思,并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来探究语文知识的奥秘。

一、教学反思的方向性

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是以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为教学反思的基调,但是这样的反思因为缺少理论的支撑,有时并不能说清楚教学的本质问题。那么,如何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指导依据。教学行为是围绕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展开的。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就要协调四者之间的课堂教学进行。那么如何使师生顺畅沟通交流?如何使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如何将教材文化蕴含在教学过程中?这都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理念。而具有了新的教学理论之后,又会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提高教师语文专业素养

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以期能够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师要做“创造的科学家”,敢于探索未发现的新理,开拓未开发的边疆。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多阅读语文学科类著作,更要多研读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并消化他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自身语文专业素养的同时,打造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培养优秀语文人才。

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是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重构为手段的变革。在这样变化的背景下,如果教师还是秉持陈旧不变的思想,必定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也终将失去学生的信服。正如陶行知提倡的教师要做“创造的教育家”,面对具有创造性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思想深处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推动新课改的成功。

2.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确实是凭仗着以往丰富的经验完美地处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各类问题,可以说经验是教师的一笔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同时,时代在进步、信息在变化、知识在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想从封闭走向开放,就不能仅靠“以前怎么做”,也要结合当下进行思维再活动的教学反思,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思想,反作用于语文教学。

3.是课堂实践经验的来源

教师想要成为复杂而灵活课堂教学的掌舵者,拥有化解课堂疑团的能力,需要教师自身积淀的课堂实践经验多寡决定。勤快的教师会通过教学经验的课堂展示,从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新教学经验,再根据新经验进行教学活动的新尝试。如此说来,新教学经验的来源不就是教学反思?实际上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并互相促进的作用。此外,新教材再次增加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空间,也就相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可变与不定因素。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的复杂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三、教学反思的实施性

以特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为基础,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点进行教学反思。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语文案例的反思

所谓案例,就是在课堂真实教学情境中围绕教学知识点对发生的典型实例展开的事件描述。而案例反思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或复杂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进行分析与反思。案例反思的素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积累典型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选择个性化的案例;三是收集各类媒体中的实录课堂,研磨有价值的案例。

例如,在设计《项脊轩志》课堂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对此案例,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1)鉴赏性阅读方式的有效性:能否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知课文,准确找出文章的细节;(2)评价性阅读思维的层次性:能否感知细节处蕴含的思想感情,根据生活真实体验区分特征情感的细腻度;(3)扩展性阅读实践的参与性:能否调动学生精读文章细节的激情,进而指导全员无障碍地书写相似情感的作文。对语文案例的反思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促发思考、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使教师能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对听课活动的反思

教师间直接的交流就是听课,特别是不含有考核或被权威指导的磨课,可以通过彼此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果教师能仔细观察课堂中师生的活动,详细记录并做客观科学的点评,及时交流和分享感受,那么就是教师集体对课堂活动进行了教学反思,必能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就会在无形中促使教者和听者的教学能力提升。

3.对教学后记的反思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想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教师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优化教学课程环节、丰富教学知识内涵,那么教师就有必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后记的反思。陶行知曾提出:“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项脊轩志》课堂后,笔者观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虽然学生在引领下都有触动,但如何轉化学生思考的主动力呢?于是在教授另外一个班级后,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写下课堂感悟,以“感恩”主题为中心模仿课文笔法进行作文评比。令笔者喜出望外的是:学生抛弃了假大空写法,注意了细节描写,诠释了真切的“土味”情感。

目前,适应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反思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还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总结课堂经验,并尝试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品质。但是教师通过研究教学反思,增长了专业素养、实现了自身发展,最终成长为更合格的优秀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程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中学语文,2012(18):11-13.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新课改高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