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研究

2020-09-10 19:55彭飞翔
体育风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

彭飞翔

摘要:勤工助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型高校体育委员会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岗位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其过程中存在岗位设置单一、监管失范、理念落后三方面的局限性。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文章从育人的理念、岗位的设置、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应用型高校;勤工助学;体育运动委员会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体育类学生的课堂教育补充和扩展,是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爱国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在应用型大学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应用型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通过开展和宣传各类体育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道德品质高尚、自身素质高、体质强健的全面型人才,为学校开展关于全民健身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调节校园运动氛围,帮助在校师生及员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加快树立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和规则意识;加大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促进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为创建竞技水平突出的运动队服务。应用型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岗位,大力推进“三全育人”工程,增加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人才的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国内学者关于勤工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勤工助学体系构建、勤工助学的意义、勤工助学管理现状以及针对问题提出来的优化路径这三个方面。首先,在勤工助学的意义层面,主要涉及其对学生知识掌握、社会实践、道德品质树立这几个方面;其次,在学校勤工助学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育人理念、岗位设置、培训监督等;最后,关于优化现状方面,主要包括到政策引导、加大学校及社会的支持与重视这几个方面。

(三)研究思路

在准备阶段,查阅与教育扶贫相关的文献,对三全育人、资助育人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完成问卷设计;在实施阶段,发放并回收与三全育人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有关的调查问卷;与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的相关人员访谈、实地考察;在数据整理阶段,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探讨,并就部分疑难问题进一步征询专家意见;在总结阶段,撰写与三全育人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

(四)研究意义

大学生通过在日常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也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一种形式。参与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依靠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余时间参与校内外技能型、事务型、研究型、艺术型等劳动,从而获取社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锤炼意志品质,并获得相应经济报酬。在学校开展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勤工助学与“三全育人”理念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初衷,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是对贫困学生最有效的经济支持;第二,可以锻炼当今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尤其是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反而普遍害怕吃苦,缺乏团队意识,在岗位工作中,可以鍛炼他们的意志,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三,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开展勤工助学岗位,是更直接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亦能推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作为此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阅读相关文章、专著,对“勤工助学”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2.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深入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实地考察勤工助学岗位同学状况,为本次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3.访谈法

针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三全育人”“勤工助学”“资助育人”的相关概念性问题访谈相关领域专家,明确研究价值取向。

4.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章所需要的调查和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总结,并参照其他学者以往的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来发现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包含的问题并找出问题存在的缘由,对比资助育人中勤工助学岗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实困境,针对实际需求,探索学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对策和方法,提出实施“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管理”的策略和优化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分析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委员会设置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熟悉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改善已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感受体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这些工作与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目标相适应,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加阅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2.培养职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课余时间依靠自己的能力参与校内外的工作,从而获得社会知识,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职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自己以后在岗位上的竞争力。

3.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建立健全

其一,勤工助学是学生缓解家庭压力的一种方式,同学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同学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良好品质的形成,强化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困难的挑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其二,在生活日益美好的当下,很少学生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更不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90后”“00后”占据主体,他们普遍害怕吃苦,在团队活动中,通常缺乏团队精神和团队服务意识、责任心较弱,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在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工作后,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品德,培养吃得苦中苦的意志,进而提升思想境界,建立健全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局限

1.项目单一,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由于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开展勤工助学项目时,可开展的项目比较固定,缺乏创新性。因此,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完全应用到勤工助学岗位上,这也就不利于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展。

2.监管失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首先,在入岗前,缺乏培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学生在工作中有些怠慢,效率提升不上去。其次,在入岗后,单位考核监督力度较弱,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和情感关怀。

3.理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项目开展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工作比较固定老套,同时在管理、培训、实践环节中缺乏创新,思想观念较传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育人策略之优化

1.优化岗位设置,强化育人功能

针对学校体育委员会勤工助学育人展开的各个岗位,根据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定位,通过设置相关的辅助人员,按照实际所需设定相关的职位,进而优化目前的岗位设置。在设置岗位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因人而异,体现出勤工助学的本质,进而强化育人的功能。

2.加强人文关怀,增强育人效果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前期应当给予学生专业化的培训,如通过专业的老师或者以往在该勤工助学岗位上的校友的分享交流,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工作要求,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更快地投入工作;同时,通过学习交流,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不断增进感情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工作后,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对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让学生在岗位上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

3.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勤工助学育人过程中,要根据社会背景、学生情况等方面设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想象,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精神,突出勤工助学的本质。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有助于锻炼当代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建立健全。在育人功能的过程上,体委存在理念落后、设置岗位单一、监管失范问题,这都会影响勤工助学育人的效果。因此,学校为更好地通过勤工助学实现育人功能,就應该优化岗位设置,与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化育人功能,加强人文关怀,增强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洪丽.“育人”重于“济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之省思[J].河北科技图苑,2019,32(06):50–53.

[2]王金蕊.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方法与育人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9(06):93–95.

[3]徐玥.高校勤工助学模式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9(05):80–82.

[4]阮晓芳,杨斌.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索及实现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4):199.

[5]藏晓辉,陈琳.基于“PEA模式”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构建与探索——以陕西科技大学阳光助学中心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280–281.

[6]杜晓晖.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高校“勤工助学”项目改革[J].职业技术,2020,19(01):10–13.

[7]廖奖依,陈建红,李璐雨,等.勤工助学对改善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作用探析[J].轻工科技,2019,35(11):135–136.

[8]李亚军,王丽珍.创新创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8):136–139.

[9]张桂玲.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创新管理实证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2):94–98.

[10]陈蕙,李昭志,黄家敏.精准化的高校校内勤工助学体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75–78.

[11]张璇,杨诗炜.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视角下高校勤工助学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5(06):30–32.

[12]苏国斌,齐金怡.山西省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5):19–20.

[13]吕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难题、趋势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31–34.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