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综述

2020-09-10 07:22何美霞
今古文创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庄子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少的文学观念、流派、作家或具体作品都呈现出对庄子及道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关系,后来的学者对此继承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影响的总体研究、现代作家创作与庄子思想的因缘关系研究、具体作品对庄子思想的接受研究。

【关键词】 庄子;现代文学;道家文化;现代作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29-02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及其作《庄子》分别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代文学中不少的流派、作家或具体作品都呈现出对庄子与道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关系,后来的学者对此继承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的影响总体研究、现代作家创作与庄子思想的因缘关系研究、具体作品对庄子思想的接受研究。

一、道家文化对现代文学观念与文学流派的影响

上个世纪末已有学者对现代文学与道家文化之因缘进行总的研究,最早可见雷体沛发表于1987年的《道法自然——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美学》,该论文主要考察老庄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其美学风格。杨义于1997年发表的《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则认为道家文化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其后,穆艳霞的《中国现代作家与道家文化》;刘保昌的《道家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与道家文化》;施镕镕、王静义的《现代文学中的道家文化传统管窥》等等,都分析了现代文学对道家文化的传承。在现代文学与道家文化的研究蓬勃发展时,也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庄子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剑梅的著作《庄子的现代命运》。书中展示了庄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现代思想史上的命运变迁,涉及了很多现代作家。论文方面则有李雪的《〈庄子〉思想与当代文学》,刘剑梅的《现代文人“庄子梦”的破灭》。

道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和创作特色的影响则出现了多个方面的研究论文,刘保昌的此类研究成果较多,包括《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异化精神》《道家艺术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自然之美》《道家思想与现代文学的怀疑、否定精神》《道家文化与“人的文学”观》等。此外,彭继媛的《道家自然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汪树东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专门对道家自然精神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

以庄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当属京派小说。冯晖的《京派的时间意识与老庄的退化史观》将京派小说的人性描写与道家精神的联系进行讨论,论文指出:京派用小说描摹原始淳朴的人性,关注生命的本真与自然等创作特色,是对道家的“反璞归真”“不失其性命之情”思想的回归。刘绍瑾的《京派小说的“异秉”人生与道家理想人物》则是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出发,探讨京派小说与道家文化的因缘关系。论文认定老子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描摹的“真人”形象和那些“技进乎道”的庖丁们,正是京派笔下“异秉”人生的文化原型。除此之外,冯晖的多篇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京派与道家文化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劉保亮的《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论及了乡土文学与道家文化的联系,为研究道家文化对现代文学流派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现代作家创作与庄子思想的因缘关系

庄子对现代作家的影响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关于“鲁迅与庄子”的研究,佀同壮的《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鲁迅与庄子”研究史。其实,1930年代巴人就已经谈到了鲁迅与庄子的联系,不过郭沫若于1940年发表的《庄子与鲁迅》一文才是真正的开山之作,其后的各个时代都不乏学者对“庄子与鲁迅”进行比较研究。“庄子与鲁迅”关系的研究论域十分广泛,个人主义或个性解放、虚无主义、怀疑与否定精神、反知主义等具体问题,文学、美学、诗学上的影响与接受以及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能见到鲁迅与庄子的联系所呈现的张力。佀同壮的论文之后陆续出现王学谦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鲁迅的生命悲剧与庄子思想的联系》,王运涛的《试论鲁迅对庄子的继承与批判》,孙郁的《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等论文。

如前文所述,京派作家受庄子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不少学者研究京派具体作家与庄子思想的关系,如对沈从文与庄子关系的研究。关于沈从文,学界关注的是湘西世界中的自然人性与道家崇尚自然的精神的相通,张森的《沈从文的神性思想与庄子的精神联系》却认为湘西世界承传着的楚巫文化浪漫奇诡、自然尚神等重要特征,与庄子思想更加契合。赵丹的《重写庄子的两种笔墨——汪曾祺与鲁迅的异同》则将汪曾祺和鲁迅放到一起研究,认为两者皆与庄子存在密切联系,只是鲁迅所呈现的是一种峻急之气,而汪曾祺则是任性自然、乐天知命的“活庄子”形象。翟文铖、翟慕航的《汪曾祺创作的道家文化精神》,徐小卷的《汪曾祺小说中人物的道家思想》等论文也分析了汪曾祺作品中蕴含的道家思想。

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角度,即“海子与庄子”关系研究。杨艳秋的《千年后的嗣响——海子对庄子美学的接受与实践》就海子接受庄子思想的机缘、海子对庄子美学理想的接受、海子在言说方式上对庄子美学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海子的言说方式野蛮开放而又充满诗意,与庄子的语言哲学和言说方式有极大的相似之处。2018年,于格发表《海子与庄子的生死观之比较》一文,指出:庄子和海子都强调对精神世界的塑造,重视生存的意义。不同的是,庄子侧重于“死生一体”,而海子则更推崇“向死而生”。除了上面所述的现代作家,还有张爱玲、周作人、贾平凹、阎连科等作家,其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与庄子思想的精神联系。

三、具体作品对庄子思想的接受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作品有明显蕴含庄子思想的,也有不甚显著的,学者们透过表面深入探寻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庄子思想。王学谦的《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认为:鲁迅的《起死》并不像以往学者认定的,是对庄子的完全否定,而是庄子被鲁迅一分两半,以狂人庄子反对庸俗庄子,表现了鲁迅对道家文化的取舍。《起死》中作为道士的庸俗的庄子被否定了,但是另一个庄子却被树立起来,那个被庄子复活的杨大就是狂人庄子的隐喻。此外,徐新宇的《庄子思想与阿Q精神胜利法比较研究》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蓝本,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庄子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明确了两者内在本质的不同。

罗会菊的《〈棋王〉与庄子思想的呼应——从王一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入手》解读了阿城《棋王》里的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庄子思想:虽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但是王一生不为世俗所左右,保持自我对于内心世界的渴求,保持自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境界是执着于追求的极境,这种人生极境是和庄子“齐物”遥相呼应的。

2006年宋晓发表题为《“对天地人生的参悟”——老庄哲学观照下的〈怀念狼〉》的论文,探讨了《怀念狼》与老庄哲学的契合之处。作者认为《怀念狼》中的生态理论与两千年前老庄的宇宙本体论——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不谋而合,并且贾平凹还为人类生存的境遇指出了一条哲思的道路—— “无为而无不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为”。贾平凹的《废都》很明显接受了庄子的影响,主人公名为庄之蝶就是力证。只是《废都》历来争议不断,伍杰在《小评〈废都〉》中就对《废都》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废都》是一部低级庸俗之作,作品中的庄子思想也完全是消极方面。王红莉于2010年发表《〈废都〉:逍遥与拯救》一文,则肯定了《废都》中蕴含的庄子哲学和美学色彩,认为贾平凹写出了生命之轮运转时的破缺,却未写出破缺在运转中生命得以修复的过程,最终发觉逍遥的蝴蝶梦不可能实现,促使中国当代文学向终极之思发问。

百年来,关于庄子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学者们既对两者进行了整体观照,也深入分析了具体作家或作品中所映射的庄子思想。但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近年出现的“海子与庄子”研究涉及了言说方式,其實鲁迅许多作品的言说方式也可窥见《庄子》的影子,但学术界对这一方面并无多少涉及。因此,庄子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尚有很多空间,需要带着探索精神继续努力,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冯晖.京派的时间意识与老庄的退化史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04):68-72.

[2]刘绍瑾,冯晖.京派小说的“异秉”人生与道家理想人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94-99.

[3]佀同壮.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关系的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4):44-48.

[4]赵丹.重写庄子的两种笔墨——汪曾祺与鲁迅的异同[J].南方文坛,2019,(02):84-88.

[5]杨艳秋.千年后的嗣响——海子对庄子美学的接受与实践[J].当代作家评论,2017,(04):104-110.

[6]王学谦.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02):6-10.

[7]罗会菊.《棋王》与庄子思想的呼应——从王一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入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70-71.

[8]宋晓.“对天地人生的参悟”——老庄哲学观照下的《怀念狼》[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4):40-41.

作者简介:

何美霞,女,汉族,重庆人,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庄子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庄子说》(二十三)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探索
《庄子说》(十五)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