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明清文学作品中丫环女性意识的觉醒

2020-09-10 07:22姚继超
今古文创 2020年13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意识

姚继超

【摘要】 元明清的戏剧、小说中,丫环这一形象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常常以一种卓越不凡的姿态活跃在文学的画廊中,并深受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典型。在她们身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民主、自由精神,从而使这一群人物身上放射出璀璨的人性光芒,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丫环;女性意识;觉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3-0020-02

纵观元明清文学作品这一系列丫环形象,我们不难看出从《西厢记》到《㑇梅香》,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从红娘到樊素,从庞春梅到晴雯、紫鹃,每一个形象都是那样鲜活、生动,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深受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作家之所以对丫环这一形象花费大量的笔墨精心刻画,不仅仅是为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丫环这一形象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动向。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①。《西厢记》中的红娘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在这部戏中,红娘以一个社会底层的丫环形象,在崔张的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崔张的爱情婚姻,如果没有红娘的呵护玉成,其结果是否能够圆满却是难以预料的。

红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情节性人物,在《西厢记》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一折中,红娘就是以一个主角的身份活跃在其中。她积极的奔走于张生与崔莺莺之间,一边仔细的掌握莺莺的心理动态,火上浇油;一边潜心为张生分析策划,最终促成了崔张二人月下私约。

作者对红娘这一性格的刻画,到了“拷红”一折,发展到了极致。在崔莺莺、张生与老夫人间展开反对传统理学和礼教的严峻斗争中,红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她首先是巧用智慧,抓住老夫人自私、虚伪、卑鄙的弱点将崔张二人的私情活盘托出,以此来软逼老夫人。此后他又抓住老夫人理亏的要害,不但拒不知罪,反而条分缕析,层层摆出老夫人的过错。一席话说得老夫人哑口无言,不得不低声下气向她请教“个中道理”,这一系列的行为无不表现出红娘作为一个底层劳动少女其非凡的胆识和勇气。红娘同老夫人的反抗与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出下层人民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对抗。在这部戏中,可以说红娘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位英雄。在剧中她充当了一名批判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的战斗士,一名维护充满着新的民主思想的婚恋观和价值观的接生员。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红娘在这部戏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正像德国大诗人海涅所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面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她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②。

在《金瓶梅》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庞春梅这一形象虽然常常表现出许多丑恶的本质,如残忍放荡,以及色欲的张扬,但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放在人性和历史的坐标上来考察,这种“背弃”,这种“恶”便会产生更多的合理意义。马克思在《道德化批判和批判化道德》中说:“任何领域里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形式,而用道德的语言来讲,否定就是背弃” ③。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历来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强调人格的完善,人的本性是被否定的,从孔子的“仁学”到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从而完全抹杀了人的本能和欲望。而正是像庞春梅这样一群人物的出现才使得这一滩沉寂的死水中激起了朵朵浪花,最终冲破封建势力的堤坝。

在小说中,庞春梅是一个生性聪明,勇敢而坚强的丫环形象,她敢于反抗,不甘心做奴才。当吴神仙说她有贵相,而吴月娘却不相信她后来戴球冠、有夫人之分。认为:“端的咱家又没官,哪讨珠冠来?就有珠冠,也轮不到她头上。” 单只听春梅却说:

“那道士平白说戴珠冠,教大娘说有珠冠只怕轮不到她头上。常言道“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来旋的不圆砍的圆,各人裙带上衣食,怎么料的定?莫不长在你家做奴才罢!”

这些话语,正是她性格和心理的自然流露以及对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自觉追求。在潘金莲与陈经济偷情被人发现,吴月娘严加戒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潘金莲与陈经济丧失了相见厮混的机会,弄得潘金莲带围宽缓恹恹受损,这时,春梅出现了,她主动提出愿意冒风险去叫陈经济与潘金莲相会。恩格斯在《论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说:“正是女奴的存在,一夫一妻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对妇女而不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④。庞春梅是受宠于西门庆的丫环,在西门庆的心里,庞春梅占有明显高出其他丫环的特殊地位,而正是身处这种特殊地位,使其产生了对这一不合理制度和不平等现象的反叛。最后,当吴月娘当场抓住了陈经济与潘金莲偷情的把柄,坚决不准陈经济往后边去,潘金莲正是闷闷不乐之时,春梅又为其排闷解忧。

尽管这些话有及时行乐的成分,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点人性觉醒的光辉。春梅对当时束缚人正常性生活的社会大为不满,尽管这是不自觉的,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一种直观感受,但也是有一些现实意义的。纵观庞春梅一生的系列行为,从表面看似乎有些太不正常,太原始了,但她毕竟是挣脱了封建礼教对个人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至于那些凶狠、残忍的罪过,归根结底也只能是封建制度的恶果。

在《红楼梦》中,这种进步的思想意识在丫环身上也有着同样的体现。《红楼梦》中的丫环,大大小小,里里外外总共有数十人之多,她们性格各异,自有特点。在如此众多的丫环中,晴雯要算我最欣赏的一个。晴雯是一个锋芒毕露,很有气节的丫环,她对别人的鬼祟勾当,一看就穿,而且常脱口而出地揭露。一次在园子里遇到正为钻凤姐门路而兴奋的小红,晴雯马上上前嘲讽。

“……怪道呢?原来是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了!不知说了一句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就把她高兴头的这个样儿,有本事从今出了这园子,长远在高枝儿上算得!”

当秋纹偶然得到王夫人赏赐了两件旧衣正在得意扬扬之时,晴雯却想起了王夫人曾把好衣服赐过袭人的事,便又是一顿臭骂……

“哼!好没见过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软气!”

晴雯是一个有骨气的丫环,当晴雯听说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盗平儿手镯之事时,她就怒火冲天,把坠儿叫到床前痛骂,她说:“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她认为坠儿其品质是恶劣的,是见了财货就为穷人丢脸的败类。在她的意识中穷人应该有穷人的志气,富贵荣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谓“人穷志不穷”,晴雯崇尚的正是这一品质。对芳官的干妈经常克扣芳官的月费,又压制芳官,以及小丫头春燕的娘的那种唯利是图,晴雯更是不能容忍,不加犹豫地大喊“撵出去!”从晴雯的性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意识中心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

同样,林黛玉屋里的紫鹃也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丫环形象。她是一个善良而正直的姑娘,性格真挚而热情,果敢而机智,因此,被林黛玉视为亲妹妹,为了促成宝黛的婚事,她想方设法试探宝玉,说黛玉要离开贾府致使宝玉信以为真,几至发疯的程度。她一边鼓励宝玉主动采取行动,一边又劝黛玉“打定主意要紧”直至“慈姨妈爱语慰痴顰”时,姨妈的假话使紫鹃误以为真心,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要知道在那封建社会里,当着太太、小姐、主子的面,是根本没有丫环侍儿插话的余地,何况这是有关终身大事,更不能允许一个女孩儿坦率地发表她的见解。可是正直的紫鹃竟不顾一切地大胆参与,并将了薛姨妈一军,这该是多大的胆!她这时为了成全宝黛的婚事,即使让薛姨妈抢白嘲笑,以至训斥一番也在所不惜。正当林黛玉病危,林之孝家的要她去伺候宝钗结婚时,她那斩钉截铁地回答:“林奶奶,你先请吧!等人死了,我们既然是出去的,那里用这么……”在贾府,老太太是太上皇,是至高无上的当权者。而王熙凤是实际的当权派,她们的话就是圣旨,谁敢违抗?而我们的紫鹃姑娘就敢“明目张胆”、义正词严地公开反抗。这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略啊!由此看来,在大是大非面前,紫鹃是能坚持原则的,也是“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她并不是像贾宝玉那种欲说还羞,而又欲罢不能的软弱者。

从红娘到紫鹃,这一系列的丫环形象,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丫环这一形象不仅自身具有一种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意识,而且较之于她们的主子表现得更成熟、更勇敢,并常常给她们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其自身所呈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在作品的艺术审美中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备受关注,而且也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变化,对于我们反观真实历史,探究历史演进的必然规律,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页,第169页。

②海涅:《论浪漫派》,见《海涅散文选》,新文艺出版社,第16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页,第91-92页,第174页。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王汝梅.金瓶梅女性世界[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4.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82.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晴雯之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308-321).

[5]刘祖莹.晴雯——我喜爱的人物形象[J],红楼梦学刊,1985.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意识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