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 07:22杨明科
南北桥 2020年17期

杨明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笔者发现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该方法可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对其分析与运用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01

小组合作作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社会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学生实际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非常有必要。但是,该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寻找相应的策略解决这些难点变得非常重要。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一)合作小组的成员人数要合理

开展高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有合理的人数构成,通常每组以6到8人为宜。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功效。人数过多学生间不能够高效率地交流,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小组结构,不利于带动整个小组的活跃气氛。因而,小学数学学习小组的人数要处于合理区间。

(二)合作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合理,职责明确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协调组织,学习小组很难发挥其作用,容易流于形式。为了能有效地开展高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拔并培养合格的学习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小组活动计划,小组内每一个组员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做实验、记录、总结发言等,责任到人,让每一个组员都承担起自己的任务,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自主探究,小学生掌握了大量知识点与学习方法,并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共享,促进小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方向。比如在“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各个小组的学生要准备一块表,然后分别观察表面,在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学生结束讨论以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有的小组说:表上总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还有的小组说:表上总共有三个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的是大格,分针走的是小格。在发言结束以后,教师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进行探讨,这样班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快速掌握本节课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二)与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科目的理论性、目的性更强,其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数学知识体系的特性,往往会使学生理解起来产生困难,而如果小组讨论内容过于抽象的话,学生就很难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教師就需要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着手,做出改动,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将生活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三)注意随堂引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意随堂引导,而不是将学生分组后就任由学生自己看书探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放下学习的主动权,在引出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时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以及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故事等多种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够最终保证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也会在学生的高效学习中走上另一个台阶。

(四)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效果评价不仅只在教师中间进行,也要在学生之间进行,进而促进师生互评的效果。例如,在数学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效果自评、师生互评和小组互相的模式进行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让学生在效果评价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可以让效果评价变成师生和生生相互交流的手段,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与关系的掌握,进而促进小组之间学习效果的提升。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安排一部分小组对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另一部分小组对正方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两个小组讨论结束以后,两个小组之间可以针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再共同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共同之处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不同之处就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数学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讨论意见给出评价,促进小组合作可以持续地进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评价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方式,能实现生本教育,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彰显,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可用手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并合理划分小组、找寻合作时机、加强教师指导、及时评价效果等,使小组合作得到推进,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神州,2017(21):141.

[2]刘春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华少年,2017(24):178-179.

[3]赵正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华少年,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