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杨勇俐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杨勇俐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那么在素质教育教学新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入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笔者就从教学实际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69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对应的学科知识,更要塑造对应的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内容方面来看是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的构建,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方面来看则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看,虽然实施素质教学改革之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普遍的推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师素养、学生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教与学互动依旧带有应试教育的影子。那么在完成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素养和能力构建方面也就一直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并且年龄原因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差,学习主动性不足,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所以本文中笔者针对当前的小学教学,以数学为例探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际来看,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年龄小、底子薄的特点,教师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制定方面更加偏向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综合学科的教学为主。如最基础的语数外学科以及信息技术、音体美的活动实践类学科,目的就在于构建学生的基础素养。而在众多学科中数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教学“老大难”,不论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效果都无法令人满意。先从数学学科特性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为主,基础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辅,而这两者都是抽象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难懂、易忘,缺乏系统运用能力的问题;而从教师教学来看,则主要存在着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契合度不高,教学方法不接“地气”的问题。所以,本文中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中所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教学模式的“深加工”,通过提高教与学的契合度来提高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温故知新:夯实学生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温故而知新”这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在我看来尤其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就如洛克所提出的“白板说”,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几乎为零,教师的教学基本等同筑基,所以我们更加强调教学中的基础巩固,通过“温故—知新—温故”的循环,让学生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并逐步形成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对应的课程目标和计划,一方面,针对小学生学习遗忘率高的特性,我们在课前就要引导学生“温故”,小学生缺乏自主性,所以温故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将其直接布置为课下作业的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在课堂上完成进一步的“知新”,针对新知识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做到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连接,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我们先分步骤单独温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将混合运算算式列出来,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括号里优先”的规则掌握新的运算规律,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铺垫,也有缓冲,从而达到巩固基础,提高新知识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其次,课堂上的温故知新还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態度和心理方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是整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而就如上文所讲,温故知新能够给学生知识的学习营造一个“缓坡”,从而一点点体现新知识的内容,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数学知识难的心理暗示也会逐步减少,进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信心,逐步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温故知新作为课堂一开始的导入部分,能够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水到渠成。

二、启发诱导: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那么启发性原则应用于数学这类学科,更加契合其知识逻辑性、规律性强的学科特性,所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就如上文所讲,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年龄方面的限制,所以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信任感突出,具体可以表现为格外听老师的话,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积极性高等。这固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向师性强另一方面也带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学生容易缺乏独立思考、学习的意识,也就更不用谈知识运用方面的创新了。而数学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好启发和诱导工作,从最基础的例题讲解入手,通过提问、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课逐步转变为参与课堂,通过讨论、表达等方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形成课堂上学生为主的教学氛围。

其次,课堂教学之外我们也要坚持启发和诱导的策略。一方面,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语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包括课堂上未听懂的题目,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练习方面新的疑惑等,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在课堂内外的交流过程中针对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尤其是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点拨和提示,但要尽可能地避免直接给学生讲解步骤,甚至是告知答案,逐步让学生适应学习中自己做主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教学来说,有法而无定法,我们既要掌握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更要灵活运用衍生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特性、学科的特性将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实际中,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内容学习者、思考者,最终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参考文献

[1]谭德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50).

[2]顾万春,钱慧.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16).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