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0-09-10 07:22曾红艳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良好习惯小学语文

曾红艳

【摘    要】真正令学生受益终生的教育并不是教师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形成高效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具有知识获取价值的良好习惯和认真态度。只有令学生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上适应学习和认可学习,学生的学习之路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坚定。

【关键词】小学语文  良好习惯  监督纠正  家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7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认同教学的本质不是内容的教学,而是方法和习惯的教学这一观点。相比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群体在学习上最大的劣势不是知识储备不足,而是没有形成规律化、系统化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结构。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将始终无法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正确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索。

一、激励性教学和评价,提高学生培养好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过程中,相比较于批评性的教学,激励性的教学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来。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感取向需要、性格特点来构建赞美式、激励性的语文教学课堂与习惯培养策略,让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信心,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争相学习好的方面,从而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大方表扬学生主动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表现出对于学生好习惯的欣赏和赞扬的态度,令学生收获成就感。面对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不能够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温和的指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认识错误的同时,依旧能够主动、勇敢、积极地养成正确的习惯方式。在课堂外,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式的交流,解答学生的困惑,表扬学生的好习惯与坚持精神,含蓄地点出学生的缺点,建立起师生之间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为形成激励性的教学和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倾听和发言的好习惯

良好的倾听和发言习惯往往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并且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能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良好态度与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改变随意发言、随性打断别人发言的坏习惯,鼓励学生端正发言和倾听的态度,培养正确的发言技巧与倾听技巧。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听别人发言时不能四处张望,可以适当记录别人的发言内容,以此来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在自己发言的时候,要形成规范化的语言,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打断要形成温和谦逊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正确听、正确讲的好习惯,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做好监督,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爱友的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在人际交往的态度上还不成熟,面对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问题也不具备正确的习惯和态度。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态度和处事方式也是我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来接受教师的教导,感知语文的精神,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以我们的教学课堂与学校环境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师、重道、爱友的好习惯和好态度,具备友好、谦逊、端正的学习精神。

四、鼓励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学生做题的过程中,阅读的价值体现在看懂题干上;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阅读的价值体现在思维深度和广度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获得提高成绩、提升能力的基础,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行为举止。因此,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机会和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认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拓展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时,一方面教师要兼顾学生阅读素养不足的问题,做好好书推荐工作,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机会。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开展阅读相关的交流会、讨论会等,做好班级读书角、图书漂流角建设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做好好词好句摘抄工作、认真记录读书感想等,带领学生将一本书读懂读透,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久而久之,阅读自然也就能够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不断推动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思想水平的提高。

五、积极联系学生家长,构建全面有效的好习惯培养结构

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教师无法兼顾到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家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状态,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离校之后就在好习惯的培养上有所放松,从而令学校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小学生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和获得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其他阶段的学生的,学生家长的行为、话语以及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好习惯的态度和方式,如果家长某一方面没有做到位,学生也很难真正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使得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有效联合与积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是构成立体全面监督管理格局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和信息交换,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从而帮助教师合理调整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策略。其次,教师要引导家长落实“第二课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从家长自身做起,不断端正个人行为,纠正错误习惯,展现正确观念,给学生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教师还要借家长之力来对学生的校内习惯进行延续与监督,保证学生在家中、在校外依旧能够坚持好习惯,从而构建起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结构。

综上所述,教师面向小学生而形成习惯培养策略,需要始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則,帮助学生一点点填补学习习惯上的空缺,从而逐渐构建起稳固的学习习惯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紧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取向等,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实施高效的习惯培养策略。当然,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教师还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参与到学生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良好习惯小学语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