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2020-09-10 07:22秦棋伟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情初中语文

秦棋伟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难点,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着重关注的板块。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阅读内容、阅读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最大可能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情  阅读评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03

天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统计数据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初中生,正是因为阅读素养较差,才在语文学习上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可以说,阅读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人们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生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阅读教学。

一、掌握学生学情

我国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王崧舟曾在著作中写道:“教者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其根本就是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情上。”不论是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是对症下药的教学观点,掌握学生的学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学生阅读学情的把握,有助于教师组织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教学模式。

掌握学生学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开展阅读评估就是方法之一。教师主要应当针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已有阅读量、文学基础、分析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把握。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阅读评估时,教师不仅可以使用显性的评估方式,以问卷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系统性衡量,还可以以隐性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阅读水平情况。比如说,当教师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学习之前,就应该对学生的相关水平进行一个科学的阅读评估。像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文本的阅读、阅读时学生能否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时能否找到文章之间的线索联系精神主旨等,都是需要把握的学情。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才能真正在阅读课上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进而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成效,给予学生更加正面的阅读学习体验。

二、甄选閱读内容

“学生在阅读课上究竟应该读什么”“教师在阅读课上究竟应该教什么”一直以来是困扰着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核心命题。可以说,科学回答这些问题,是教师成功组织阅读教学的大前提。如果教师的阅读内容出现了差错,那么就会直接浪费宝贵的阅读教学时间。教师应该尽可能去解答学生的疑问,而教师自身的疑惑则需要静下心来钻研与思考。一般来说,想要跨过这个大前提去组织阅读教学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在阅读内容的甄选上,教师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样的阅读内容最适合自己班的学生。正如哲人所说:“没有最好的鞋子,只有最适合的鞋子。”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选择出能够满足学生阅读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拔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才是最为理想的内容。二是阅读内容应该涉及不同的题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阅读的目的或者说益处有很多,其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就是十分关键的一点。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议论文、说明文,不论是名著、传记、经典还是古文,各种题材的阅读内容,学生都应该接触到、阅读到,并从中吸收营养成分。只有全方位地接触阅读题材,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点所在,并且在大量的阅读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素材,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能积累知识与经验。

三、精选阅读策略

阅读是有技巧的,这种技巧也可以称为阅读策略。用不同的阅读策略阅读不同的文章,学生才能实现阅读学习上的事半功倍。

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非常关注阅读教学的层次性,把阅读课分为阅读新授课、阅读复习课和阅读反馈课。在不同的阅读课上,教师应该选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新授课上,教师可以采取教师主讲的教学策略,用重难点突出的策略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主旨大意等。在阅读复习课上,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灵活地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阅读反馈课上,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集中处理阅读上的难点问题,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进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结、去习得、去记录等。总之,不同的阅读类型课,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耳濡目染也会逐渐学会不同的阅读策略,在之后的阅读中就能找准策略、提高效率。

四、组织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是阅读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善于组织阅读活动的教师往往能唤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只是阅读活动的“旁观者”。对此,教师组织活动时应该符合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学生主体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组织阅读活动,意味着学生不仅仅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设计者、评价者。多样的身份,可以侧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与品质。比如在学期中段,教师计划组织共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那么从书籍的选取、阅读的进度计划以及后期的读书分享形式等,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学生有了自主权,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就会大大增加。一句话,学生的参与度高,阅读活动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多样性的原则。再好的活动,举办得多了只会适得其反。多样性的活动才会凸显阅读课的魅力与生机。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学期初组织积累名言警句的活动,在学期末,可以组织分享交流会等类型的阅读活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才会更加契合学生的学情和心理需要。

五、开展阅读研修

知识不断地更新,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定期进行阅读方面的研修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利用各种讲座、培训、集中学习等机会,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同组间、跨组间还是跨地域的阅读研修活动,教师都要注意去粗取精、用心吸取其中可以为自己教学所用的有益部分。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教师具备的阅读素养越高,可以传授给学生的实用性内容就越多。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黄国才.为提升“阅读素养”而改进阅读教学与测试[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

[4]徐江,邱星光.不能让学生失去“学阅读”的机会[J].人民教育,2012(09).

猜你喜欢
学情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选择教学内容的两翼:“课文”与“学情”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