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路与举措

2020-09-10 07:22罗炜
南北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举措融入

罗炜

【摘    要】为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路有必要落到实处。坚持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发挥学科优势、融合思政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课程思政改进提升计划”和建立高职专业系列化的思政元素教学案例库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  专业教育  思政  融入  举措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02

为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挖掘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激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坚持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发挥学科优势、融合思政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动协同创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积极探索可推广的经验,为未来改革全面铺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专业课的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与能力,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去。在个人修为方面,除了在教学中实现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的有效结合,还要通过不断提高的教学艺术,增强思想育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为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政教育水平的专业教师,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特制定如下举措:

1.“压担子”强化专业教师大思政意识,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

2.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3.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定期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训与交流活动,指派专业课教师到国内优秀高校的优秀专业交流学习,切实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精神境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满意度。

二、实施“课程思政改进提升计划”

在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改进提升计划”,每门课程要结合课程特色,设计课程导论环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明确体现德育内涵与元素,授课教师要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从育人角度阐述成长与成才关系。

系部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经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共同研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课程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等。

三、建立高职专业系列化的思政元素教学案例库

高职专业系列化的思政元素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主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每个案例库至少包括多个案例,其中原创性案例不少于50%。每年进行一次思政元素教学案例库评选活动。所有案例应有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充满思政元素,具有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四、打造一批專业示范课程

大力开展混合课堂,整合资源进行混合教学。实施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政理论课制度;邀请思政专家与专业课程教师共上一堂课,鼓励专业课程教师走进思政课课堂;组织公开示范课;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

实施思政大讲堂,注重思政教育教学团队联动融合。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优秀校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政教育骨干等队伍上思政理论课讲台,建立思政课教学特聘专家库,组建一支高水平校内外思政理论课特聘教师队伍。同时推进辅导员、班主任等参与小班课堂讨论,加强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有机联动。

五、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设置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引入教师自我工作总结、学生问卷评价、专家与同行听课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试点课程进行考评。注重结合学生评教,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教学质量、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监控评价的重要指标内容,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2018-GX-031)主持人:邓满】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3):6-7.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举措融入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