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分析

2020-09-10 07:22王莉
南北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初中历史创新

王莉

【摘    要】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掌握历史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当下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意识。创新教学的落实,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05

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不光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整体脉络框架,还要让学生在历史的审视与探究中吸取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1]。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有独立思考辨析的意识,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实行创新教学,就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要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品质与思维,在今后的长远发展中起到激励作用。

创新教学的策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究竟哪种创新教学更适合所任班级,需要教师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找到可供参考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供教育者借鉴使用。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简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教学。

首先,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创新教学涉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但是课前学生的预习往往为我们所忽略。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历史史实,对课本中涉及的事件发展过程、结果影响进行初步探究,这个过程中会有问题产生,这是最好的预习效果。学生在独立的预习中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知识体系[2],对课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提高自主自觉学习能力。新课改之后,虽然很多教师也开始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但是往往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是没预习,就是敷衍了事,并没有产生良好的预习效果。怎样要求学生预习才是规范科学的课前预习呢?又怎样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是盲目的,以往低效的预习,是因为教师完全撒手不管,把课前预习扔给学生,学生既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照本宣科的预习方法学生也倦怠不愿进行。教师应该提前引导学生对新课独立提出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内心对课本知识产生探究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产生预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农民起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打开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进行汇总之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评价,选出最有特色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学生预习的切入点。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公布最终需要预习思考的问题即可,其他活动学生课下就会积极主动完成。这样不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督促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来阅读历史课本,十分有效。

第二,课前预习活动是体现学生创造性理解课本的重要环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做学生预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相关资料,或者对里面重要的信息给予提示,方便学生预习的展开,对某些重要史实理解不会产生太大偏差。在具备一定预习资料的情况下,學生的创造性思维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创新预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第三,预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及时分享预习心得,教师要对学生的一些创新性做法表示肯定,对高效的预习技巧要进行推广实行。培养学生自主完善预习方法的意识,不断更新预习的技巧,让学生形成根据预习内容转变预习策略的习惯,提高预习效率,保证预习质量。

其次,创新教学要注重课堂学生的自主思考,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虽然初中历史课时紧张,但既然已经在预习方面下了功夫,课堂上就要相应走出传统的教科书式上课方式,教师要把更多的空间、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独立思考探究,在探究中收获思考历史问题、逻辑推理历史事实的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都很侧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学生经过自主思考,逐步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历史观,能够根据既有史实资料,对历史问题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现代的生活。

第一,教师要抓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没有中心、没有目的和约束地天马行空。教师在课前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找到引导学生的切入点,自然地把学生的思考对象引导到最有价值的问题上来,从而实现自主思考的有效性。

第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候,教师要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自主的思考需要一定的辅助,有时是历史背景方面的知识补充,有时是人物生平或思想的解释说明。需要教师课前备好课,课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促进规范学生的自主思考。例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时候,会从王安石主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对王安石一生的经历和性格不甚了解,虽然有了思考的角度,却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此及时补充说明,王安石一方面自信以至于自负,在变法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在皇帝面前否定变法,因此,当朝一些重臣都被他驱逐出京,像司马光、欧阳修、张方平、范镇等人皆如此;另一方面,他偏执的性格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王安石又不重外表的修饰,勤学专注,立志有所大成就,不近女色等优点也需要学生了解。这样,变法的首领王安石的立体化形象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对该变法更加有探究的热情,还会形成辩证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最后,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需要对教科书进行深入学习研究,但是还需要跳出教科书的范畴,鼓励学生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资料搜集,形成自己对事件或人物的独特看法,这是我们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质疑中建立中正的历史观,树立科学的历史学习态度,敢于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寻需要的历史资料,阅读其他历史专家学者对事件的评论,运用有利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强化质疑精神。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可以从课前预习入手,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训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疑精神的培养,树立创新思维精神,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6(02).

[2]江海云.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初中历史创新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