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2020-09-10 07:22马潇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小学新时代

马潇祎

摘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劳动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短板,全面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本研究将在阐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体能和劳动知识技能的培养。[1]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精神,养成劳动的习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使劳动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段,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将技能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认知层面

1.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类变得更加懒惰,使意识上轻视劳动,轻视劳动教育。经济的发展使学生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一些中小学生在意识上轻视体力劳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劳动教育被忽视,甚至劳动被老师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时至今日,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依旧挤压着劳动教育的地位,扭曲着劳动教育的本真价值,社会漠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2]

2.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误解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体能和劳动知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现实中,劳动教育存在着被“窄化”成德育或技能的情况。[3]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道德,也不仅是劳动技术,而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内涵的误解就会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引向错误的方向。

(二)实践层面

1.缺乏健全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就我国现状而言,缺乏健全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需要完善,劳动教育的教材不够科学和合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与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甚至许多些学校根本没有劳动课程。

2.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没有把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及考核评价纳入学生和教师的整体评价机制中。劳动教育在“三好学生”的评价指标中的缺位使得学生更加轻视劳动,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缺位也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自身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而现有的评价缺少对劳动情感、劳动思维的评价。

3.缺少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情感、形成劳动思维。现有的劳动教育往往是让学生在校园内做劳动,或者去参观,或者帮父母做家务,缺少专门的劳动场所。

4.缺少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引导者,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于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较弱,水平较低。

5.施行主体单一,依赖于学校

现在的学生在家中比较受宠爱,家长容易忽视劳动教育,没有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使得現有的劳动教育主要靠学校来实施,不能有效发挥家校合力。

三、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于个体而言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有益于增强身体素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适当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责任感,还有助于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个体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获得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的价值观,增强劳动觉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和劳动最美丽。

3.树立理想信仰,实现人生价值

重视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劳动者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整个国家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4.促进个体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一是促进劳动能力的发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就业的劳动技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培养创新能力。让劳动教育的过程充满智力的探索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就目的而言劳动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形式。[4]劳动教育就是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劳动,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二)于国家和社会而言

1.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大力发展劳动教育,增强公民的劳动能力,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也为更好地创造精神财富奠定物质基础。大力创造精神财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2.适应了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面对社会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从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开始,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的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发扬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

通过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反对那些贪图享乐、追求暴富、企图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创造奉献的精神。并且在全社会弘扬这种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氛围。

四、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弘扬劳动精神

热爱劳动的精神和社会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劳动的文化氛围,引起全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视。

(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

在200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轻视劳动教育以及劳动在中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缺位的现状,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把劳动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从国家层面对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相互衔接、整体一贯的设计,充分发挥课程政策的刚性作用。[5]

1.保持发展的眼光

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是要避免让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成为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不因困难而停下建设的脚步,要扎扎实实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面临的内外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

陈旧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时代的需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当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在内容上,要不断充实和创新课程内容,顺应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与当今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紧密结合,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方法上,改变灌输式、局限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

劳动教育不应当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和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以语文学科为例,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可以适当选择赞扬普通劳动者、学习劳动楷模、歌颂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的文章篇目。

4.因地制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各个地方的经济、文化等都各不相同,若不加区分地以相同的方法实施相同的劳动课程,那就走向了僵硬和死板。因此,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各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来设置学校层面地劳动教育课程,体现特色性。

(四)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元化

要构建一个包含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思维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对劳动知识与技能作出评价,也要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出评价。既要对教师的工作做出评价,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

重视劳动教育评价与劳动教育活动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进行阶段性评价,将学生在劳动教育收获的成果记录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老师、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同学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对劳动教育的实施作出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更加真实地反映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4.更注重评价过程

未来劳动教育将会被纳入到必修课程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能只注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要更注重评价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劳动教育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就需要对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做出真实的评价。

(五)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設

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教育教师的规模与专业化水平,为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保障。首先是要保证师资数量,只有保证足够的劳动教育教师数量,才能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完成。其次,要不断提升劳动教师质量,大力引进专门的劳动教师,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劳动教师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综合劳动能力,形成一支由专门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协作的高水平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六)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合力

中小学劳动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构建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美国的“家庭-社区-社会”的一体化劳动教育模式就值得借鉴学习。[6]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家庭要注重树立热爱劳动的家风,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锻炼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孩子给予帮助和支持。

2.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门场所和专门教育的系统性的劳动教育,来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这种系统性是家庭劳动教育所无法实现的。学校还可以将劳动教育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劳动教育网络平台,构建劳动教育网络课程体系,利用信息软件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数字化分析等。

3.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

学校要与社会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社会要积极配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为劳动教育提供资金、技术、场所上的支持。尤其是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例如工厂、农场、福利院,在工厂中感受劳动最光荣,在农场中通过烈日下的汗水感受劳作的不易,在福利院里通过公益劳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全社会还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虞孙芝.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杜绝“六个认识短板”[J].教育科学论坛,2020,(04):73-74.

[2]徐海娇,柳海民.历史之轨与时代之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36-41+47.

[3]周美云.轨迹·焦点·走向:劳动教育研究七十年[J/OL].当代教育论坛,2020(04):1-11.

[4]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6):69-74.

[5]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20,(01):18-24.

[6]李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讲师.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际视野[N].2020-04-08(006).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中小学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