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交化思维来构建新闻

2020-09-10 07:22连新民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闻传播

摘 要: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会在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是因为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动人的报道,展现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为新闻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契机。社交化思维或将成为今后新闻人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媒介素养。

关键词:社交化思维;新闻传播;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36-02

早在几年前,“社交”这个词就已经与新闻传播密不可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社交媒体。然而无论是抖音、微博、微信还是其他类型的社交媒体,都只是受众社交需求在功能上的一种延伸,为受众构建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社交场景。而在新闻传播领域,部分新闻从业者依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化思维。

2020年2月12日,湖北《长江日报》一篇名为《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的时评文章引爆了舆论。引爆点来自文末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舆论普遍认为,一句来自日本友人捐赠防疫物品上的古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仅暴露出国人当前在艺术审美上的不足,还有无情,更会使伸出援手无私帮助中国的日本友人寒心。此外,还有《“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流产10天后,武汉90后女护士重回一线》这两篇报道,都再一次刷新了大众对武汉媒体的认知。这3篇报道均来自湖北武汉官方主流媒体。如今这3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但它们体现出的“高级黑”“低级红”和违背常情的新闻传播陷阱,却成为了新闻人必须面对和自省的问题。

传播理念的更新,意味着要深刻理解网络社会和关系传播的精髓,从用户体验、人媒关系出发,思考内容生产和技术研发。[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其中,特别值得新闻媒体注意的就是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而回顾武汉媒体的3篇报道,究其根本,就是部分媒体人还没有适应当今舆论场的变化,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上,没有形成社交化思维。

一、何为社交化思维

社交思维源于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目的是帮助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融入社會。传统媒体就像一个存在一定社交障碍的人,曾经的舆论场就是传统媒体打造的,它不仅闭合,而且单一、稳定。而如今的舆论场,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整个传媒业态、社会基本构造,都呈现出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面貌。[2]它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言堂”,不仅开放、多元,而且瞬息万变。

因为自身的社交属性,众多社交媒体之间凭借天然的交互性,相互渗透、交融,不断制造和引发新的舆论热点。

虽然传统媒体如今都在朝融媒体方向发展,希望打破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舆论场的桎梏,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的束缚,传统媒体打造的融媒体大多自成一派,与众多社交媒体间的交互并不深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就需要新闻人将社交化思维真正贯穿新闻传播工作的始终。

二、社交化思维要求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基石。社交化思维求真,不是质疑新闻的真实性,而是要为新闻构建一个真实的社交场景。纵观时下最火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以坐拥3425万粉丝的“毛毛姐”为例,其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构建了一个个典型的社交化场景。“毛毛姐”这个形象在不同的社交化场景里大放异彩,抛开这些光怪陆离的社交化场景,“毛毛姐”的魅力也就无从展现。与其说网友喜欢的是“毛毛姐”这个形象,不如说是喜欢透过这个形象呈现出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百态。同理,在新闻传播领域,大众关注新闻,其实是关注自己,因为新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说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是内核,那么一个真实的社交化场景就是包裹内核的果肉。只有这个果肉足够诱人,人们才愿意吃掉果肉,然后看到内核。例如重庆电视台在2020年3月3号播出的《隔离病房的“姐妹”》这篇报道,就是一个成功构建社交化场景的案例。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是重庆赴孝感支援队队员、护士陈玥,如果按照传统的新闻报道手法,只要回答了她是谁、她救了多少人、她有什么特别之处这3个问题,就可以完成一篇报道,但却无法完成一篇优秀的报道。记者另辟蹊径,找到了陈玥与一位病人之间的联系。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和热情,陈玥不仅得到了病人们的一致好评,还被其中一位姓张的大姐认作干妹妹。在这对“姐妹”之间,感情是如何建立的?随着张姐的治愈出院,她们之间的“姐妹”情义是否还能延续下去?她们又是如何看待彼此的?围绕着“姐妹”间你来我往的问候,记者的报道徐徐展开,不仅没有一丝说教意味,还使陈玥这个刚柔并济的“白衣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社交化场景的构建对新闻报道的价值。

三、社交化思维要求微观叙事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万物。长久以来,传统媒体习惯选择宏大叙事,因为其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然而随着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和舆论场的变化,传统媒体应该在坚持宏大视角的前提下,俯下身,以更加细致入微的视角,进行微观叙事。而微观叙事恰恰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因为在社交场景中,人们的着眼点往往都是那些细小而又具体的内容。

例如重庆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制作的《孩子不哭,妈妈打完病毒就回来》,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媒体客户端首页推广,全网总点击量达580万次。这是一条时长仅有40秒左右的短视频新闻,集中呈现了一位支援孝感的医生妈妈通过视频电话给女儿过生日的片段,其中的一句话“孩子不哭,妈妈打完病毒就回来”催人泪下。此外,《抗疫一线的最美发型》这条视频新闻,就抓取了进驻病房前,女护士们为了降低感染率把长发剪短和剃掉鬓角的场景,全网总点击量达到了210万次。再比如时长只有30多秒的短视频新闻《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所呈现的就是抗疫前线党员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其全网总点击量达到了170万次。这些报道细节突出,感人至深,生动地诠释了重庆医疗队队员舍小家为大家、支援孝感抗击疫情的奉献精神,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信心,也彰显了传统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上的重要作用。

类似这样的传播案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叙事微观化。将一个个看似宏大的主题性宣传报道,提炼出人际交往中的兴奋点,再把这些兴奋点植入社交化场景,激发大众不断转发和评论的热情,使其成社会交往的热点和谈资,最终打破传统媒体的壁垒,成功进入社交媒体的舆论场,并且成为引领社交媒体舆论场的绝对力量。

四、社交化思维要求增强把关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传统媒体重拳出击,此次战“疫”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融合创新报道都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在抢占社交媒体舆论场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当仁不让,展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多数情况下,融媒体报道形式会呈现出局部碎片化和无序化的特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交媒体暴露出的弊端一致,因为社交媒体舆论场是开放、动态和无序的。而传统媒体要想快速融入社交媒体的舆论场,就必定要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一些调整甚至是牺牲,来满足和适应社交媒体传播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增强把关人意识。

把关人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科学预判舆情,准确把握舆情变化。现在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完全被时代颠覆,舆情瞬息万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任何不恰当的处理方式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业界常说的“高级黑”“低级红”,这些原本看似真实的新闻事件,一旦被放在网络上,就会招致大众的抵触和反感,因为它们往往会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在真實的社交化场景中,这些“高级黑”和“低级红”新闻事件是不合常理,甚至是有悖人伦的。因此,在发布新闻前,哪怕是对一个只有十几秒的短视频,也必须考虑到其一旦发布有可能会带来的舆情,把负面舆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第二,对融媒体的报道提前进行策划和布局,使把关人意识贯穿新闻传播的始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报道的无序化和碎片化,使其更易于形成一股合力,重拳出击。

五、结语

2020年中国战“疫”报道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还远没有结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新闻专业素养,为全社会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强化社交化思维,加快新闻传播,增加新闻传播维度,才能使新闻传播变得更有温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李明海,董小玉.相融相生与关系重构:论媒体融合的进路与近路[J].现代传播,2017(1):18.

[2] 喻国明.构筑“新木桶”:媒体融合转型之路的关键[J].电视研究,2015(2):13.

作者简介:连新民(1983—),男,河南禹州人,研究生,硕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社交媒体传播规律和出镜记者研究等。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闻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