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的叙事学分析

2020-09-10 07:22李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摘 要:观察类综艺节目较以往线性叙事的综艺发生了变化,采用的是演播室+第一现场的方式,多以情感类为题材,聚焦亲情、恋爱、婚姻等话题。本文在叙事学视域下,从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叙事内涵三方面对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进行探讨。

关键词:观察类综艺;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叙事内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08-02

观察类节目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本慢节奏的基础上,引进了演播室的部分。处于第一现场的嘉宾是被观察者,负责提供视频素材,处于第二或第三现场的演播室嘉宾是观察员,负责解释并提出话题以供讨论。节目形式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现场构成。本文主要以湖南卫视和芒果TV热播的《我家那闺女》《我家那小子》《女儿们的恋爱》和《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对这类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进行叙事学分析。

一、多方位的叙事视角

叙事主体对叙事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叙述的时候,总有一个视角或者观察点,它联结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看者与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1]观察类情感节目通过使观察室里的父母、丈夫或者明星观察员观看第一现场的孩子、妻子以及素人的短片,进行多种叙事视角转换,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与情感审美享受,引起情感共鸣。

(一)零/无聚焦叙事——观察室的主持人们

无聚焦叙事是叙述对象按照一定非确定的、不限定感知或该概念身份描述出来的聚焦或视点类型。[2]在观察类综艺节目中的零聚焦叙事者是观察室里的主持人,他们控制节目流程、把握节目效果,既能观察第一现场参与录制的嘉宾的种种表现,又能据此观察演播室里嘉宾的反应,在合适的时间点向演播室的嘉宾提问,引起动情点讨论。在《女儿们的恋爱中》,当看到任家萱在独自采访时谈到因为曾经的烧伤和前一段失败的婚姻而对男生的接近产生恐惧时,主持人就及时捕捉到任爸的表情变化,问他有没有跟女儿真的讨论这些事,任爸难过地表示其实并不怎么敢触碰这些事。主持人在这里以一种“全洞察”的视角,把控节目流程,引导两个现场嘉宾及视角的任意转换。

(二)内聚焦视角——第一现场的孩子、妻子和观察室里的父母、丈夫

内聚集叙事是一种限制视角叙事,他们要通过特定的人物视角来叙述和观察事物,是故事的直接参与者和感受者。内视角多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因此拥有较高的可信度与真实性。观察类综艺节目中第一现场的孩子及妻子以第一人的视角进行叙事,比如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4名性格各异的妻子在几天的相处中很快熟悉起来,她们面对镜头轻松自在地谈论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观众通过节目可以看到喜欢吐槽老公的应采儿、为丈夫和家庭全身心付出的程丽莎、婚姻及育儿新手的颖儿、随时都在制造搞笑气氛的谢娜。观众通过她们的交流,对几对夫妻的相处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女儿们的恋爱》中,展现了女儿们跟“男朋友”的相处,面对不同的恋爱问题,女儿们也表达出自己的恋爱观念。与此同时,嘉宾的性格和真实心理也在这样的叙事中被观众直接看到,更具叙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坐在观察室里的父母、丈夫也以第一视角讲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孩子、妻子的表现中,可以解读他们的行为,从而帮助观众了解事情发生的部分原因。他们也在节目中进行反思,并了解孩子妻子没有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不被自己熟知的一面。比如在《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跟友人聚会时吐露被催婚的无奈,引起其父亲反思是不是过于心急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的视角既帮助彼此之间加深了解,也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从不同主体出发的内视角叙事,大大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二、完整的叙事策略?

(一)双重叙事的基本叙事框架

双层叙事指的是通过第一叙述者讲述第二叙述者的故事,二者都承担着叙事内容,第一叙事者对第二叙述者进行评价解释,二者不存在双向交流,只有读者可以掌握全部信息,并使全文层次分明。[3]观察类综艺节目采用了双层叙事结构,演播室里的父母和丈夫是第一叙述者,视频播放里的孩子和妻子是第二叙述者,两重叙事结构都有自己的逻辑,主导演播室的是“父母和丈夫的逻辑”,而被观察者的叙事是“孩子和妻子的逻辑”。这样的视角切分形成了两个割裂的话语场,相较于一个现场中两种逻辑并存,叙事者双方都在自己的话语场中拥有了更多的話语权。《女儿们的恋爱中》,沈梦辰情侣相处的方式是非常甜蜜亲近的,他们的恋爱观主导了他们的相处状态,而在演播室里的沈爸爸在看到他们的相处方式之后就表现得惊慌错愕,并且并不认同他们的这种相处方式。这就形成了代际婚恋观差异的话语场。除此之外,两场之外的观众也会参与到不同婚恋观念的讨论中。这种两种甚至多层的叙事方式为不同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多维度讨论的可能,并引起不同观念话语场的冲突与碰撞,在增加了看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多样的故事设置

故事是叙事的内容,是所述或被述的事件,被特定排列在叙事文本中并合乎一定的逻辑组织规律和时间先后顺序。[4]观察类综艺节目在故事的设置上是多样的,既包括亲情故事,也包括婚恋故事以及友情故事和奋斗故事。比如《我家那闺女》和《我家那小子》,主要聚焦的是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则聚焦爱情和婚姻,虽然这些节目有自己的主要定位,但这些故事都是融合的。多样的故事设置丰富了节目的内涵,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三)冲突的体现和悬念设置

冲突是故事中由于思想、立场、情感等不同,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或者人物内心产生的矛盾和对抗。托多罗夫认为“故事就是从一种平衡开始通过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而这个过程正好是冲突实现的过程”。[5]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的冲突主要在于不同主体间的话语冲突和主体的自我内心冲突。

1.主体的话语冲突。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主体之间的冲突主要是个性、情感和思想的体现。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中,处于观察室的嘉宾与处于第一现场的嘉宾具有观念冲突。比如《女儿们的恋爱》中,任家萱的恋爱对象是1992年生的新晋演员张轩睿,外形上是当下被称为“小奶狗”的高帅温柔代表,两人在一起的互动也是相当甜蜜。但他们之间引起讨论和对立的点在于年龄差距为11岁的姐弟恋,这对演播室里的爸爸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尽管他们之间没有双向的交流,但是这些话语观念的冲突也为节目增加了看点,并能引起讨论。

2.自我内心的冲突。人物的内心冲突是一种心理矛盾,这种内化的矛盾要通过外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呈现。在观察类节目里,不管是观察室里还是第一现场的嘉宾,内心都有自我冲突的一面。任家萱对自己有过失败婚姻以及面对姐弟恋的拉扯,到底能不能鼓起勇气打开心门的纠结;陈学冬请人去家里做客,欢声笑语散去后一个人在客厅关灯看电视的孤独;程莉莎为了丈夫放弃了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却也陷入了矛盾与压抑。这些人物内心的矛盾将嘉宾们更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3.悬念制造。悬念通俗来讲就是“卖关子”“吊胃口”,是叙述者利用叙述接受者的好奇和期待,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制造悬而未决的信息,引导叙述接受者关注整个事态的发展。比如《我家那闺女》节目中设置了很多悬念,直接通过字幕设置悬念的方法用得最为频繁,如第一期节目中,字幕出现的“铺一次性桌布?”“这么多的菜是有人来?”“他的庐山真面目是?”等,都是在刻意设置悬念,引导观众猜测。 除此之外,悬念设置还体现在预告片中, 每期节目的下期看点都通过剪辑截取部分片段,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既实现了节目叙事的连贯性,又稳定了观众。

三、丰富的叙事内涵

叙事内涵是通过文本故事传达出的意义,比如审美意义、文化意义等,是文本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在其表层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之外也隐藏着深层次的内涵,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价值观念的传递等。

(一)婚恋观念的传达

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中占比最大的是婚恋类,婚恋成为最容易触动社会情绪痛点的话题。在单身—催婚—择偶—结婚/不婚这样观念的循环讨论中,也使我们看到了当代人对婚恋的看法。离异的任家萱代表了女性对爱情的二次选择;三十而立的吴昕、袁姗姗、钱枫展现了现如今很多30岁的独立男女对爱情的看法,面对家庭和外界的催婚压力,坚持自我标准,应对这些声音;沈梦辰和杜海涛以及夫妻们向大众展示了情侣和夫妻之间的日常相处。多样的婚恋观念的传递,展示的是当下社会中对婚恋看法的缩影。

(二)原生家庭的热议

在这几档节目中,父母子女之间的碰撞引发了对原生家庭的热议。原生家庭从具有社会属性的网络流行词变成了大众议题。不管是恋爱还是亲子问题,都是在一个家庭的基础上形成的。节目中既有对父母角色缺失的呼吁,比如陈学冬的爸妈在他年幼时离婚,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住,父母角色的缺失使他过早独立,常感孤独;也有代际的冲突,比如对不同婚恋观念的看法、两代人生活习惯的差异,任家爸爸对姐弟恋的反对,吴昕爸爸对女儿“宅”的不理解。这些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将家庭关系融入叙事,丰富了节目的多层线条。

(三)传统美德和独立自主意识的传递

“仁义礼智信忠孝”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类综艺节目关于家庭关系的讨论,除了展现代际问题,也包含对孝美德的弘扬与传递。节目里孩子会带着爸妈去旅行,陪着爸妈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让爸妈开心。遇到争吵的问题能和爸妈沟通,也会因为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而感到愧疚,通过屏幕传递“孝”。除此之外,节目中也展现了不同类型男女的独立性格和自主意识。拥有明星身份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奋斗,光鲜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辛苦。袁珊珊出道以来被“黑”无数,但她乐观、自律,因为“A4腰”展现的健康美吸粉无数;沈梦辰也饱受网络暴力,但因为刻苦好学,有了如今的成績。他们在节目中展现的当代青年的进取、拼搏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四、结语

观察类情感综艺节目利用双层叙事的叙事结构丰富了节目架构,从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和叙事内涵上都展现了其特点。聚焦情感,对亲情、友情、爱情多视角的呈现,观念的碰撞和碰撞后的劝服统一展现的包容性,都将这些议题延展到更广的层面。对正确价值观以及正能量的传递,使观众在观看节目、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虽然这类节目有其优势和创新,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难逃情感类节目的过分煽情套路,或当下聚焦女性“她综艺”的婚恋话题,对女性的关注聚焦在狭窄的议题上等。观察类情感综艺针对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调整和改变,使节目更加精彩,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1.

[2] 林肯(美).叙事学词典(修订版)[M].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出版社,2003:105.

[3] 王毓娟,李敏.浅析我国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策略——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36):19.

[4] 孟滢.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叙事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36-38.

[5]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5.

作者简介:李敏(1995—),女,山东新泰人,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艺术传播。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叙事策略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